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兵制才能讓臺灣更安全?

▲國軍CM11勇虎式戰車。(圖/取自陸軍官網)

作者/畢殿龍

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近日展示「是否贊成臺灣為增強軍力而恢復徵兵?」的研究資料給的結論是,民眾認同徵兵制的站絕大多數。以此想要推動徵兵制。而民進黨2016提名人蔡英文,也放言,自己如果競逐領導人成功,將在徵兵制和募兵制之外找出第三條路。民進黨用儼然已全面奪回政權的姿態來談論臺灣的兵制,加之美國駐台代表發言說,支持臺灣發展不對稱軍力,應對不斷增強的軍事威脅。這些綜合到一起不僅讓人想問:民進黨還沒有上臺,為何先緊張自身的安全?什麼樣的兵制才能夠讓臺灣安全?

民進黨「立委」蕭美琴提到的「是否贊成臺灣為增強軍力而恢復徵兵?」的研究資料說:各年齡層都以壓倒性幅度表示支持恢復徵兵,贊成者至少都達到50%以上,其中30到39歲年齡層支持者更高達70%。對此,台灣防務主管部門的陳永康指出,現在募兵制已經無法走回頭路。 對此,臺灣遊不少民眾質疑「蕭美琴是想繼續徵兵囉?不知道民進黨為何讓沒當過兵的人在國防委員會裡瞎混?這樣能質詢出個什麼東西?有當過兵的都知道,國軍的問題根本不在兵員不足,而是出在兵力的配置不當!例如明明臺灣就是海島國家,為何到現在還是將最多的兵力放在「陸軍」?難道還想反攻大陸?」「又例如蕭美琴提的什麼裝甲、砲兵等,這些對臺灣的國防有個屁用?如果真要出動裝甲與砲兵,不就表示臺灣的海空已經失守?到那時就算有再多的坦克與大炮,結果還不是只有投降或被滅國的份?明明陸軍對臺灣根本毫無用處,結果民進黨不但不懂得要求裁撤,還反其道要求增兵?難道民進黨全部都是「穿裙子的」,因為沒當過兵所以才對國防如此無知?」(摘自東森新聞云論壇 劉嚴證)

對於臺灣2016「大選」提名人蔡英文表示,若當選後,將在募兵和徵兵制度間找到一個最好的制度。「藍委」林鬱方痛批,這種講法是不負責任,這樣的人如果未來當「三軍統帥」,臺軍將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幻象2000。(圖/記者陳明仁攝)

民進黨此時引發討論徵兵制、募兵制,是否因為自己上臺后,知道不可能像國民黨執政那樣能夠確保平順,預感到自己的兩岸政策立場可能會造成兩岸緊張局面的預先準備?尤其是想在國民黨執政時通過自己想要的兵制法案,讓自己當政時,沒有後顧之憂。其動機讓人起疑。

如果單純的談論兵制,還無法讓人有更多的懷疑。如果結合美國駐臺代表的發言,他們聲稱要臺灣增加軍費,支持臺灣發展不對稱軍力應對不斷增強的軍事威脅的講話。這些綜合到一起,讓人感到這是一個小孩,在準備戳破馬蜂窩前,先把自己的頭臉包裹嚴實的思維和狀態。而另外一個大人在旁邊給其提供毫無用處的工具,并大喊加油。

什麼樣的兵制能夠讓臺灣更安全其實和從美國進口多少和什麼樣的武器才能夠更安全是一樣的問題。

臺灣如果不自找麻煩、主動尋求台獨挑戰大陸的容忍底線,募兵到一定的專業軍人就能夠應對突發危機;兵員和戰力做到不讓對岸有輕易佔領的衝動或佔領需要付出相當代價的程度,就能夠在談判時保持自己的底氣。但民進黨上臺後,如果真的要繼續推行台獨,即便全民皆兵都不會是安全的。這一方面是因為戰爭的形式,不再是人海戰術,甚至是不接觸型的戰爭。封鎖和對戰略要點的摧毀,長期不安定環境結合心理戰、經濟戰等都會讓各種兵制無法應對相應局面。

具體到臺灣,徵兵制和募兵制的問題同樣多。先不說徵兵制和募兵制那個制度能夠培養更有戰鬥力的軍人。僅就忠誠度來說,民進黨一直汙指國民黨陣營是外來政權和有「親中賣臺」傾向。如果實行徵兵制,兩岸如果開戰,怎麼能夠指望他們保衛臺灣呢?與其如此,倒不如募兵制,通過高新和志願的形式招募和培訓更職業和專業,也足夠忠誠的軍人。這樣像太陽花運動的那些年輕人,民進黨的支持者不但能夠確保兵員充足,也會有足夠的奉獻和忠誠。也不需要擔心軍事機密外洩。這大概也是臺灣民眾討論時,呼籲民進黨和台獨人士的子女多當兵的本意所在之處吧。

同樣,臺灣如果要自找麻煩,什麼樣的軍備都無法保證其安全。美國攛掇臺灣多買美國的武器,有多少是基於臺灣自身的安全考量有都少是生意人的立場無法細分。事實上,臺灣傾全部力量購買武器,如果宣佈獨立,兩岸開戰也僅是讓戰鬥打得更慘烈和長久一些。結局還是一樣。不要說大陸的綜合實力現在超越臺灣很多倍。即便大陸最衰弱的時候,只要兩岸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對臺灣的影響遠大於大陸。這也是筆者曾經寫過一篇專門的文章《畢殿龍:兩岸誰才更需要和平協議》的基本立論所在!

民進黨未曾上臺,先考量自己被人打的時候,能夠也打疼別人。而不是考量如何親和和化解可能的危機。這就像柔弱者手中沒有武器,還更容易做出和自己身份、力量相當的、冷靜的判斷;但一旦手中有了自認為可以確保安全的武器,如再沒有與人為善的心,更容易鋌而走險和自取滅亡。「不作不死( No do no die)」。如果確定自己一定是要自找麻煩,那還是實行募兵制吧,即便不能讓台灣更安全,但起碼可以更符合個人的意願。

●作者畢殿龍,河南,資深評論員,台海評論家,以寫國際時事和台灣評論為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