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改革之路,重新找回感動人民的力量。(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施克和
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敗選當日支持者包圍李登輝官邸,隔日群眾包圍國民黨中央黨部。無論是黨內權力菁英或是街頭群眾,都把敗選責任的矛頭直指李登輝。16年後,國民黨再次失去選民的信任,然而少有人對執政八年的馬英九提出批判。
李登輝當年背負最大的罵名是背叛國民黨,連代表國民黨而敗選的連戰事後也與李登輝切割,維持其在黨內的實力。這次的大選,儘管馬英九執政8年失敗且失去民心,但是國民黨權力菁英與支持群眾沒有將矛頭指向馬英九,連朱立倫也默默的承擔敗選沒有將失敗歸咎於馬政府的包袱。這其中最大的差異恐怕是建立在泛藍群眾基礎對兩岸的想望。
從馬習會、兩岸同屬一中、一中同表、到因周子瑜事件破功的九二共識,兩岸想望終究還是國民黨進行改革的框架。任何改革超出這個框架,就會有政治風險。然而在這個框架內的改革,是否能讓國民黨重新讓人民感動、認同,則是一大課題。
▲年輕世代對政黨改革,殷殷期盼。(圖/記者周宸亘攝)
朱立倫請辭黨主席後,國民黨內開始競逐新的領導權。國民黨的年輕時代提出改變參選黨主席的規則、黨內民主化、強化台灣主體性論述都屬於進步的主張。除了年輕世代,有意參選黨主席的「中生代」鍾小平、「老生代」洪秀柱,都不約而同提到國民黨黨產的處理。黨產在新一波的領導權爭奪中,終於不再被當作是國民黨的資產,而是改革的成本。
然而,在進步的聲音之外,國民黨內還有一些自由射擊的動作,例如開除連戰和郝柏村黨籍、要王金平辭去不分區立委等等主張。也難怪黨內過去幾年佔據權位的實力人物儘管有意爭取領導權也都異常低調,深怕還沒出手清理戰場「承擔戰果」之前就先被子彈掃到。
大選後國民黨內的所謂本土派更是低調。過去國民黨本土派常被認為是連結非都會區基層民意的象徵。但是在這一次大選,許多本土派的立委紛紛落選。甚至有評論者認為朱立倫想以不分區名單收編地方派系的佈局,是被世家派閥詐賭、乾洗。大選結果證明國民黨地方派系被唾棄的程度不亞於馬英九的中央執政,地方派系無法再當國民黨的本土樣版。
實際上,國民黨執政8年,這些地方派系多轉型成兩岸買辦,對國民黨基層扎根並未出多少力氣。有人認為清除國民黨本土派會使國民黨急速新黨化,其實未必,關鍵在於新的本土派如何產生。此次國民黨領導權的重組與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的情況相當不同,因為沒有人像當初討喜的馬英九市長一樣,可以作為少主中興的投射對象。而領導權的爭奪過程是否能帶動改革,端視年輕世代的力量是否能清理自由射擊的盲動派和本土買辦的機會派。
●作者施克和,循環台灣基金會顧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