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結構變動與市場低薪化之下,台灣出現人才外流、高教育高失業率等挑戰。(圖/記者周宸亘攝)
● 徐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優聘教授
台灣人口轉型、人口結構性變動與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近年全球化下,台灣面臨經貿自由全球化、產業升級轉型的壓力、外來投資減緩、主要技術仰賴進口等之問題。在勞動市場經濟方面,由於人口結構變動與市場低薪化,呈現青年低薪留才不易、人才外流、低教育報酬率與高教育高失業率的挑戰。台灣自1964年成功地實施家庭生育計畫,從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過渡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完成人口轉型僅用了25年。人口結構變動隨之而來,少子化、高齡化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民國111年至159年)」資料顯示,111年出生數為13.9萬人創歷史新低、死亡數為18.4萬人,自然減少5.5萬人。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曲線於109年交叉,自此之後,粗死亡率逐漸超越粗出生率,人口自然減少之規模逐年擴大,造成台灣總人口數的負成長,預估台灣人口在2025年後進入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的比率,上升至20%以上,將迎來台灣人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情境。
勞動市場的變動與人才外流的警訊
由於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效果,人口結構劇變,形成15~64歲年齡層工作人口數快速下降,其佔總人口數的比例縮小,青壯工作人口數減少且負擔增加。本國勞動力逐年縮減,勞動市場低薪結構僵固,大專學歷以上之受雇工作者的薪資成長空間受到壓縮,造成人才外流。受疫情影響,109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計50萬1千人,較108年減少23萬8千人或32.2%。在109年國人赴海外工作者中,以30~49歲者25萬2千人(占50.3%)人數為最多;其次是50歲以上者,有15萬1千人(占30.2%);而15~29歲者,以9萬8千人(占19.5%)居末。然而赴海外工作者人數在98年至108年間,皆是逐年遞增的(如圖一)。赴海外工作者的教育程度,則以大專及以上程度者38萬8千人(占77.4%)之佔比為最高。綜上,赴海外工作者是以30~49歲年齡層、具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居多,表示赴海外工作者的特質,是以高教育程度且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年數的工作者為主,這顯示出人才外流的現象。台灣經濟社會中,具有工作經驗的本國高級技術工作者外流的人數逐年上升,加上國內勞動力縮減,這是台灣欲提升國際競爭力上的一項重要的警訊與阻礙。
▲圖一 赴海外工作人數(資料來源/109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結果,行政院主計總處,12月份新聞稿)
缺工、外籍移工引進
依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資料顯示,111年2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為25.8萬,為民國100年以來同期次高,較110年同月最高的26.9萬個減少1.1萬個職缺,其中營建工程業職缺數年減5,500個,批發及零售業則增2,600個。可看出歷年缺工數變化不大,但數字高居不。
為補充產業所需人力,外籍移工引進人數逐年成長,此種人力的需求以藍領階級工人為主。在台移工按產業區分,產業移工在110年底約有42萬6千人之多,其中以製造業移工人數為最多,約占產業移工總人數的96%。社福移工包括了看護工與家庭幫傭,共計有22萬5,423人,其中看護工佔社福移工總人數99%。外國移工人數在109和110年受疫情影響雖有微降,但是逐年成長是未來的趨勢,如圖二所示。所以在各產業中,缺工和外籍移工引進兩種情況會並存,且外籍移工人數總數會逐漸突破70萬大關。
