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漂亮出擊 美日峰會成功達標

我們想讓你知道…石川會已經對日後美日的印太戰略鋪下良好基礎,印太局勢的不穩定性也有某種程度的緩解,這代表台灣發展自身印太戰略以形塑包括美國在內印太區域國家對台灣的戰略預期,其空間是有的。

▲▼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賴怡忠/遠景基金會執行長

二月七日的美日峰會舉世矚目。首先,這是印太區域領導人首次與美國川普總統再就任後的首次會面。基於川普回任後的種種作為,給人感覺似乎無法以川普第一任的作為來預期他再任後的戰略方向與政策,這次美日峰會的結果,除了是作為分析川普再任後的印太戰略態度依據外,也會引導此區域與美國的交往態度,因此這個會面對於印太區域的戰略意涵會有很深遠的影響。

其次,因為先前川普與加拿大、墨西哥領導者的電話會,並沒有針對關稅議題有個清楚的處理(只有三十天延遲決定),日本身居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第六大國家,因此美日峰會在關稅議題會出現什麼樣的發展,也頗受外界的關注。

綜觀石破茂與川普「石川會」的結果,此次成果堪稱豐碩。除了對美日同盟與美日關係打下一劑強心針外,對於印太區域的戰略態勢也出現定錨作用。

對台灣而言,此次「石川峰會」聲明的涉台文字有超越過去美日聲明的新意,是個驚喜。當然美台關係的未來發展還是要看之後台灣與美國的雙邊努力,但是這次的「石川會」有鋪下不錯的基礎。

石破茂訪美 成功延續拜登時代對日本安全承諾

由於川普被認為是交易型領導者,與拜登的最大差異是他並不重視民主、人權等價值在美國國益與外交的重要性,川普強力主張要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但他對偉大的定義似乎集中在非常模糊的美國第一與平衡美國的貿易赤字上。加上川普在還沒上任時就說要美國盟邦大幅提高地主國對美軍基地的分享費用,日本又是美國在印太區域駐軍最多者,川普最好的朋友安倍晉三又已經過世,石破茂領導的自公聯合政權更不是國會多數,使得石派是個弱勢領袖。因此大家都對「石川會」不敢有太多期待。

但石川會聲明不僅提到美日同盟強化,還再度註記釣魚台/尖閣列島是美日同盟涵蓋範圍。聲明中完全沒提要日本提高其對美軍基地分享的經費,反而是美國對日本(從2023以來)提高其國防預算的努力表示讚賞。在日本公布的峰會談話摘要中,也提到川普總統對美日同盟的支持,以及對日本的核保護傘。

對日本高度憂心的北韓議題,此次不僅包括北韓無核化立場的確認,以及川普個人對日本被綁架到北韓人質問題的持續關注,還將北韓的網路攻擊、飛彈發展、與北韓和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等議題視為美日的共同關注。對北韓對日本與區域威脅,出現了較過去更顯著的關注。

另一個對於印太戰略高度相關的議題,是「石川會」將美日韓、美日澳、美日菲、以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印太複邊安全合作機制的再度確認。這個操作形同川普政府肯認了拜登政府所留下最寶貴的印太戰略遺產。過去大家擔憂川普上台可能會讓美國再度回到雙邊關係的一對一處理,進而使得拜登時代所發展的印太網絡安全架構瀕臨解體,這個憂慮已因「石川會」而有一定程度的解消。

總體而言,「石川會」最大的成果,是讓先前因擔憂川普作風而出現漂流跡象的印太戰略態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穩定化,也對拜登時代最有成果的印太網絡安全架構(latticework system)有了總統層級的再度確認,因此大家可以合理預期這些政策應該還會持續。

日本承諾對美1兆投資與天然氣採購 但聲明未提關稅議題

此次「石川會」聲明的另一個亮點,是聲明隻字未提關稅(Tariff),這個川普宣稱是最美妙的文字。固然川普在共同記者會還是提到關稅,但不在聲明本身就很有意義。

當然日本也不是沒有付出。石破茂首相承諾對美國會有「一兆美金投資」,也會對阿拉斯加天然氣進行大幅採購。這兩者被部分人士視為是日本上繳討川普歡心的保護費。

但重點是天然氣採購本身是合乎地緣戰略需求的,因為從阿拉斯加到日本不僅航程較近,而且可以避過中國有能力干擾的南海與伊朗有能力干擾的荷姆茲海峽,本就是日本採取對中避險戰略之所需。

此外,石破茂首相承諾的「一兆美金」對美投資看似高昂,但總額就只是軟銀老闆孫正義兩千億美金投資的五倍。作為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不可能被單一老闆比下來而拿不出這筆錢。

更重要的是,這些投資與天然氣購買合約可能會是長期的十數年甚至是數十年合約,意即每一年要分攤的數量就不是那麼令人生畏。

此外日本還取得美國在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電腦、太空等高新科技領域與東京合作的承諾。在2023年提出的美日同盟改革議程也被宣稱要持續進行。雖然科技合作的宣示不必然意味著科技突破就會出現,但基本上這個議題代表川普願意與日本分享科技成果,不把日本視為奪取美國科技的對手,意即川普基本上認為日本是其「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戰略夥伴,不是敵人。

▼綜觀石破茂與川普「石川會」的結果,此次成果堪稱豐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石破茂當選日本第103任首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幾個對美日峰會聲明 涉台部分觀察

台灣在事前對這個美日峰會自是高度關注。因為川普在競選時與上任前的涉台言論,不論是台灣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還是要台灣交保護費給美國以求美國對台灣有安全承諾,或是主張台灣投入國防的經費必須要達到10%GDP。這些言論有的完全背離事實,有的就只是漫天要價,有的根本是拿不合適的指標要台灣去做無法完成的工作。

