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界給龍應台部長的一封信

▲文化部長龍應台。(圖/東森新聞提供)

全文轉載於: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

想看原文請點我

文化為社會之根本,有如土壤與空氣。而文化界,則泛指文化生產的各個部門,深度依賴手工、眼睛、思考、批判與對多樣化世界的理想,多數從業者在高投入與不那麼相稱的報酬中,通過創作、評論、教學、編輯、出版、印刷、發行、傳播等等,為整個社會提供精神糧食,維繫與刺激知識的推陳出新,心靈的蓬勃運作。是的,正因為文化界為「精神」服務,歷來為政治控制的必爭之地,當然也正是所有珍惜臺灣多年來血汗奮鬥得來的多元與自由的人們,無論如何都要保護的領域。在國際經貿談判場上,有所謂「文化例外」(L’exception culturelle)之說,認為文化屬於特殊範疇,不能與一般商品一概而論,以確保文化的多樣性。

再者,文化界的工作與生產,環環相扣。印刷、發行、通路能影響創作、編輯、出版,特定的經濟力量或者國家力量,能通過控制印刷、發行、通路,而操控編輯、出版、創作的形式與內容,這在兩岸的現當代歷史均有多例可循,殷鑑不遠。出版審查、開天窗一類的情事,所在多有,更嚴重的是造成所有文化界從業人員在國家審查之前先行自我審查,人人內心有個小警總。自由很難爭取,可是卻可以很容易地因為金錢而賣出、因為政治強力而喪失。這是曾經發生以及正在發生的現實,絕非想像的恐懼。當然,許多不容易與思想領域有涉的圖書、許多擁有高象徵資本的文化人,還是可以兩岸暢行無阻;但是,爭取自由,本來就是為了那可能存在的異見謀求不被打壓、不受威脅的空間,就算只是一粒沙。

因此,當前的兩岸服貿條例中,關於文化界相關範疇,雖然只開放印刷、通路,而未及於出版,並不表示就能夠切割開來。對岸印刷業只允許國營,出版圖書必須取得書號,書號屬於國營出版社,雖然有若干小型出版體存在,仍需要購買書號。若對岸以國家資本前進臺灣,我們的中小型印刷業者何能生存?通路如何保持政治中立?臺灣雖無書號制度,卻有可能受到反向操控,寫作者也許可以繼續自由地寫,但是恐怕不是什麼都能自由出版、販售與流通──誰願意像蘇珊.宋妲(Susan Sontag)筆下不世出的傑出俄羅斯作家茨普金(Leonid Tsypkin)那樣,在黨國監控下只能創作「寫給抽屜的小說」,生前根本不曾看到自己的著作發表?國家資本的威脅與必然的監控細緻化、內化,這已經不是「有沒有競爭力」、「敢不敢競爭」的問題。

我們的文化部長龍應台也承認,兩岸服貿條例中放入印刷業,自己根本是最後一刻才被告知。連主管國家文化範疇的一級部會長官都受到如此對待!我們無法想像,過去曾以「野火」啟蒙過整個世代的龍部長,能夠接受這種現況。可是,文化部的存在,難道不是在替文化界服務、盡到保護與爭取的責任嗎?文化部難道不該具有前瞻性與洞見,站在文化界的立場思考,而非站在掌權者的立場思考?即使龍部長說,當作家和擔任政府官員,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事情,可是,那並不表示理想因此可以更動、信念因此可以妥協。難道不是這樣嗎?還是,部長的內心已經沒有火種,只剩下了如何遵從主子的意志,並視之為義務?

