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被爆位於宜蘭三星鄉的農舍違法,結果自行找怪手自行拆除。(圖/翻攝自謝長廷臉書)
作者/李武忠
宜蘭縣政府過去未能把好關致使農田種出七千六百餘棟農舍,流失一千九百多公頃農田,讓宜蘭美麗的田園風光不再。為補破網宜蘭縣政府宣稱將加強農地使用、移轉及管理,嚴審查農民身分認定標準及農舍興建條件(如農民要具農保身分或者無農保但有實際從農且有產銷農產證明者),雖然引來部分農民與房仲業者抗議外界多數給予正面評價期盼縣政府能堅持改革,然而最終公告的《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內容雖然有若干創新(如農舍不能蓋在田中央必須臨接道路和地界線),但是仍在關鍵處做出若干妥協(原草案農舍申請人必須有2年以上農保改為只要有農保資格即可;取消四鄰作保、120天務農限制,改為由申請人自行簽訂切結書,沒有相關罰責),也未對外界所垢病的農舍使用及規格做出不同一以往的改革,再度驗證要進行涉及利益的改革還是需要如柯P般沒有包袱的政治素人才推得動。
要防杜農地違建需要透過中央明確修法,地方認真執法才能發揮功能。雖然中央一再宣稱問題不在法令,目前「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文規定,申請興建農舍之申請人應為農民,該筆農業用地面積不得小於零點二五公頃且農舍用地面積不得超過該農業用地面積百分之十等,但是對於農民的定義過於寬鬆(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之自然人)也未嚴格規範農舍建築模式移轉資格,給予財團、地方勢力、民代等運作空間,地方管理機關與承辦人員多採不告不理方式不會主動稽查且對於違規農舍應恢復原狀多未能徹底執行,致使違法農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相關人員固然有虧職守,中央也有必要對農民、農舍做出更嚴謹明確定義,才能遏止農地違法使用。
國內農地面積高達80萬公頃,其中閒置、休耕達20多萬公頃,資源配置不當。隨著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環境變遷、飲食習性等轉變以及考量農村實際狀況,台灣水土資源有必要重新做更合理有效的分配。基於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考量台灣究竟該保留多少數量的農田(即台灣耕地紅線)?才能滿足未來民生需求以及區位配置為何?政府迄今仍未提出完整的規劃,放任地方政府以發展經濟為由隨意將良田釋出,而農地一旦被移作他用要再恢復耕作相當困難,中央政府不能老是停留在規劃階段只聞頭樓梯響卻不見人下來,再拖下去恐怕為時晚矣,屆時失去田園樂的豈止宜蘭,我們應該留給下一代青山綠水而不是充滿烏煙瘴氣的台灣。
對於土地被列入優良農地不得它用之農民,政府應該給予優渥的補助和積極輔導讓他們的收入能在一般國民所得之上,提高他們的務農意願。如此才能讓台灣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保住台灣未來需賴以保命的糧倉以及優良的生產環境,避免本土農業全面潰敗。選民不妨將此議題列為檢驗未來國家領導人以及國會議員的重要項目之一,別相信政客譁眾取寵的言論。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