台大歷史系畢業,法國巴黎索爾邦大學造型藝術所電影電視系博士,《風雅堂》藝術總監。通曉法、日、英、德、拉丁文,為文化部、國藝會、北市文化局獎助藝術家。兼具攝影家、作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影評人等多重身份。
在一個高喊國際化的台灣,反殺女運動在世界已經推廣了三十多年,台灣卻遲遲未有更為積極的作為。足見,女性權益的伸張與司法對於女性的保障,都還待我們更進一步的努力。
2019-10-31
在2019年末重溫這段時間的影像,影像中的男女老幼卻未隨著時代的流逝而成為冰冰冷冷的屍體,反而帶著溫度與情感地向我們訴說那個時代裡,曾經,我們這樣活過。
2019-10-17
我們總以為,改變體制,或者換一個政府,就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然而,真正決定各民族命運的,往往是這個民族的性格 ,而不是他們的政府。
2019-10-03
當盧梭提出實施民主制度所需要的四點社會條件:小國寡民、民風淳樸、高度均富與階級平等的社會、嚴拒窮奢極侈。可說為實現民主政治的園地,提出必要的土壤。
2019-09-19
群體中的個人深受他所置身的社群裡的其他人的行為、思考模式乃至於價值觀所影響,或者因孤獨感而更需要融入群體、爭取並獲得認同的心理,催生「千人一面」的社會樣貌。
2019-09-06
戴高樂主義卻致力於法國大革命以後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共和國價值觀,既不主張回復舊有的獨裁傳統,也避免法國再次陷入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的仇外野心泥沼。
2019-08-08
歐威爾成為當代政治中最具啟發以及影響力的思想家與小說家,不僅在於他的文字均出自親身的生活閱歷以及深入實境的長期觀察,更在於他始終不向任何烏托邦神話低頭。
2019-07-18
初來法國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漂亮的建築物、吃不盡的美食與喝不盡的美酒,而是無分貧富,皆可享有同樣的綠地、藍天、空氣與乾淨的水。
2019-07-11
法國人如此重視哲學思維以及注重冥想,從某一方面來說,是中華傳統文化裡傳統人文精神價值的再現;只可惜,我們當成垃圾,卻被法國人當成寶貝。
2019-06-27
整個歐陸已經再次面臨另一個文化價值的衝突──精英統治階級、富有階級與廣大的勞工階層間的衝突、教會與政權結合標榜父權社會的回歸與政教分離後標榜個人自由間的衝突,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婦女的權益被當成籌碼。
2019-05-23
僅僅透過這一天來宣揚母親真偉大,剩下來的三百六十四天都讓母親關在牢籠裡,像個終生監禁的囚犯一樣,並不是女人真正想要的。
2019-05-09
縱使法國人民因交通癱瘓而有嚴重困擾,卻有高達46%的法國人寧願以走路、騎單車、滑板、享受開車族提供的免費互助共乘等各式各樣的方式來通勤,堅定地支持鐵路工人罷工。
2019-04-29
法國人以「安格爾的小提琴」一語,泛指「終其一生的嗜好,但不賴此維生。」台灣人畢生以追求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為目標,卻往往忽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一個興趣。
2019-04-11
法國人如此說:「『閱讀』是為了讓我得以自現實生活中喘息。我的工作已經夠『實用主義』至上了。如果再讓我讀那些實用主義的書,我會覺得生命乾涸,人生乏善可陳。」
2019-03-28
為了成就這一整套社會文化與其政治體系的運作,臉孔刻意削減了意義,淨化一切表現力。如此一來,人戴著臉,臉如同面具,是自外於人心的獨立產物。
2019-03-07
台灣人民自小從教育與社會裡就習慣的不聽不看、不思不想、不聞不問,所造就出來的台灣社會與其民主政治,欠缺的,何止是一封信的距離?
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