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朱弘川/不能只看新聞投票

作者/朱弘川(學生)

台灣首次總統民選發生在1996年,即便當時中共文攻武嚇下、台灣和中國關係緊張,國民黨最終仍是勝利的那方,有人戲稱這是假民主,黨外人士企朌許久的民主選舉,最終成了大笑話。2000年的總統選舉,台灣進行首次政黨輪替,「真民主」最終獲得實現;直到2008年,台灣再次政黨輪替,一次又一次的選舉,台灣選民都選出了心中那位,能帶領台灣進入下個四年,或八年的國家領導者。

近20年的光影過去,執政黨的每一次下台,都是狼狽不堪,讓在野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上台。2000年時,泛藍的內部分裂,讓選民決定給民進黨一個機會;8年後第一家庭的弊案,也讓選民徹底失望,將國家的未來轉托給國民黨。過去的8年,政府在遇到重大社會與民生事件時,往往反應慢半拍,被批評處置不當,無法適時提供對策,因此民怨四起,照這情況看來,再一次的政權更換是可預期的。

「換人做做看」是選民投票時常有的心態,期望所選出的候選人能做得更好,此時,政治人物的神格式權威(charisma)也透過媒體建構,成為選民的參考依據。這種建立在個人崇拜之上的投射,往往在社會遇到重大危機時出現,人們寄望所選出來的救世主,能救百姓於水火。媒體是這樣的,框限了選民的視野,但又像揚聲器一樣,放大了極端對立的兩面,在選舉期間,這樣的氛圍會透過媒體的包裝,漫延至民間社會,但當社會平靜時,選民不再為神格式的崇拜所惑,期待的是理性的規則來處理社會事務,其神格化的權威,終有平常化的一天。

每到選舉期間,有關候選人生活面的側寫,會伴隨著選情逐漸加溫,浮上媒體版面,這類的報導只會有增無減。但台灣選民最應該在意的,是明年的選舉過後,台灣的政治環境,究竟能不能再贏得國民信心,而不是選舉刺激下而生的美夢,不然美夢最終也只有幻滅的時候。

投票不該是為了上一次錯誤選擇來贖罪,選賢與能也不是口號,而是要擦亮雙眼,投下手中寶貴的一票,考驗的還是選民的智慧。

●作者朱弘川, 目前為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研究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