我們熱切期待龍部長以知識分子的高度、以文化界同路人的角色,為我們爭取權利、解答疑惑、消除恐懼。正如部長所言:「這不是經濟議題,事情比經濟還要深層。」文化界本來經營的、在意的,就是這個「深層」。無論是挺服貿、反服貿、不反服貿的立場,我們都期望文化部和龍應台部長:

(一)更能發揮文化部的功能與維持尊嚴,在任何與文化界相關的兩岸法條制定時,都能先和文化界充分溝通,並真正盡到法條制定過程的監督職責。

(二)能夠認知到出版、印刷、販售通路等,乃是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並不是不歸文化部管的就與文化無關。龍部長身兼作家、公共知識分子,素來與文化出版界熟悉,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攸關,所謂「出版沒有開放」、文化部就不需有任何作為,只是卸責之詞。

(三)擱置甚久的「圖書統一售價」法案,是獨立書店、小型出版社能夠存活的屏障,同時也能避免低價傾銷造成圖書市場崩壞。立法進度如何?文化部不能再迴避!請龍部長給出時間表。

>>共同發起人(依加入發起先後)
鴻鴻
楊索 作家
楊佳嫻 作家
高翊峰 作家
莊瑞琳 衛城出版總編輯
羅珊珊 九歌出版社主編
陳怡慈 天培出版社編輯
陳夏民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劉霽 一人出版社
陳芳明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吳介禎 台灣文學英譯者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
藍士博
伊格言 作家、北藝大兼任講師
羅毓嘉 作家
黃麗群 作家
柯裕棻 作家
湯舒雯 文字工作者
楊芩雯 編輯
黃崇凱 作家
房慧真 作家
臥斧 作家
盛浩偉
賴佩茹 我們出版總編輯
黃秀如 左岸文化總編輯
朱宥勳 作家
劉虹風 小小書房
游任道 小寫出版企劃主編
李屏瑤 文字工作者
張天立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與博客來創辦人
焦元溥 音樂學者、作家

>>連署人(依加入連署先後,以下為首波連署人,陸續增加中)
柯一正 導演
楊翠 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廖玉蕙 作家
許悔之 詩人
林正盛 導演、作家
張照堂 影像工作者
向陽 詩人
方梓 作家
陳明柔 靜宜大學台文文學系副教授
吳天章 影像工作者
應鳳凰 教授、作家
林達陽 作家
郭娟秋 藝術家
瞿筱葳 作家
張鐵志 作家
羅文嘉 水牛書店負責人
然靈 詩人
李金蓮 前「中時.開卷」主編,目前為文字勞工
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
畢恆達 作家、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教授
顏擇雅 雅言出版社負責人
陳文彬 導演
劉子華 南方家園出版社總編輯
劉鈐佑 群學出版社總編輯
許赫 角立出版社社長
管仁健 文經社主編
吳叡人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陳郁馨 編輯
石芳瑜 永樂座書店負責人
吳晟 作家
吳明益 作家
瞿欣怡 作家
林蔚昀 波蘭語譯者及作家
鄭聿 詩人、編輯
陳翠蓮 台大歷史系教授
莊豐嘉 新頭殼新聞網總製作
莊慧秋 作家
聶永真 設計師
蔡南昇 設計師
小子 設計師、三餘書店公關
張耀升 作家、編劇、影像工作者
吳億偉 作家
王珀琪 前誠品香港營運總監
李桐豪 作家(not a 立委)
周若珍 自由譯者
陳琡分 文字工作者
胡淑雯 作家
鄭順聰 作家
王聰威 作家
許俐葳 作家
紀大偉 作家
陳思宏 作家

--
這是給龍部長的第一封信,此後文化界會持續串連,每隔一段時間,從文化從業人員所在的各個角度(包括印刷、發行、通路、創作、出版等等),詢問龍部長一個問題,並研擬具有對話和教育意義的文化界如何看待服貿的論壇。

發起單位:文化界作家、編輯共31人(鴻鴻、楊索、楊佳嫻、高翊峰、莊瑞琳、羅珊珊、陳怡慈、陳夏民、劉霽、陳芳明、吳介禎、黃哲斌、藍士博、伊格言、羅毓嘉、黃麗群、柯裕棻、湯舒雯、臥斧、黃崇凱、房慧真、盛浩偉、賴佩茹、黃秀如、朱宥勳、劉虹風、游任道、李屏瑤、張天立、焦元溥


已加入連署的單位(按加入先後次序排列,僅列出前十筆)

TOT Ta-Ta
竹東高中影像創作社
可口雜誌
福福好創意
淵澄設計行銷有限公司
文化研究學會
貓咪愛吃甜
赫米兔工作室
淡水藝文聚落工作室
雅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