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的徬徨:下一步該怎麼走?

我們想讓你知道…人生沒有所謂正規的階段,只是有些人走得慢、有些人走得快。

 

▲許多人到中年時,因回顧過去生活而導致心理困擾,造成調適心理調適危機。(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哲學家雜誌創辦人、心理治療師

人生沒有所謂正規的階段,只是有些人走得慢、有些人走得快。

一到中年,有的人離開溫暖的家庭、有的人跑去刺青、有的人去印度尋找自己的靈魂,還有人拿出僅有的存款去買了哈雷機車。每個人的徵兆都不一樣,發作的方式千奇百怪,但都是「中年危機」造成的。有的人某天醒來赫然發現,當前苦苦追求的事物失去了吸引力。有些人把人生奉獻給工作,多年以後才驚覺生活毫無意義。有些人實現重要的目標後,只剩下徬徨,不時自問:「下一步要往哪去?」

「中年危機」這個詞會令人產生誤解。首先,人到中年不一定真的會產生危機感。再者,不是所有危機都會在中年時報到,更不要說有些問題一點也不嚴重。話說回來,人難免會經歷躁動不安的階段,會不斷質疑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在《中年生活的哲學指南》(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中,美國學者賽帝帶大家一起思索這段徬徨的人生路。他說,生活中的事件和活動可分為兩種,有「存在意義」(existential value)或「改善意義」(ameliorative value)的。如帶寵物去看獸醫、繳帳單和除草,這類待完成的維修和養護工作,都是有改善意義的。在中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滿這些例行公事,每天都有一長串的待辦清單。這些事不是完全沒有價值,只是少了一些深刻的意義。如此說來,解決中年危機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出有存在意義的活動,並多花時間投入其中。

有些事情在某個時期看會覺得意義深遠,但人生進入不同階段後,又會覺得索然無味。相反地,我們也會突然開始熱衷某事。柏拉圖就認為,年輕人不需要鑽研哲學,等累積一定的歷練、心智成熟後再開始也不遲。但在印度教的觀念中,人生可分為「四行期」:首先是梵行期,男人要拜婆羅門為師,以學習吠陀經;到了家居期,他必須履行家庭與社會的義務;在第三階段的林棲期,則開始修行生活;最後是隱世期,男人當個托缽僧,雲遊四海,以追求解脫為目標。

英國演員莫克姆(Eric Morecambe)說過一個笑話,他本人鋼琴彈得不錯,音符都能彈對,只是速度跟樂譜標得不一樣。人生也是如此,沒有所謂正規的階段,只是有些人走得慢、有些人走得快。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政府也沒有明文規定,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因此,要避免中年危機(或是三十拉警報),就是不斷找尋目標和興趣。如此一來,就能隨心調整自己的生命腳步,在任何階段都安然自得。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及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所著,《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時報出版。(圖/時報出版提供)

熱門點閱》

► 2022年4月星座運勢大解析 這三個星座愛情運大好

► 唐蘋/迫降CP婚 天秤男與魔羯女戲外寫續集

► 長不高可能會耽誤一生! 醫:有這三特徵快帶孩子就醫

► 為家人不離婚 外商主管:誰來關心我的痛苦?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