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卻沒帶來獨立希望的加泰隆尼亞,反遭西班牙政府強行解散獨派政府。(圖/路透社)
過去台灣的教育,對於「人民意志」有很矛盾的看法,這是因為國民黨既要吹捧孫文,訴諸「革命史觀」,說他發動革命很偉大,又要詆毀把國民黨踢來台灣的敵人共產黨,所以盡可能貶低的「人民起義」。譬如明末流寇、義和團,都被貶為「暴民」,但寫到孫文曾經崇拜的太平天國,可就碰上了兩難。
但在這部分,中國共產黨的立場就乾脆多了。流寇、太平天國、義和團,通通都是偉大的「人民起義」,而孫文則是革命的先行者,如此這邊一點矛盾都沒有。當然,中國人看多了說教的課本,如今也開始翻出歷史的真相。許多中國學者、業餘歷史研究者撰寫很多翻案文章,像是翻案說「義和團真是暴民」,文章傳來台灣,讓台灣人看了一頭霧水:義和團本來不就是暴民,何必需要翻案?
事實上台灣的民主發展,歷經國民黨老是把「人民意志」貶低為暴民的數十載,最後反而是國民黨垮台了,使得台灣人對「人民意志」信心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點,也關心起全球各國表達「人民意志」。譬如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公投、庫德族的獨立公投,甚至南韓的「光州事件」還拍成了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且在台灣獲得相當不錯的票房。
但公投過了,怎麼一切都變了樣?加泰隆尼亞的獨立訴求,歐美主要國家竟無一支持,尤其歐盟執委會、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全數公開表態力挺西班牙政府;歐洲議會議長還譴責加泰隆尼亞。於是在國際支持下,西班牙政府有恃無恐,對加泰隆尼亞更加強硬,並宣布凍結其自治權。既無軍隊也無警察的加泰隆尼亞,不僅獨立成了黃粱一夢,連自治權也恐將不保。
庫德族也面臨相同窘境。公投過後,國際主要國家,尤其是美國一樣不支持。這讓伊拉克政府無所畏懼,大軍占領的庫德族的石油大城吉爾庫克 (Kirkuk)。未料庫,德族的內部卻起了路線爭議,結果不戰而退。於是,庫德斯坦的獨立夢,隨著重要收入來源吉爾庫克的失守而瀕臨幻滅。
事實上,加泰隆尼亞與庫德族,只是幫我們複習了一堂歷史課,那就是,在國際戰略前,「人民意志」往往只能讓路。韓國「光州事件」也是最好的例子。當時的總統全斗煥是美國屬意的戰略合作對象,「光州事件」時,光州人民還天真的以為美軍會來主持正義,豈料美軍完全按兵不動,使得光州人民慘遭屠殺。其實,美軍比較像是來「監視動亂」,若真要出手,槍口對準的將不會是全斗煥的部隊,更有可能是光州人民。
▲庫德族人通過獨立公投,卻遭伊拉克強烈反對,甚至出兵進駐擁有豐沛油田的吉爾庫克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當然,西班牙人對這種冷酷的事實可說是最為熟悉。佛朗哥將軍(Francisco Franco)從二戰到戰後長期獨裁統治西班牙,不只加泰隆尼亞地區受到特別打壓,其實全西班牙在他的高壓統治下都敢怒而不敢言。歐美主要國家卻從未考量西班牙人民的自由與民主,甚至不追究佛朗哥跟希特勒(Adolf Hitler)、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眉來眼去的過往,只因為佛朗哥高舉反共大旗,成為美國在冷戰時期圍堵共產黨的最佳戰略夥伴之一,所以法西斯的舊帳先擺一邊,哪有心思管西班牙人民的想法。
其實,包含全斗煥在內,台灣的兩蔣、印尼的蘇哈托(Suharto)、菲律賓的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抑或是中東遭推翻的伊朗巴勒維王朝、伊拉克費薩爾王朝,土耳其的每10年發生一次軍事政變,以及智利的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等,環顧全球,美國在戰後扶持了族繁不及備載的各獨裁者,通通都是為了圍堵蘇聯的反共需求,全然不顧該國民主自由或人民的想法。直到1985年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上台,蘇聯改革開放且冷戰破冰,美國才開始放手不管這些獨裁的小弟們。最後,1986年馬可仕下台、全斗煥1987年遇上「6月民運」、蔣經國1987年解嚴、土耳其1987年修憲,皮諾契特1988年下台,這些時間都這麼接近,會是巧合嗎?當然不是,是美國造成的。
然而,庫德人的慘況比起各冷戰受難國,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高喊「民族自決」,庫德人原本大為振奮,但所謂的「民族自決」卻是理都不理,任憑土耳其革命後攫取大塊庫德領域,讓第一次庫德斯坦的建國美夢破碎,只能聽任英、法隨自己心意分贓,把剩下的庫德族領域胡亂切割。
