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黨成立大會。(圖/記者陳明仁攝)
作者/警幻
今年三月成立的『民國黨』,由現任立委徐欣瑩領軍,目前正積極的招募黨員與精英,希望能喚起人民跳脫出藍綠框架的陳舊思維。
由於『民國黨』的黨徽上把中華民國的國徽擺在正中央,不免引發外界聯想到和深藍的關係,甚至經常的被質疑『統獨』的立場為何?
其實,此問題民國黨議員邱靖雅已經說明,就是『民國黨』比藍綠更重視『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所以國徽才會設計在一片金黃色的中間。
統獨是藍綠惡鬥的假議題
台灣真的存在有統獨問題嗎?其實這根本是藍綠惡鬥下的產物,我們冷靜的思考看看所謂的『統一』與『獨立』。
『統一』代表什麼?
如竹北市議員邱靖雅所謂的『男女婚嫁』論述,在這之前男女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要不要結為連理也是需要雙方同意。
意思就是說,台灣和中國根本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叫做『中華民國』。兩個獨立的個體,就是大家所默認的『現況』,現況就是台灣這個地方有個『政治實體』叫做『中華民國』,先不論這個政治實體是如何出現在台灣的,但這個政治實體具備主權、人民、政府、領土,也就是『現代國家基本要素(The elements of modern countries)』通通具備。
為什麼要非得要統一?
統一其實是『國民黨』的舊思維!起因於國民政府遷移來台,已故的蔣介石總統想要反攻並收復中國大陸,在『國民黨』的黨綱中把中國大陸乃至於蒙古國,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而這個不符合現況的條目居然還編譯在憲法之中。
問題是所謂的『現況』是…,目前這個『政治實體』所擁有的領土叫做台、澎、金、馬,和對岸的中國大陸是各自執政的狀態,不修改憲法使得領土符合當前的現況,導致『國民黨』的思維始終跳脫不出對面那個中國。
更何況,誰說不能有『兩個中國』?
同名同性就一定要『結合』在一起嗎?那台灣很多菜市場名的陳嘉豪與林淑芬,是不是這些人通通要結合在一起?
雙胞胎長的一模一樣,是不是乾脆上訴給造物主抗議說這兩個人應該合併成一個人?
『獨立』代表什麼?
繼續套用竹北市議員邱靖雅的『男女婚嫁』觀點,所謂的獨立就是要『分居』、『離婚』,我想自己過『獨立』的個人生活。
問題是兩岸有統一嗎?沒有!
既然沒有『結婚』為什麼需要『離婚』?所以這也是假議題!台灣人民被藍綠惡鬥下所創造的假議題愚弄二十年!
如前所述!台灣早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為什麼還需要獨立?連結婚都沒有談什麼分居和離婚?
我們現在要談的,是要不要和對岸這位名稱和我們近似的國家繼續『交往』,還是維持單身過自己的生活,很顯然的是大部分的人民都同意應該和對方保持交往的關係,至於要不要結婚八字還沒一撇,別繼續被統獨假議題愚弄了!
為何『民國黨』主張『中華民國』,因為我們至少要守住國格與國魂!
台灣人民長期在政黨對決下,思維被框限在不是『統一』就是『獨立』的二元思維,然而這樣的思維正漸漸的如癌細胞般侵蝕著我們的國格與國魂?
我們的國家現在就叫『中華民國』,即便許多人不喜歡現在這個名字,但這個名字至少目前仍代表著我們的國家,當您自己踐踏自己的國旗與國號時,如何要求其他國家尊重我們?
不喜歡這個名字,想要換其他的國號,未來都可以坐下來政黨共商理性討論,就像人民可以去戶政事務所改名,國家要改名字也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但至少現在國號叫中華民國,用偏激的方式來污辱這個國號,傷害的是這個國號下的所有人民。
但是,改名字真的有幫助嗎?把名字換成台灣就能走出去嗎?
中國大陸打壓我們是打壓什麼?他們害怕的是什麼?我想這個部份體育選手們最清楚,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旗與國號,不讓你出現在國際舞台。
台獨者整天喊台灣,中國大陸高興的很,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吃妳豆腐占妳便宜!
促統者默認『一個中國』,大陸也高興的很,因為在聯合國裡面的唯一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極左極右都是在損害我們的『國格』!不論是把台灣矮化成中國的一部份,或是讓兩個中國變成一個中國的一中論述。這兩造都是在消滅當前的『中華民國』。
新名字都還沒取得全民的共識,舊的名字就先踐踏一遍然後急著想拋棄,結果是造成沒有名字的狀態,大家真的認為這樣的發展對台灣的國家尊嚴有幫助嗎?
談統獨談改名,不如先強化自己
最後還是呼應竹北市議員邱靖雅的『男女婚嫁』觀點,中華民國在台灣現在就是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所以早就已經是個『獨立』的狀態,不存在『獨立』的問題。
至於要不要統一,就是看彼此的條件,你情我願雙方人民都祝福的情況才行。
但這之前,我們要做的是選出真正為國為民的政治人物,讓台灣的政經發展都積極的活絡起來,找回過去亞洲四小龍的榮耀,當自己的條件夠好實力夠強時,是否統一、是否改名,屆時可以用更好的條件來討論,而這也是為什麼『民國黨』沒有顯著的統獨立場的原因,就是因為看透這個假議題正在傷害著我們國家的國格與國魂,有智慧的百姓與民代眼睛雪亮,當然不會順著假議題而隨之起舞。
●作者警幻,遊戲設計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