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爭執產生時,可以回到自己的內在,照顧和陪伴自己的心情和情感,探尋自己的堅持或執著,看見它是如何形成的,就會比較能夠鬆動雙方的僵持。上圖僅為示意,與本文無關。(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freepik)
●張天安/臺灣薩提爾模式資深講師、花蓮沃土心理工作室負責人
在我自己的親密關係中,有一個看起來很小的議題:「洗碗」,卻在夫妻間延續了多年的爭執。
從結婚之後不久,「洗碗」這件事就常常成為我們之間爭執的議題。太太每次煮完飯、兩人吃完後,她會期望我能去洗碗。家事分工是很合理的理由。我不習慣、也不喜歡洗碗,但在她的要求及理性的說服下,我勉為其難的洗了。當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持久,很快的,我又會變成能不洗就不洗的狀態。她有時就算了,餐後自己去善後,然而幾次之後,加上工作疲憊,就容易累積不滿,她受不了了就發飆,我也不高興的回嘴或沉默,等風暴結束後,我又開始心不甘、情不願的洗碗了。來來回回的循環了很多次,多年來始終沒有解決。
後來,我們兩人去參加了Maria的親密關係工作坊,老太太給了學員回家作業:「請親密關係的雙方,都先各自寫下自己對對方的期待,然後雙方再針對自己列出的期待,輪流一一核對與協商,看看對方是否可以滿足自己的期待。」完成作業後,隔天回到課堂上分享。
為了完成這個作業,我們下課後當晚討論,又卡住不太愉快。隔天因為作業沒完成,在上課前特別跑到教室附近的公園,繼續做這個作業。
我太太列出對我的其中一個期待:「每次煮完飯後,由對方負責洗碗。」這議題已經爭執許久,對我來說,雖不喜歡,但也沒有什麼理由反對,於是我猶豫了一陣子,下定決心說:「好!我洗。」話音未落,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太太一旁愣住,沒有多問也跟著紅了眼眶說:「如果真的那麼不想洗,也可以看情況不用洗。」我當時對於自己為何落淚,其實並不清楚,只感覺到犧牲、難過和委屈。
在課堂上,Maria聽了我們的分享之後,只記得她和我太太說:「Andy(我的英文名)是個很特別的人。」總之,這件事有了初步的協議和承諾。
又經過了好多年,這個洗碗的議題雖然仍然存在,但變得越來越緩和,爭執的頻率變低,強度也減小很多。同時,我也才漸漸的明白,我在承諾洗碗之後的眼淚,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
▲作者指出,家事議題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卻深入到了親密關係雙方的原生家庭經驗,也涉及到了雙方內心的渴望。或許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沒有一件事情是小事情。(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原來,在我的原生家庭裡,我是不用進廚房做事的,那是媽媽的領地,我做的家事頂多是掃掃客廳和庭院。結婚之後,我被要求洗碗很不習慣、也很不情願,在多年的掙扎和拉扯之後,我勉強承諾會洗碗的那一刻,感受到了自己「放棄了媽媽的愛」,彷彿從此再也不會擁有她的愛了。後來,我才明白,我下意識的把「不用進廚房、不用洗碗」等媽媽對我的照顧方式,視為她對我的愛,想要複製這樣的愛在成年自己的環境中,期待我的太太也能對我這麼做。因此,當我不得不承諾要洗碗時,彷彿是幼年的自己失去了媽媽的愛,接觸到很深的失落和悲傷。
當我愈加明白這一點時,我才更能跟幼年的自己說:「我的太太不是你的媽媽,我也不是幼年的你了。我成年了,可以照顧幼年自己的情感,好好的關照和陪伴那樣的失落與哀傷。」同時,對成年的我而言,洗碗也更新了它的意義,它代表著我對太太的體諒和愛,也是讓自己擁有更舒適環境的一份意願與貢獻,洗完之後也會帶來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這個故事的另一面是,我太太為何堅持我要洗碗呢?根據她的描述,在她的原生家庭裡,爸爸媽媽同樣都在上班,下班之後媽媽操持家務、煮飯,爸爸則是負責拖地、洗碗。這樣的對話讓我更加明白,她也是在重現原生家庭的某種想像和情感,分攤家務代表著「公平和體諒」,代表著「家」溫暖的氣氛。
洗碗的議題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卻深入到了親密關係雙方的原生家庭經驗,也涉及到了雙方內心的渴望。或許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沒有一件事情是小事情。
從我自己的經驗可以想見,許多的親密關係從相遇到逐漸穩定下來之後,類似的小事情就會對彼此的關係產生或大或小的衝擊,如果不明白彼此原生家庭的動力,沒有機會去檢視自己的經驗和深入的溝通,就有可能會逐漸累積這類的爭執,消磨彼此的情感。反之,當爭執產生時,可以回到自己的內在,照顧和陪伴自己的心情和情感,探尋自己的堅持或執著,看見它是如何形成的,就會比較能夠鬆動雙方的僵持。
結語
在《關係花園》(Joining: The Relationship Garden)這本書中,提到親密關係會經歷五個發展階段: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這五個階段中,從彼此深受對方吸引的浪漫期之後,最關鍵性的時期就是權力爭奪期,因為這時期關係穩定下來成為「家人」,引發了幼年原生家庭深刻的情感經驗,直接影響到後續關係發展的不同走向。
即使親密關係的雙方無法同時學習薩提爾模式,也可以先由其中一方學習和成長,在關係中練習和自己連結、接納自己,轉化原生家庭的影響力,讓自己變得更完整,才有能力用一致性的方式和伴侶互動與溝通,促使伴侶也有機會用他的步調開始學習和改變,逐步走向可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階段。
▲張天安所著,《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采實文化出版。(圖/采實文化提供)
熱門點閱》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從結婚之後不久,「洗碗」這件事就常常成為我們之間爭執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