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美國經濟 現在是暴風雨前的詭靜警訊?

我們想讓你知道…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政策制定者與投資者需保持高度警惕,因為這場暴風雨可能比預期更早、更猛烈地襲來。美國經濟能否在風暴中屹立不倒,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號。

▲▼紐約證券交易所,美股。(圖/路透)

▲美國經濟表面上看,市場信心似乎有所回升,失業率維持低位,消費者支出穩定。然而,深入分析經濟數據與全球環境後,這種平靜更像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喘息。(圖/路透)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經濟在2025年初展現出一種令人不安的平靜景象。表面上看,市場信心似乎有所回升,失業率維持低位,消費者支出穩定。然而,深入分析經濟數據與全球環境後,這種平靜更像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喘息。

根據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前田和馬在《美國經濟月刊》3月號的報告,美國經濟正面臨結構性挑戰與外部壓力,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引發顯著動盪。本文將從多個面向探討這一現象,剖析潛在風險,並試圖回答,這是否真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經濟數據的表象與隱憂

美國經濟在2025年初的數據看似穩健,但細節顯示出潛在裂痕。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2月,失業率穩定在3.8%,顯示勞動市場仍具韌性。

然而,前田和馬指出,勞動參與率自2024年中以來持續下滑,特別是在25至54歲的核心勞動年齡層。這意味著表面上的低失業率可能掩蓋了勞動力退出市場的現象,而非真實的就業成長。

此外,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25年第一季度略有回升,根據密歇根大學的調查達到82.5,較2024年底的79.3有所改善。然而,這種信心並未轉化為實質消費成長。

零售銷售數據顯示,2025年1至2月的環比成長率僅為0.2%,遠低於2024年同期0.7%的平均水準。這顯示消費者在通膨壓力下更傾向於儲蓄,而非支出,可能預示需求疲軟的長期趨勢。

另一個令人關注的指標是製造業活動。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在2025年2月跌至48.7,低於50的榮枯線,連續第三個月收縮。報告中提到,供應鏈瓶頸雖有所緩解,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能源價格波動正在削弱企業信心。這一切都顯示,美國經濟的穩定可能只是表象。

通膨壓力 貨幣政策的兩難

通膨問題在2025年仍是美國經濟的核心挑戰。美國勞工統計局報告顯示,2025年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1%,高於聯邦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設定的2%目標。特別是能源與食品價格的上漲,推動核心通膨率達到3.4%,顯示通膨壓力並未消退。前田和馬的分析指出,若原油價格因中東局勢緊張而進一步攀升,通膨可能在年中突破4%。

聯準會在這一環境下面臨兩難抉擇。2024年底的最後一次會議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25%至4.5%區間,並暗示2025年可能進一步升息。

然而,市場對此反應冷淡,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在2025年3月初僅為3.9%,顯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若聯準會過於積極升息,可能扼殺成長;若過於寬鬆,又可能加劇通膨失控風險。

企業層面的壓力也在加劇。報告中提到,美國企業債務在2024年達到GDP的75%,創歷史新高。高利率環境下,許多高負債企業的再融資成本激增,可能導致違約率上升。這種金融脆弱性進一步加深了貨幣政策的效果不確定性。

▼通膨問題在2025年仍是美國經濟的核心挑戰。(圖/路透)

▲▼ 鈔票,美國鈔票,通膨,美鈔,消費。(圖/路透)

全球環境的外部衝擊

美國經濟並非孤立存在,2025年的全球環境為其增添更多不確定性。首先,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對美國出口構成壓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測,中國大陸2025年GDP成長率僅為4.2%,低於2024年的4.6%。作為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需求疲軟直接影響美國製造業與就業。

其次,歐洲經濟的疲弱同樣令人擔憂。根據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援引的數據,歐元區2025年第一季度GDP成長率預計僅為0.3%,通膨率卻高達2.8%。歐洲中央銀行(ECB)可能被迫收緊政策,這將進一步壓抑需求,間接影響美國跨國企業的利潤。

報告特別提到,前歐洲央行總裁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正在撰寫的「德拉吉報告」預計將於2025年中期發布,可能揭示歐洲競爭力衰退的更深層問題。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不容忽視。俄烏衝突延燒至2025年,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不穩定性加劇,西德州原油 (WTI)價格在2025年3月已升至每桶75美元,較2024年底上漲近10%。這不僅推高美國通膨,也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可能成為引發經濟動盪的導火線。

金融市場的警訊與泡沫隱患

金融市場的表現進一步顯示暴風雨前的詭靜。2025年初,標普500指數在5100點附近徘徊,年內漲幅約5%,顯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仍抱持一定信心。

然而,前田和馬警告,市場波動性正在悄然上升。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的市場波動指數 (VIX指數)在2025年3月達到18,相較2024年底的12顯著上升,顯示投資者對未來的不安。

房地產市場也隱藏危機。根據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數據,2025年2月全美房屋銷售量年減4.2%,中位數房價卻上漲至41萬美元,創歷史新高。高房價與高利率雙重壓力下,住房負擔能力指數降至20年低點。若房市泡沫破裂,可能引發類似2008年的連鎖反應。

企業估值同樣令人擔憂。科技巨頭的本益比(P/E)平均超過30倍,遠高於歷史均值20倍。報告指出,若經濟成長放緩或利率進一步上升,這些高估值股票可能面臨大幅回調,進而拖累整體市場。

結語

美國經濟在2025年春季呈現的平靜景象,實則暗藏多重危機。從勞動市場的潛在疲軟,到通膨與貨幣政策的兩難,再到全球環境的外部衝擊與金融市場的泡沫隱患,每一環節都顯示出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徵兆。前田和馬的分析提醒我們,這種平靜並非穩定的象徵,而可能是經濟週期轉向衰退的前奏。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政策制定者與投資者需保持高度警惕,因為這場暴風雨可能比預期更早、更猛烈地襲來。美國經濟能否在風暴中屹立不倒,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號。

▼從勞動市場的潛在疲軟,到通膨與貨幣政策的兩難,再到全球環境的外部衝擊與金融市場的泡沫隱患,每一環節都顯示出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徵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美國前總統川普7日前往俄亥俄州造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蔡鎤銘

蔡鎤銘 蔡鎤銘

曾獲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大學組金獎指導教授、第二屆行政院終身學習楷模。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蔡鎤銘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