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華/業配、代言、分享 網紅說的年輕人買單?

我們想讓你知道…金融機構應委託金融網紅宣傳,或由專業人員與非金融網紅合拍影片,較具說服力,且應選擇符合年輕人需求的金融商品、服務,較能引發他們的共鳴!

▲ 在資訊透明的條件下,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有韌性與智慧,懂得理性選擇,企圖找到明朗的資訊。

● 蘇偉華/《台灣銀行家》雜誌副主編

我們以為年輕人對網紅的建議是全數買單,其實不然;這群20至30歲世代的年輕人有自己的定見與想法,根據網紅提供的意見,也會懂得多方比較與打聽,相對過去,如今在資訊透明的條件下,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有韌性與智慧,懂得理性選擇,企圖找到明朗的資訊。

粉絲影響力不容小覷,近年來因為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讓網紅在社群媒體或其他平台上,擁有支持者群體所渲染的特殊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可以彰顯在品牌推廣、產品銷售、社會影響等多個層面。國內外知名網紅,其粉絲影響力非常顯著,例如蔡阿嘎、九妹、阿滴,國外像是Kylie Jenner,在Instagram上擁有數億粉絲,並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化妝品品牌Kylie Cosmetics。PewDiePie是瑞典知名YouTuber,以遊戲和娛樂內容而聞名。他擁有上千萬YouTube訂閱者,是YouTube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創作者之一。全球各地網紅現象表明,透過社群媒體和其他網路平台,個人和品牌可以建立龐大的粉絲基礎,並通過這些粉絲的支持影響產業、經濟活動、文化和社會現象。

▲ 透過社群媒體和其他網路平台,個人和品牌可以建立龐大的粉絲基礎,並通過這些粉絲的支持影響產業、經濟活動、文化和社會現象。(圖/翻攝自金針菇IG)

但另一方面,2023年網紅翻車事件頻傳,讓原本忠誠度極高的粉絲也萌生退訂風波,例如「老高與小茉」遭控抄襲日本影片、蔡阿嘎拍「日本5家地雷連鎖店」影片遭炎上、名嘴朱學恒曾是YouTube「抖內排行榜」冠軍,但因為性騷擾事件被台北地檢署起訴。網紅的負面新聞引發討論,更考驗粉絲黏著度及忠誠度。

因此本篇聚焦在年輕世代對網紅的關注行為、參與粉絲經濟的經驗,以及對網紅在金融業中角色的看法。網紅的金融合作是否為正面趨勢,甚至可以接受網紅在金融教育上的傳遞,包含對於金融數據的隱私和安全問題,透過網紅或是粉絲經濟的效應,點出年輕人的擔憂跟期望。透過這些問題,可以獲得年輕人對於金融業和粉絲經濟的觀點,並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優先事項以及對新興金融和網紅文化的期望。這將有助於金融機構更好地理解年輕一代的需求,並調整服務以滿足他們的期望。

▲ 名嘴朱學恒曾是YouTube「抖內排行榜」冠軍,但因為性騷擾事件被台北地檢署起訴。(圖/翻攝自朱學恒YouTube)

《台灣銀行家》特訪問張琬菁、曉奕、林佩諭、Shawn、小萱等5位年輕人,從他們的眼中了解年輕世代如何看待網紅,與網紅如何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協助讀者認識台灣當今的網紅經濟,讓金融業更懂得如何與網紅合作,同時避免風險,以優化行銷、擴大客群。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理性思考、不盲從網紅

正在彰化縣就讀大學、21歲的張琬菁,在18歲擁有IG帳號後,開始追蹤網紅,較常關注旅遊、美食、美妝與知識類的網紅。她表示:「看網紅的影片相當輕鬆,也覺得影片中的他們很帥、很漂亮,所以會持續追蹤他們。」

