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由旅遊部落客林氏璧、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獨立經營,你也可以叫我林美玉或是04b。期待能帶給您最豐富的日本旅遊訊息!有時候也會有醫療相關資訊。

中國不滿日本排廢入海 十一長假赴日團湧現取消潮

中國8月10日開放旅行團赴日本,日本羽田機場在4天後迎接來自北京的疫情後第一個陸客團,日本更躍為大陸「十一長假」最熱門的出境旅遊地。但在日本24日啟動排放核處理水入海後,陸客紛紛取消赴日旅遊計畫,旅行社也不再大力推廣日本遊。

2023-08-28

林氏璧/中國停發簽證給日韓 蓋牌疫情難取信各國

如果不是中國把疫情的事實蓋牌,大幅減少核酸檢測,修改新冠死亡定義,連最基本的死亡和重症人數,變種病毒監測,準確的流行病學曲線都無法提供給各國,各國根本不需要加強入境採檢,幫你們驗驗看有沒有未知的、令人擔心的變種病毒。

2023-01-11

日本對中國實施入境管制 台灣是否跟進專家這樣說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以有報導稱中國新冠感染人數驟增為由,宣佈12月30日零點起將實施加強入境防疫的緊急措施。至於台灣,26日下午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我國邊境政策調整。會議歷時50分鐘,目前支持維持現狀建議者較多,但尚未做最後決定,預計本週就會定調。

2022-12-28

林氏璧/亞洲XBB家族持續增加 1月迎下波疫情言之過早

指揮中心2日公布,上周抽檢新增16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139例本土個案(134例BA.5、1例BF.7、1例XBB、3例BA.2),XBB、BF.7為本土首例;境外移入有26例(14例BA.5、5例XBB、1例BQ.1/BQ.1.1、5例BA.2.75、1例BA.2)。

2022-11-04

高端仍待國際認證 日本推倒「三劑高牆」只是早晚的事

從向公眾推薦加強疫苗接種的角度來看,我可以理解政府若沒注射三劑就需要陰性證明書的想法。另一方面,政府似乎正在放寬一系列邊境措施,以期在日元貶值的背景下,增加遊客振興經濟。是否要繼續要求海外旅客接種三劑疫苗?日本仍然面臨平衡感染控制和經濟活​​動的挑戰。

2022-09-26

打高端科興赴日 要再加CPR陰性證明

最近的問候語:確診過了沒?護照過期沒?機票訂了沒?關於日本觀光入境最新規定,簡單來說,日本免簽自由行回國0+7,是從10月11日出發,10月13日之後回來的旅客開始。

2022-09-23

開放國境是一種魔法! 日本10月有望免簽自由行

有鑑於近期日圓快速貶值,岸田首相在14日的經濟財政諮問會議上表示,我們須遏制收入繼續流向海外的狀況。利用日圓貶值恢復入境(訪問日本的外國遊客)等,「努力增強日本的盈利能力很重要」,他並指示政府持續考慮具體措施,期望要吸引觀光客在秋冬季節拜訪日本。

2022-09-15

林氏璧/指揮中心沒說不買BA.5雙價疫苗 觀勢後買也不遲

指揮中心3日下午加開記者會說明目前次世代疫苗的狀況。王必勝指揮官解釋,我國採購的「原始株+BA.1」款已在歐盟和多國通過EUA,但另一款「原型株+BA.5」僅有美國採用,且莫德納也僅提供給美國、未提供給其他國家,我國也沒有收到任何資料供審查。

2022-09-05

林氏璧/新冠變種株難預測 FDA建議新疫苗改配方 

美國時間6月30日,FDA正式公告,建議10月開打的加強針要包含針對BA.4/BA.5的成份。WHO和FDA的共識都是盡量增加抗體的廣度,而不是要猜中、針對哪個病毒株,因為下個病毒株實在難以預測。基本上都是選最不一樣的,希望增加廣度,但目前結論不同。這可能會讓藥廠無所適從。

2022-07-01

林氏璧/台灣會成四劑帝國? 有不良反應及已染疫醫護可不打

那麼,回到文章最前面的問題,很多醫護人員來問我該不該打第四劑。我會回答,重點還是回到目前疫苗主要是防重症。防感染效果有限,且可能也不持久,所以若您本身有新冠重症風險因子或工作上真的接觸病毒,可打;但若您之前三劑疫苗曾經對mRNA疫苗有過嚴重不良反應或已感染過這波疫情,可不打。

2022-06-28

林氏璧/小小孩疫苗基本上可防重症 接種哪牌看這裡

美國時間6月15日,經過七小時多的會議,專家會議投票通過同意施打以上疫苗是利大於弊。FDA應該在本週內會通過給予此EUA,白宮說過最快可能6月21日開打。美國FDA若過了,接下來台灣應該很快也會通過小小孩疫苗的。那小小孩疫苗可以防重症嗎?答案是理論上可以,但沒資料。

