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首先表明這篇文章講的現象是存在的,但推論是錯的。詳細一點的說,年輕人所學不能成為企業即戰力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但是一、年輕人變成即戰力薪水就會高、二、年輕人應該要不顧薪水去學東西、三、政府插手也沒有用所以不該插手管勞動市場,所以22K是個偽議題這三個推論全部都是錯的,或者,都不夠嚴謹,因果關係薄弱。
作者犯了三個典型的論證錯誤1.錯誤假設2.錯誤類比3.因素過度簡化,一一解釋如下:
1. 錯誤假設:整篇文章最大的錯誤假設,就是「就業市場是有效率的」。就業市場是這麼有效率的嗎?紅豆冰賣100元一個顧客都沒有(沒有庸才領高薪嗎?)?沒有芒果冰覺得自己是紅豆冰只賣50元?(沒有人才拿低薪嗎?)就業市場中勞工並沒有完整的資訊,也不可能參加所有的面試,雇主和勞工之間又存在資訊不對稱,勞動市場效率極差,一點都不”自然”!(整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了一次「自然」這個詞,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用在哪裡)
2.錯誤類比:全台灣受國民教育的人都寫過很多論說文,論說文中最常出現的呼告式口吻就是「我們該怎樣怎樣….」,但是「我們」是誰?許多人敘述一件事情時,前後主詞往往不斷改變而不自覺,因為都用「我們」這種籠統的名詞,「我們應該努力提升台灣的競爭力!」這句話的我們是誰就很耐人尋味,是每一個人,還是整個政府,還是政府的某一個單位?不講清楚就只是嘴砲,而且會產生許多推論錯誤。回到文章的問題,請問芒果冰越賣越貴了永康冰店的老闆有付比較多錢買芒果嗎?沒有嘛。甚至還因為量大了而買的更便宜!到底芒果冰的價格是人才幫公司做的產品價格還是人才的價格?難道因為iphone很貴我就可以說富士康的員工薪水很高嗎?除非假設「員工創造越多價值老闆就願意分享越多給員工」,否則本文就使用了錯誤類比,那這個假設成不成立我就不想討論了,請洽發表”薪水漲不起來是因為企業賺的不夠多”的馬總統。
3. 因素過度簡化:再一次,我要說作者描述的現象是存在的,台灣廣設大學後許多年輕人所學並非企業需要的,但是就算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是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台灣年輕人的起薪,假設全台灣的大學生都學了企業需要的能力,不會供過於求嗎?沒人才還是沒舞台?各位想想許多台灣優秀學生都去哪了?離鄉背井的離開台灣很寂寞,但為了舞台我好多優秀的同學都離開了台灣,他們在國外很寂寞,我們在台灣受折磨,如果台灣已經變成有能力的人要逃走,不逃走被視為能力不足的地方,那這個M型化的社會好的那端將會消失!每個被明確定義的問題都受到許多因素的交互影響,當然我們改變所有因素,需要提綱挈領的尋找關鍵問題解決,但”甲問題受ABC三個因素影響,只要改變A就會間接的改變B和C,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解決甲問題”這種推論結構絕對是優於”甲問題受A影響,所以我們要解決A”這種不完整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走著瞧態度。
精確的描述事實、現象及問題本來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嚴謹、精確的知識累積才能讓人類的文明持續進步,這是學術的重要意義之一。22K從來就不是一個假議題,22K是更重要更複雜問題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就好像陳為廷有沒有禮貌不是個假議題,在這個表象議題之下”教務部長可以在立法院公然說謊,大學生不能戳破不然沒有禮貌”這才是令人作噁的內涵問題。
最後,批評很容易,解決問題很難,因為不提出更好的方案,找缺點批評簡單斃了,期許看了這段文章的各位可以有使命感討論各種可行的方案並努力推動與執行他們(透過公民參與政治的各種方式),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不努力改善台灣社會的話,以後下一代會用我們看上一代的憤怒眼神看我們,我們應該解決問題,而不是傳承憤怒、繁衍世代衝突與仇恨。
●相關文章:Mr.Jamie/22K 根本是個偽議題
●作者Max,台北市,台大商學碩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