張琬菁幾乎不閱讀報紙、雜誌,也極少收看電視、收聽廣播,不太瀏覽網路上的媒體網站,「已經想不起來,上一次是何時翻看報紙、雜誌,通常只有到小吃店吃飯時,店家播放電視新聞,才順便看一下。」

平日,張琬菁觀看網紅影片的時間,遠遠超過閱聽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時間,網紅影片已成為她的主要訊息來源,主要媒介為抖音、YouTube與社群網站。她透露,她的同學都有各自喜愛、追蹤的網紅,同學們聚會時,也會交流彼此對網紅影片的看法。

▲ 對於網紅推薦的產品,張同學表示若有需求,在購買產品前,會先查看其他網友的評價。(圖/取自pixabay)

她固定追蹤10多位網紅,並設定小鈴鐺,方便她在網紅更新影片時,可立即觀看。不過,張琬菁強調,網紅所推薦的產品,她會視有無需求再選購,不會盲目全盤接受,若真有需求,在購買產品前,也會先查看其他網友的評價,「假使負評過多,也不會購買。」

「在購買美妝產品前,如口紅、睫毛夾、隱形眼鏡等,會優先選購網紅所推薦的產品,迄今感覺都還不錯。」張琬菁表示,她也會參與網紅發起的團購,購買折扣商品,若金融機構委請網紅推銷新的金融商品、服務,她也會收看影片,「但同樣也會先檢視,自己有無需求,再查看網友評價,決定是否行動。」

不會只聽網紅片面之詞

現年32歲、居住在台中市的曉奕,約從28歲起,開始關注旅遊類、美食類網紅。但她認為,大多數網紅拍攝的影片,「內容都經過美化,看一看、笑一笑就好,不會認真對待,更未曾因旅遊網紅與美食網紅推薦某間民宿、餐廳,便專程前往光顧,畢竟這些影片很可能是業配。」

當下,電視、報紙與網路上的新聞網站,仍是曉奕主要的訊息來源,每天約莫看半小時電視新聞,「若干網紅的動態,還是從網路新聞網站上得知。不過,網紅種類、人數實在太多,有時在網路上看到某網紅的新聞,我卻從未聽聞過此人的名號。」

▲ 電視、報紙與網路上的新聞網站,仍是曉奕主要的訊息來源。(圖/取自pixabay)

曉奕的朋友們,也有各自偏愛的網紅,且差異甚大。她指出,有些朋友是電音網紅的粉絲,當電音網紅分享付費派對時,這些朋友都會參與,「有些朋友則固定收看介紹電器產品網紅的影片,還參加過網紅的3C產品團購。」

不過,曉奕雖不會專門前往美食網紅推薦的餐廳,但到外地旅遊時,會特別注意,在規劃的行程中,是否會路經美食網紅曾推薦的餐廳,「若以Google Map計算,車程在20分鐘內,在不影響其他行程的前提下,就會安排前往嘗鮮。」

因未追蹤金融網紅,若其他類型網紅介紹金融機構的新產品、新服務,曉奕直言有些突兀,自己會理性地進行評估,參酌其他網友的評論,精算其利潤、風險,不會全然聽信網紅的片面之詞。

視觀看網紅影片為休閒

與張琬菁、曉奕相同,在台北市就學的21歲大學生林佩諭,從高中時期追蹤網紅至今,關注的網紅種類甚廣,但偏愛旅遊類、美食類網紅,主要媒介為YouTube、社群網站。她也觀察到,同學們各自有專注的網紅,但因彼此關注的網紅不同,聊天時很少提及與網紅相關的議題。

林佩諭也視觀看網紅影片為休閒娛樂的一環,不能以此為主要訊息來源,否則將錯失許多重要訊息,「我每天都會看電視新聞,瀏覽網路上的新聞網站。僅有在閒暇時,才觀看網紅影片,不會花太多時間、精力!」

▲ 林同學視觀看網紅影片為休閒娛樂的一環,但認為不能以此為主要訊息來源,否則將錯失許多重要訊息。(圖/記者施怡妏攝)

