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真的不能「用愛發電」

▲▼ 2017.03.27 蔡英文總統視察「林口發電廠」新一機汽機廠房。(圖/總統府)

▲林口電廠新的機組不只在發電效率上比過去都好,環保標準更是國際水準,不下於天燃氣機組,蔡英文總統也前來視察。(圖/總統府)

文/薛本元

經過幾十年的反核擁核爭論,台灣的多數民意終於同意,在這個地震頻仍、核廢料無處去的島國上,核能發電真的不適合我們,才會連馬前總統都要推動「穩健減核,逐步邁向非核家園」。藍綠對非核家園的遠景趨於一致,差別只在如何做到,何時做到。

台灣人民用選票做出決定,選擇民進黨的「2025非核家園」方案。我們從此展開一個以十年為期的能源革命。「用愛發電」只是一句幹話,能源轉型的前提是供電穩定無虞。台灣人民再怎麼支持非核,也不可能忍受沒電。

換句話說,若不用核能,就需要開拓不同的能源。做出承諾的民進黨給我們的方案是,2025年時,台灣的能源結構應該是「天然氣50%、燃煤30%、綠色能源20%」。這樣的遠景,我曾經充滿憧憬。不過最近的社會氛圍,不要說2025這張支票,連走向非核的決心,都很讓人擔心。

舉例來說,就像剛剛在環差案中,「審核修正通過」的深澳發電廠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個2025才會商轉的燃煤電廠,立刻被批評會帶來空汙。不過社會沒有討論的是,這不只是早就通過環評的舊案,新的規劃是換成較小的機組,並採用「超超臨界」的先進技術,不是大家想像的中高汙染的燒煤方式,排放水準已經接近最乾淨的天然氣。這個技術已經在林口電廠啟用,連蔡英文都跑去看過。

另一個例子是遲遲難以施作的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燃氣固然有儲存跟運送的難處,但其「乾淨」程度,能源界大概不會有人懷疑。但當中油要施作天然氣的第三接收站時,照樣有人反對。舉著保護藻礁大旗,什麼替代方案都不能接受,甚至主張換蓋在台北港,典型的鄰避症候群。

平心而論,核電確實是有穩定性的基載電力。換句話說,短期內要取代核電的,應該是性質相似的燃煤跟燃氣,然後由高度成長的綠色能源,來支持最讓人頭痛的夏日高峰用電。

2025看似遙遠,但距今也不過寥寥數年。核一廠已經要在今年底跟明年逐步除役。面對北部大量的用電需求,類似的新電廠、新機組計畫,固然應該用新科技的高標準來看待,但也不能一味反對。

燃煤技術可以改進;燃氣接收站可以微調地點,不致影響環境;發展綠能更要和當地居民妥善溝通,但是熱血的環團如果把運動搞成反燃媒、反燃氣、反風車、反埤塘光電,那台灣還剩下什麼發電手段?真的要用愛發電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薛本元,研究助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網保有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