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理財不當症」唯一解藥就是開源節流

Mr. 西城/現任杏一諮詢藥師,利用下班的時間寫文章經營個人品牌,希望有招一日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Influencer。

之前我在《賺多少不重要,「存錢效率」才是你該重視的指標》這篇文章提過,存錢效率是你邁向富有的重要指標,那麼,台灣人的平均儲蓄率是多少呢?

107年台灣家庭退休狀況調查,「年所得支出分配」如以下所示:

可支配所得: 1,036,304元
消費支出: 811,359元
儲蓄: 224,945元

也就是說台灣每戶家庭平均一年可以賺103萬,支出81萬,儲蓄22萬。儲蓄率為21.71%。可支配所得大於103萬其實就是賺錢能力強的家庭,如果你們家每年賺超過103萬,卻存不了22萬,其實就是罹患了「理財不當症」。

「理財不當症」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是負債跟固定支出太多,包括車貸房貸、水電、保險、跟會等等,這時有必要整頓一下整個家庭的財務結構;第二個是浮動支出和大型支出過多,像是伙食費、飲料點心、交通費、日用品、娛樂費、旅遊等等,屬於純粹控制不了慾望過度消費的類型。

當然,更多時候兩種狀況會合併發生的,屬於「複雜型理財不當症」。

量入為出 是有錢人的致富之道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是作者湯瑪斯・史丹利根據過去20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跟超過500位富人面談,以及與11,000名高收入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撰寫出來的「研究報告」。

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就是很多人之所以年收入不錯卻無法存到錢,很可能是因為經常無視自己過度消費的行為。

每餐都煮大魚大肉,總是剩下一堆菜沒吃完。一年出國好幾次,有時還貸款去玩。咖啡喝星巴克不喝便利商店。經常參與親朋好友或公司團購。每周聯誼、聚餐不可少。貸款買豪車豪宅。沒目標也想逛街逛網拍。

花錢的理由每個都看似合理,其實都是掩飾自己儲蓄能力差的藉口,換句話說,就是對自己太好。我能理解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選擇,但是你對物質慾望的克制力不夠強,又時常抱怨錢不夠花,這不是邏輯有點怪嗎?

不做能夠累積財富的事,自然不可能致富。

現代人過度消費的狀況,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是把金錢從平民轉向企業老闆手中;試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過得像苦行僧一樣的節儉生活,企業獲利一定很差,非必須消費品可能會全部倒閉。很多存不了錢的人批評忌妒老闆的同時,也在把手中的錢雙手奉上,抱怨物價飛漲,卻也沒有控制消費的行動,就是白白把通貨膨脹的錢送出去了。

量入為出,有10分的錢只花8分錢就好,這並不需要你過上苦行僧的極簡生活,只要你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慾望,想想擁有被動收入和資產的安全感,就可以慢慢養成儲蓄習慣。

記帳,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向。先存錢再花錢,才有可能累積財富。只花值得花的錢。固定投資、長期投資。只買目標物品

合理的資產淨值

有了儲蓄習慣後就自然會累積資產,那麼到底擁有多少資產淨值才算有錢呢?

一個50歲,年收入100萬的中年男子,你認為他應該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富有?一個年收入200萬的家庭,擁有100萬的資產就是有錢一家嗎?

淨值=資產-負債。若一個家庭的資產是100萬,卻同時擁有負債80萬,那麼淨值也只有20萬。當這個家庭因為某種原因頓時沒了收入,每月固定支出10萬,那這個家庭不到2個月就會破產。

根據《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的說法,一個30歲,年薪500萬的人, 他的資產淨值至少應該有1,500萬。換句話說,一個年收入200的家庭,也至少要有1000萬的資產淨值才算富裕,若只有100萬淨值,其實算是低收入戶,更別說有的家庭根本沒再儲蓄,可以說是非常危險。

若我們以年薪作為第一桶金的目標,我認為20-30歲至少要有第一桶金,再往後推算每多十歲,就再多累積一桶金。例如一個30歲,年薪100萬的上班族,其資產淨值有100萬,就是理財得當。一個50歲年薪200萬的中年人,其資產至少要有600萬才算合理。一個年薪200萬左右的家庭,

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可以試著以年薪為儲蓄目標,在30歲以前至少累積第一桶金,例如年薪60萬,30歲前至少擁有60萬的資產,並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以前面提過儲蓄率20%的前提下,五年之內就可以輕鬆達成目標了。

台灣這代的經濟狀況其實不差,年輕人時不時請上十幾天的假出國遊玩是常有的事,我們堪稱最幸福也最難存錢的一代,主要還是因為大富大貴的機率變低,購入大型資產的門檻變得太高,讓我們覺得自己過得沒有以前的人幸運。重要的道理總是簡單易懂卻難以執行,致富之道在於開源節流、量入為出,這是亙古不變的。

總結:

(一)量入為出的習慣
(二)用資產淨值衡量富裕程度
(三)做出真實的行動不要空想
(四)有錢人總是如此的樸實無華,與枯燥。沒錯,有錢人其實就只是樸實無華地工作,枯燥的存錢,那些總是過度(五)消費,過著糜爛生活的炫富族由於被媒體大肆炒作,讓人以為那就是有錢人的特質,但其實只是少數代表。

對於正在累積財富的人,或者是還沒開始存退休金的人,我都認為你的儲蓄率應該至少要追上台灣的平均值。如果你儲蓄率比平均值要高,那你就比50%的人更有機會變成有錢人。想變得有錢,其實就是開源節流罷了,沒有其他的方法。撇除特殊狀況,不然大多數的人是可以累積財富的。

停止抱怨,認真檢視自己的財務結構和消費支出狀況吧!然後做出行動,相信五年後你也可以累積出自己的第一桶金。

熱門推薦》

►為什麼別買儲蓄險?給新手的入門投資建議

►重新定義退休!享受人生!不要活在工作的牢籠裡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方格子「西城投資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