如果此時的「石川會」更是沒提到台海安全議題,形同2021以來拜登時代發展的「台海安全國際化」戰略可能因此解體,也可能讓台海安全議題再度回到傳統的美中台架構,使得中國得以透過其對美中關係的操弄,實質控制台海安全的方向與強度,讓台灣再度被邊緣化,不僅會危及台灣的戰略自主權,也會對台灣安全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

但石川會的「美日峰會聲明」對台海安全議題不僅沒有略過不提,還用了單獨一整段處理。內容不僅包括重視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提到台海是國際的繁榮與安全不可或缺(indispensible)的因素。主張鼓勵兩岸透過對話解決爭議,反對以武力或脅迫(by force or coercion)方式嘗試單方面改變現狀,美日也支持台灣的國際組織有意義參與。

台海對國際的繁榮與穩定是不可或缺(indispensible)是日本在2023年擔任G7輪值主席時加進去的關鍵詞,但在2023-2024的美日峰會都沒有提及,但此次在石川會的「美日峰會聲明」出現了。這意味著台海安全是國際繁榮與穩定的關鍵之一,這個「不可或缺」關鍵字的植入,據信與日本如何在台海有事時發動美日同盟的操作有關(同盟條約第五條,以及2015年新安保法所規範的「重大影響事態」與「存立危機事態」)。

此次也提及「使用武力或脅」(coercion)。「脅迫」一字的確是美日峰會的首次使用,這與中國從2022年八月以來對台侵擾所呈現的灰帶衝突發展有關。過去美日同盟談到台灣有事多是指中國對台灣的侵略戰爭,但對於較低強度的軍事攻擊,甚至是封鎖與隔離等,基本是沒有指涉的。

此次使用「脅迫」意味著中國對台灣的灰帶作為是被列入美日同盟的關注。而且用的強度頗強,美日同盟不是關注而已,而是「反對」(oppose)這個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雖然是美日峰會首次在涉台文字納入「脅迫」一詞,澳洲從2023年一月開始,就已經在外長、峰會或是2+2會議上,在聲明中的涉台文字納入脅迫。

但其脈絡主要是將免於脅迫與和平對話處理爭議相聯繫,過去出現如同此次石川會聲明表示「反對脅迫」的,主要是去年一月六日的美日韓外交次長-國務助卿級的聲明,以及去年十月十五日歐盟對台海狀態所發的聲明。前者針對中國可能對台灣選舉的侵擾,後者則是直接針對中國當時發動的「2024聯合利劍-B」軍演。直接在峰會聲明中提出來反對脅迫,「石川會」算是第一次。

石川會的峰會聲明還提到支持台灣的國際組織有意義參與。這也是過去美日峰會聲明沒提及的部分。雖然從2023年的G7外長會議已經提到支持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還特別針對該國際組織是否以國家為會員前提,而提出不同的支持方式。但除了在G7外長聲明外,印象所及是之後的美日峰會並沒對此有任何表述。因此這次石川會聲明對此納入,也是個重要里程碑。

除了聲明有提的很重要外,聲明沒提的也一樣重要。過去兩三年得美日在峰會或外長聲明在提到台灣時,都不忘加一句「我們對台政策沒有改變」,藉此來讓北京安心。此次沒有提這段文字當然不表示美日對台政策已經出現改變,但不提的意思代表美日認為台海緊張是中國製造出來的,不是台灣的作為。

這不僅代表市面上在賴總統當選後頻繁操作美國有「疑賴論」,是經不起事實檢驗的,也表示美日的新政府現在對台海議題,並不認為賴清德總統是麻煩製造者,也沒主張賴政府需主動發出種種「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作為以使北京安心。

台灣對美經營的重要啟示

石破茂成功的美日峰會不僅對印太區域以及對台海周邊的戰略態勢影響深遠,也讓其他美國盟友有了清楚的戰略靈感,先前因為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徵稅而出現擔憂美國會率性破壞同盟的疑慮,也出現某種程度的緩解。

意即川普並不是逕自認定美國的同盟就多是佔便宜的無恥小人,他的要求有可能不盡合理,但其起始點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正當性。

如何針對其初始關切有所著墨,提出合理與可見到成果的路徑圖,讓川普政府認為有誠意處理問題,不要被其似乎不合理要求所產生的噪音干擾最本質的判斷,應該是此次石破茂取得美日峰會成功的密碼。這也對台灣在川普時代的對美經營有深刻啟示。

當然我們對於之後的發展還是要積極關注,不能說川普此次的承諾就代表他在這四年一定會積極履行,因為川普認為他的最重要的關注是美國人民,除此以外都是次要。

但石川會已經對日後美日的印太戰略鋪下良好基礎,既有的網狀安全架構不會消失,印太局勢的不穩定性也有某種程度的緩解,這也代表台灣發展自身印太戰略以形塑包括美國在內印太區域國家對台灣的戰略預期,其空間是有的。

但台灣面對的外在挑戰依舊艱鉅,雖然台灣對國務卿與國安會的任命感到安心,但疑台派人士還是有被提名進入政府,親中反台到幾乎無底線的億萬富豪馬斯克對川普影響力不可小覷,石川會也見證了與川普進行直接溝通是最重要的,但是台灣相當缺乏這個空間以使川普有機會理解台灣的處境與作為。這些都是台灣必須想辦法處理與克服的問題。但二月七日後出現對台灣有好轉的趨勢,我們必須要善用這個機會。

▼此次石破茂取得美日峰會成功的密碼,這也對台灣在川普時代的對美經營有深刻啟示。(圖/記者黃克翔攝)

▲中華民國國旗、愛國、國旗。(圖/記者黃克翔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

《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我們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的聲音。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