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廷事件--成為世界的榜樣

徐聖訓

連日來幾天的新聞都在播報教育部長、學生和其他人對於這次吵架事件的評判。這個劇碼似乎沒有落幕,反而有越演越烈的激象。在這,我用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整個事件。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停在三個不同的層次裡:1. 繼續陷在問題中(這是目前的現況),2. 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3. 在問題中,找到機會。

這個劇碼的主要演員有三個:教育部長、學生、旁人。

一、我先來回答最簡單的,為什麼旁人會這麼生氣?

有些人說:「學生對教育部長不尊重。」有些人說:「教育部長不關心學生。」這些或許都是,但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為什麼我們偏偏在意這件事?因為這件事按到你「傷痛的按鈕。」

請問各位在這個事件中,以下幾種可能性有哪些是對的?

1. 學生對教育部長不尊重。
2. 教育部長不尊重學生。
3. 我不尊重自己。
4. 老師不尊重我。
5. 我不尊重老師。

答案對每個人來講都不一樣,但這些可能性都有可能是對的。前兩個可能性,是目前發生的事件。第三個可能性,是我們正在發生的事,將負面情緒放在身上,不斷傷害自己,就是不尊重自己。後兩個可能性,是發生在我們過去的事。
如果你懂得改變觀點,停止內在的戰爭,你就可以停止第三個可能性,停止傷害自己;如果你懂得放下過去,就能療癒自己過去的傷痛(參閱「幸福獨鑰」中的寬恕)。如此一來,問題就不只是問題,還可以是成長學習的機會。

二、教育部長的無奈

教育部長說:「我是關心學生的。」學生說:「我感受不到。」
問題出在哪呢?雙方對「關心」的認知不同。
部長所謂的關心,是用傳統控制的方式,是比較管教的方式。
有人會說:「這是強詞奪理。」
請問各位:「你的父母親是如何關心你的呢?」有時候會罵,有時候會打,這也是關心方法的一部分,不是嗎?
所以對部長而言,這真的是他關心的一種方式。

但對學生而言,什麼是關心?他們的聲音有人在乎、有人聽見。

從管理理論的角度來看,這更符合現代管理的精神,用心在乎顧客和員工。所以整個分析說明了一件事,部長對「關心」的認知,是有必要去更新的。部長在最近一次的發言提到,「他經過幾天深刻思考,學生當天為何會有較激烈的情緒?他以同理心推論,感受到學生長久以來面對到一些未必合適的待遇,有必要透過互動溝通紓解,瞭解對方的訴求和想法。」從部長的談話就說明了,我的觀點有可能是對的,而且部長也願意更新他的關心論點。

我相信,如果學生能事先了解部長對「關心」的不同見解,就不致於引發那麼激烈的言論了,指責他為偽善之類的言語。

三、學生的憤怒

有人將學生的行為解讀成,學生的不懂禮貌。我對學生行為的解讀是,學生的憤怒。因為在憤怒的情境下,我們什麼話都會脫口而出,才顧不得禮節。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過如此反應,有些人還會拍桌,罵髒話。所以,這是憤怒情緒的一般表現。

學生為什麼會憤怒呢?

學生會憤怒是因為聲音沒被聽見或了解,因此其被後真正的情緒並非是憤怒,而是難過。他們因為不受重視在感受到無助的情況下,情緒不斷累積,難過到最後整個爆發出來。如果你了解負面情緒是如何運作,你就不會那麼生氣,你甚至可以同理學生的感受。因為換成是你,也會有相同爆發的情緒。

雖然能夠理解,但我並不鼓勵這種發洩情緒的方式。因為這種發洩方式,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造成更多問題。所以我邀請各位先停止攻擊,讓我們先一起學習情緒運作的方式,每個人都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後,再來找解決的方式。

文章一開始我就談到,遇到問題時,可以停在三個不同的層次裡:一、繼續陷在問題中,二、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三、在問題中,找到機會。

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繼續攻擊,但這麼一來,每個人都活在受苦的情境中。我們就持續陷在問題中。在這個事件裡,也可以帶來學習成長的機會,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學習。

所以我邀請各位來多讀書,來研究情緒是如何運作的,來了解我們是如何受苦的。其實這些受苦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們太身陷其中,而不知如何脫身。當我們都照顧好自己情緒時,這些多餘的受苦是可以輕鬆避免的。

我之前就將一些一時之選的好書心得整理至我的部落格,歡迎大家來多讀書。讓每個問題,不僅能得到解決,還能得到學習成長的機會。部落格網址:http://being0501.pixnet.net/blog

這個社會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紛爭,而是更多向上、相互扶持的動力。我邀請每一位朋友,加入這個行列。讓全世界都能以我們為榜樣,而不是成為國際的笑話。

●作者徐聖訓,中華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部落格http://spolo.pixnet.net/blog。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