▲圖二 近10年2月底工業與服務業廠商職缺數及職缺率。(資料來源/111年2月職位空缺統計及110年經常性薪資調升情形綜合分析,行政院主計總處)
失聯移工人數上升、社會成本發生與罰則建議
外籍專業人士移入台灣工作、外籍勞工的引進是增加白領技術工與藍領非技術工的管道,同時也是在無法緩減台灣缺工情況、人才外流日益嚴重之下,增加台灣勞動力人口的重要管道。在台灣享受外籍勞動工作者的工作協助之利益,同時有可能要付出社會成本,如何平衡利益與成本,甚至使得利益大於成本,是當今管理外籍工作者之重責。於此,先就移工引進與人數日益增加後的問題,進行討論建議。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資料顯示,疫情前,失聯移工人數最高峰為105年的53,734人,至110年10月54,275人已超過原峰值。110年整年人數較上年度增加3,606人,平均每月有300位移工失聯,111年1月失聯移工人數更達56,878人,和110年12月相較,單月增加1,073人。顯見疫情發生後,加重惡化國內移工失聯狀況(註1)。
依據勞動部之調查,移工失聯原因較為複雜,大致可包括經濟因素,例如薪資較低、負債、高額仲介費等因素,在勞動條件方面,例如看護工工時過長、從事3K產業、工作環境不佳等因素,及雇主或仲介不合理對待等原因(註1)。此外,受到其他同鄉移工、非法雇主與非法仲介的慫恿及高薪誘惑,提高從原雇主或原企業主處脫逃之動機,進而轉入地下黑工,排擠了本國工人的工作機會,有些甚而從事色情非法活動,不僅動搖社會經濟安定與發展,且重要的是台灣社會須為此付出社會成本。非法雇主、非法仲介以及逃逸移工三者所產生的負面外部成本,導致原雇主或原企業主遭受到生產停頓後生產利潤減損、受看護家人曝露在行動不方便之死亡風險等多重損失,這些成本都被內涵在台灣民眾的社會經濟生活之中,並由社會大眾來承擔,有失公平原則。所以建議勞動部訂定相關罰則時,應訂定較為嚴厲的罰則,以達有效嚇阻嚴懲之目的,並認真有效的執行(註2)。此外,建議勞動部執行對於仲介定期審查與評等,要求仲介定期檢視其所仲介移工情況,進行移工與顧主間問題溝通協調,掌握先機降低逃逸機率。
移工成為移民、歸化問題與建議
肯定勞動部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實施,其表示目前已有相當多在台工作的優秀資深移工,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語言溝通能力及技術水準,長久以來深受我國雇主肯定;因此,希望雇主可透過該方案留用優秀且技術成熟的資深移工,以及在台取得副學位以上的僑外學生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而於轉任中階技術人力後,不再受在台工作年限限制,未來可銜接我國移民政策,也可以適時補充製造業等特定產業及社福照顧需求的勞動力缺口,進而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註3)。建議剛推動實施的新法,應盡快通過各個媒體、廣告各通路,以及企業主通告資深移工申請辦理。相對的,當資深移工由體力工成為技術工,轉而變成移民,進一步歸化中華民國國民時,企業主或雇主擔心負擔的薪資成本加重的問題,因而可能隱藏相關資訊,無法協助資深技術移工申請身分的變動。勞動部應在相對薪資的變動上,有所討論與規範。
▲台灣社會須面對多元文化價值形成之學習與挑戰。(圖/中華醫大提供)
最後,引進外籍移工補充台灣勞動力之不足,造成移工經濟弱勢族群的形成,以及對本勞潛在地就業機會與社會所得分配惡化的挑戰。新移民的移入和社會價值的差異擴大,台灣社會須面對多元文化價值形成之學習與挑戰。政府相關跨部會單位應該通力合作,制定一穩定全盤性的方案或是法則,而不是各部會各自進行滾動式修定,讓申請人對於法則的無所適從與茫然。
註1:蔡琮浩(111年3月)「國內失聯移工擴增問題之探討」,立法院第十屆第六會期,議題研析。
註2:「勞動部配合移民署加強查緝失聯移工重罰非法雇主與仲介」,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新聞稿,111年6月20日。
註3:「勞動部積極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協助雇主留用資深移工」,勞動部跨國勞動力事務中心,111年11月25日新聞稿。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外籍專業人士移入台灣工作、引進外籍勞工是增加白領技術工與藍領非技術工的管道,同時也是在無法緩減台灣缺工、人才外流日益嚴重下,增加勞動力人口的重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