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與英國南北對進占領伊朗,蘇聯鼓動伊朗庫德區獨立成立馬哈巴德共和國,但美國支持當時的伊朗巴勒維王朝,更不願蘇聯擴大勢力,最後「雅爾達密約」約定蘇聯紅軍得撤出伊朗,馬哈巴德共和國即刻夭折。
戰後,土耳其強力壓迫境內庫德族,庫德人興起反對運動,組織庫德工人黨。然而,冷戰中期間身為歐、美抗衡蘇聯的第一線,土耳其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是美國全力扶植的對象,結果美國、歐盟、北約不僅不重視庫德人的意志,還把庫德工人黨視為恐怖分子。
此外,巴林的情況可說更具代表性。2010年底至2011年,「阿拉伯之春」風潮掀起,西方大力抨擊利比亞和敘利亞鎮壓人民,事實上波斯灣小國巴林2011年時也發生過示威抗議,但因自身軍力不足,竟請鄰國沙烏地阿拉伯幫忙出兵血腥鎮壓。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同身美國的中東重要盟友,巴林還是英、美軍事基地所在,然國際上對他一番批評後,竟就船過水無痕。日後,英國女王還邀請巴林國王參與威廉王子與凱特的王室大婚,首相也宴請巴林皇儲,那巴林人民的民主自由與人民意志呢?沒有人在乎。
▲2011年風起雲湧的「阿拉伯之春」民主革命浪潮,讓中東等多個獨裁政權接連垮台,然巴林的民主鬥爭迄今仍無成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說好的「人民意志」呢?為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個問題,或許從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的歷史,可以得到答案。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地區位處德國與丹麥交界,北邊鄰近丹麥的什勒斯維希較多丹麥人,霍爾斯坦則多為日耳曼人,兩地卻受條約綑綁在一起,曾為了要加入丹麥還是德意志國家發生多次衝突。1864年,普魯士聯合奧地利揮軍在普丹戰爭中擊敗丹麥,於是兩地歸普魯士、奧地利共管;1866年,普魯士又以這兩地統治問題誘使奧地利發動普奧戰爭,最後大敗奧地利。普奧戰爭後的「布拉格和約」規定,奧地利將什勒斯維希割讓給普魯士,但什勒斯維希北部居民可以透過公投決定是否與丹麥合併。許多什勒斯維希的丹麥人滿心等待公投,但等著等著公投卻遲遲未舉行。
之所以有公投條款,是由於歐陸強敵環伺,普魯士一方面不願太過刺激奧地利,以免親戚變世仇,所以讓奧地利還有討價還價空間;另一方面,法國的拿破崙三世眼見普魯士崛起也介入調停,不希望普魯士太過擴張,所以在普魯士暫時無法擊敗法國的情形下答應了公投,作為緩兵之計。表面上白紙黑字簽約,實際上卻根本不想執行。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大敗,戰後普魯士成立德意志帝國,什勒斯維希畫進國土。等等,那公投呢?普法戰爭後,德國再也不用假裝了,所以乾脆修改和約把公投條款拿掉,而當時已淪為次級強權,改組為奧匈帝國的奧地利,也不敢有任何意見。
然而,最終什勒斯維希的北部終究進行了公投,那是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身為戰敗國,任由戰勝國主導一切,舊和約突然被提起、國際法突然生效了,人民意志也突然有用了,於是北什勒斯維希進行公投後,決定與丹麥合併,成為現在丹麥的南日德蘭郡。
從什勒斯維希的故事可以清楚的知道,「人民意志」也好,民主自由的價值也罷,唯有在國際均勢下,或符合強權利益時才會被提起,成為強權行國際戰略大義之名,行虛與委蛇的緩兵之計,或是做為打壓對手的遮羞布。也就是說,當國際局勢改變,不符合強權利益時,「人民意志」就會被棄之如敝屣;唯有當國際局勢又換了風向,才能再次搭上順風車。若要掌握主動權,「人民意志」需先轉換成相對應的實力,才能成為國際賽局上改變局勢的籌碼。
例如美國獨立戰爭中,美國先證明自己會為英國帶來麻煩,引來法國支持,又證明自己會攪亂英國對弈法國的國際大局,結果獨立戰爭最後竟由英國率先承認美國,而這就是最好的例證。若「人民意志」沒有轉換成戰略實力,或實力不足以改變國際局勢,只是純粹發聲訴諸人權民主自由等「價值」,在人類的歷史經驗上,只能隨著強權戰略隨波逐流。韓國人的光州經驗如是,如今的加泰隆尼亞如是,庫德斯坦也如是。
好文推薦
●藍弋丰,台大醫學系畢業,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