2022-06-16

林氏璧/「新魔王」快來了! 真正敵人會被安上新希臘字母

近來很多人擔心BA.4,BA.5,BA.2.12.1等變異株,這些變異株不像一開始BA.1和BA.2一出現時就席捲全世界,而現在比較像是BA.2該感染的感染完一波了,所以這幾株才開始慢慢坐大。這三株因為都有如同Delta變種株的L452位點上的突變,因此傳染力理論上更強,也有更嚴重的免疫逃逸。但目前至少可以說 沒有觀察到比較容易重症。

2022-06-15

林氏璧/中南部尚在高原期 死亡人數來到高峰

台中、台南、高雄顯然還在高原,但三地確診率皆逐漸下降,應該有望如同北台灣反轉。而死亡的高峰發生在確診高峰5月20日後14天左右,很多國家皆如此,在確診下行後兩週,死亡數也會下降。

2022-06-10

林氏璧/日本兒童也有新冠後急性腦炎 趕快釐清病因

ANEC這個病是急性腦症的表現之一,這個病要排除病毒直接侵入腦所造成的腦炎,而在很多病毒感染後都可以引發,最常見的是流感病毒。台灣目前這些腦炎案例到底是屬於急性腦症,還是病毒直接攻擊腦部的腦炎,須要趕快釐清。我想如果和日本學者多多交流,應該可以加速找到答案!

2022-06-08

林氏璧/最快6月中脫離高原期 快慢取決NPI強度

來說說台灣疫情走向,還有李秉穎老師的三個沒想到。台灣兒童腦炎重症的確是大家都沒想到的狀況,另外要我說的話,我會說是保險之亂塞爆急診這件事。經過前面的保單之亂、快篩之亂等,一個一個問題改善之後,我們終於比較上軌道了,希望能順利度過高峰。

2022-06-06

林氏璧/共存路上努力減少重症 別挑打哪牌兒童疫苗了!

看這幾天的新聞為了兒童死亡問題爭吵不休,我很難過。每個生命的逝去都讓人難過。兒童也是,老人家也是。走向共存的路上,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來減少重症,兒童疫苗,莫德納或輝瑞都好,不要挑了,第一劑不良反應遠比第二劑低,莫德納產生抗體理論上較好,兩者都可選擇。沒有什麼非輝瑞不可的事。

2022-05-30

林氏璧/注意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出現8大症狀立即就醫 

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包含體溫大於41度、持續昏睡、持續嘔吐、持續頭痛、肌肉型抽搐、抽搐、意識不佳、步態不穩等8大症狀,這些症狀與腸病毒是一樣的,一旦出現請馬上打119就醫!

2022-05-23

林氏璧/李秉穎沒建議改回10+7!加嚴因地制宜 輕重症要分流

早上看到很多新聞標題下李秉穎老師說如果醫療量能超載,居家隔離政策可能要從「3+4」回到「10+7」,但李秉穎稍早在臉書澄清若疫情太過嚴峻,可加嚴防疫措施,但不是指說一定要改回「10+7」。我個人認為如果監測醫療量能實在緊繃到一個程度,當然可以踩煞車,而且這不一定要全台灣同步,可因地制宜。

2022-05-12

林氏璧/疫情流行下掌握這六大原則 自主防疫很重要!

從現在開始走往確診高峰,大家心裡肯定會不安,中央和地方很多防疫規定可能會一直滾動式調整,但各位朋友,請淡然處之,往共存的路上會有這樣的狀況。人民觀念要改變,中央地方政府也都要不斷調整,不要動不動就跑去急診做PCR,不要為了買快篩去排大排長龍的隊。

2022-05-03

林氏璧/400萬人確診4萬人死亡?不應套用美國1%致死率

柯文哲日前推估,台灣年底將有400萬人以上確診新冠肺炎,最壞情況以美國1%致死率推算,台灣將有4萬人死亡。此估算方法犯了嚴重的錯誤,不該把之前變種病毒的也抓進來看。致死率數字高低和許多因素有關,其中疫苗覆蓋率,特別是長者的疫苗覆蓋率是降低致死率很重要的因素。

2022-04-28

林氏璧/紐西蘭3個月從強制到解封 5項良好配套借鏡

紐西蘭疫情歷經三個月,通過高峰,軟著陸。致死率能壓的這麼低,老人家疫苗施打率絕對是重中之重。但能成功軟著陸,也絕對不是只靠超高的疫苗施打率,還有很多配套。對於現在的台灣,紐西蘭是我們非常好的借鏡。

2022-04-25

林氏璧/兒童打莫德納安全嗎?比照青少年隔12週再接種

指揮中心17日宣布,食藥署已通過莫德納疫苗用於6至11歲兒童的緊急授權,部分家長擔心兒童接種莫德納是否安全。參照國外的情形,目前歐盟、加拿大、澳洲等國家都已批准莫德納用於兒童的緊急授權,至於該不該接種,應由家長作最終決定。

2022-04-18

林氏璧/兒童重症死亡率低 慢性病長者快接種!

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不要過度擔心,反倒是越有多重慢性病的人,越是新冠染疫後高重症風險的人,所以快帶長輩去打疫苗才是根本之道。

2022-04-14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