至於網紅推薦的產品,林佩諭不諱言,唯有與自己確切需求相符時,才會考慮是否購買,從未衝動消費,不然縱使網紅說得再天花亂墜,她也不會動心,「如果非金融專業的網紅介紹金融產品、服務,我會將影片當成廣告,看看就好!」

購物前必定先打聽評價

今年31歲、定居在台北市的Shawn,從23歲起,開始關注網紅,迄今已約8年,關注的網紅種類相當多元,包括知識網紅、綜藝網紅、美食網紅、旅遊網紅,到專門介紹電影的網紅,可說應有盡有。

Shawn自認並非任何網紅的死忠粉絲,如果所關注網紅更新影片速度過慢,或已停止更新影片,就會轉看其他網紅的影片。除此,愛看社群網站的他,主要訊息來源為社群網站中的媒體貼文,也會觀看社群網站推薦的短片,藉此認識其他網紅,擴大自己的視野。

曾數次專程前往美食網紅推薦餐廳的Shawn,有過不愉快的「踩雷」經驗,如餐點分量少、價格又貴,與網紅的讚辭大不相同。不過,自認相當理性的Shawn,雖不會再光顧這些餐廳,但也不會怪罪推薦的網紅,依然會繼續觀看他的影片,畢竟美食與否、言人人殊,「我只會對這家店失望!」

▲ 對於網紅業配的品牌,Shawn曾有過不愉快的「踩雷」經驗,但也不會因此怪罪推薦的網紅。(圖/記者周亭瑋攝)

除了餐廳,網紅所推薦的產品,Shawn會打聽評價、精打細算後,再決定是否購買,「我的腦波才沒有那麼弱」。而因Shawn未曾追蹤過金融網紅,若其他類網紅介紹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他認為「就像看電視,也有廣告時間」,這些網紅並非財經專業,此類推薦可能是業配,「我會選擇腦袋放空,或去上廁所,『等待廣告時間結束』。」

死忠粉絲也不衝動購物

在花蓮縣求學的21歲大學生小萱,從國中時期起,便是數個綜藝網紅團體的死忠粉絲,幾乎看遍他們所有影片,至今未曾變心,進入大學後,因有打扮、化妝需求,也開始關注美妝網紅。

雖然主要訊息來源仍是電視、報紙與網路上的新聞網站,但小萱隨時都會注意所關注的網紅,有無更新影片。在她的同儕中,有些人因熱愛韓國明星團體歌舞,跟著教K-Pop(韓國流行音樂)的網紅,學習如何跳舞。

「美妝產品多不勝數,當不知如何選擇時,我會優先挑選美妝網紅推薦的產品,但會多方比價。」小萱直言,因為還是學生,經濟不寬裕,也會提防網紅的推銷術語,不會全盤接受,「倘若喜歡的網紅推薦金融產品、服務,因為現僅有存錢需求,多半只觀看影片,暫時無法有實際行動。」

▲ 大學生小萱表示,美妝產品多不勝數,當不知如何選擇時,我會優先挑選美妝網紅推薦的產品,但會多方比價。(圖/取自pixabay)

越年輕受網紅影響越深

這5位年輕受訪者都有追蹤的網紅,交集為旅遊網紅、美食網紅,且不會把網紅當偶像,大多能理性判斷網紅推薦產品的影片,是否為業配,也不會衝動消費。而與30多歲的受訪者相較,20多歲的受訪者購物行為,受網紅影響更深,也較願意參與網紅發起的團購,足見網紅經濟未來將繼續廣化、深化。

不過,由於年輕人多半經濟能力不佳,雖會觀看網紅推薦金融商品、服務的影片,但暫時難以實際行動,且網紅若無財經專業,亦無法以理服人。因此,金融機構應委託金融網紅宣傳,或由專業人員與非金融網紅合拍影片,較具說服力,且應選擇符合年輕人需求的金融商品、服務,較能引發他們的共鳴!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台灣銀行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