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巨蛋發想源自1991年,中間歷經場址、合約、停工等爭議,等了32年終於落成啟用。(圖/記者湯興漢攝)
● 劉立仁/網友
來正式談一下大巨蛋吧!本文將著重於萬一在蛋體內發生火災或其他緊急狀況需要疏散逃生的情境,因為我在前朝台北市政府擔任某職務時,就是主責關注這個問題。
大巨蛋向下挖 逃生動線異於一般球場
之所以疏散逃生會成為重要議題,主要在於大巨蛋當初受限航高,整個設計是向下挖,亦即和國內其他棒球場不同,其他的棒球場比賽場地就是在地面,然後看台是往上蓋,但是大巨蛋的比賽場地實際上是在地下二樓,而內野和外野看台最下層就是在B1往B2延伸,其他層的看台則可以在1~4樓。
▲ 大巨蛋樓層和外面地面的相對關係。(圖/翻攝自Facebook/劉立仁,下亦同)
這會造成什麼問題?以一般球場來說,緊急疏散的原則就是往下走(垂直疏散),因此不管是幾層看台,民眾就是找到往下的安全梯,最後一定能回到一樓地面層,然後往出口移動(水平疏散),而露天球場除非被恐怖攻擊、爆炸、倒塌之類的,不然疏散根本不是會太需要討論的議題。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樓層複雜 與一般民眾認知不同
但是大巨蛋一來是室內場館,就和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樣,只要一發生火災就會很恐怖,而看台很多層,而且以最主要先開放的內野下層來說,疏散的方式要先往後往上走,到走廊區後要找到進來時的入口(Gate 2 3 4),然後走出Gate後,還不是平面層,而是B1層,因此還必須從下沉廣場往上走露天樓梯到一樓,或是在下一層樓梯到B2銜接國父紀念館連通道,再加上如果辦演唱會等活動時,還有在比賽場地層,也就是B2層的大批民眾,問題會更複雜。
▲ 樓層就是這麼的複雜,而且和民眾一般的常識認知不同。
再來,內野其他層和外野各層,每一層都有每一層不同的動線,有的出口Gate還是通到旁邊的商場層,所以當年我有跟體育局和遠雄強烈建議,一定要把逃生動線指示弄得非常清楚,最好清楚到像捷運古亭站轉乘那樣,尤其必須讓每一區的民眾進場後就都能被強迫了解自己的逃生動線,這個可以靠賽前的強力放送逃生影片。
▲ 以上圖的形式來說,民眾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在哪一層。
實境模擬 現行標示存四大問題
以上星期一我實際把自己當一個第一次進大觀園傻呼呼的民眾,模擬一下萬一遇到火災,整個場館斷電一片漆黑時,我要逃生的動線。第一個就是向上的階梯沒有清楚的標示,黑暗中很有機會跌倒,這個應該要至少有那種夜光漆,甚至那種嵌在地板的逃生燈明確指示方向。第二個就是往上上到走廊區後,上方的正方形逃生標誌太小而且指示的方向不明確,我會不知道要往哪邊走才是最近的Gate。第三個就是Gate從外面要進場時有鮮明的顏色框,但是從裡面要出來時,整個Gate太不明顯,反而視覺所及最明顯的是眾多的廁所藍色的圖形(在這一層剛好跟大柱子是同色),這個會讓人在昏暗緊張時心理上不自覺想往廁所那邊去而不是往Gate去。第四個當然就是出了Gate,那個下沉廣場露天部分的濕滑問題。
▲ 無明確指示往出口的階梯。
▲ 出口沒有清楚顏色標示,綠色的逃生指示也很小。(圖/翻攝自Facebook/劉立仁)
▲ 柱子和廁所都是標藍色,人們在慌亂時,恐會往廁所跑進去。
▲ 疏散時,碰到濕滑地板,後果不堪設想。(圖/翻攝自Facebook/劉立仁)
這個除了之前的電腦模擬,一定要透過實地演練找出實際疏散時可能的問題,甚至以滿載壓力測試來演練過,譬如之前免費贈票的模擬賽,拿到票能進場的觀眾義務就是參加這樣的演練,之後逐步增加人數(當年我是建議4萬人滿載演練的方式就是市政府出錢讓五月天辦一場演唱會請民眾來聽,順便演練,讓民眾絕對有來的誘因),可惜上次測試賽只有在看散場的狀況,而不是突發事件發生的狀況。
讀賣巨人攻蛋前 再讓球迷多放心!
這邊也附上當年進去工地考察時的照片,我當時在每一層關注的都是逃生梯和動線。當然現在已經改朝換代了,只希望現在的市政府和遠雄,還是能有以萬一發生最壞情形的心理準備,趁著這幾場比賽後到3月讀賣巨人海外賽前,好好地再把這件事研究一下。
▲ 各層的逃生動線都不太一樣。(圖/翻攝自Facebook/劉立仁)
至於其他的部分,我和很多棒球迷都一樣,真的開心終於可以有這樣的看球環境了!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劉立仁」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把自己當一個第一次進大觀園傻呼呼的民眾,模擬一下萬一遇到火災時的逃生動線,發現至少有階梯標示不清、逃生標示太小、柱子和廁所顏色相同、地板濕滑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