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穿制服有好有壞,學校可以保留制服、訂定無謂的規定,但憑什麼立場要求學生遵守?(示意圖/記者賴于榛攝,與本文當事人無關)
文/王永宏
教育部日前公告修訂「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針對服裝儀容部分增列「且學校不得將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讓我回想起念書時,每天煩惱穿什麼的時光。
我時常搞錯體育服、制服、長短褲,制服也因為要每天換洗,開著除濕機吹著電扇地浪費能源。那時的我常想「只要上了大學就解禁了!」
或許,有人認為制服是避免對家境不佳的家庭造成壓力,可是,難道制服不用自費嗎?有的學校還統一招標,獨佔市場,學生要買好幾套,畢業後也不能再穿,反而變相浪費。
也有人提到廢除制服,將喪失榮耀感、頓失共同感,可是,難道這些無形的價值,建立在制服上嗎?更有人說統一服裝,學生才能專心念書,難道要穿制服才能考100分嗎?
不同事情千萬不要混為一談。還有人威嚇學子出社會就知道,公司要求只能照辦,可是學校又不是職業訓練所。
教育是過程,而非結果。我們希望培養孩子全人發展,還是強調「等你長大就知道」?爭取制服解禁這等小事都能引發各界討論,遑論「校園民主化」的衝擊!
如何教育下一代青年,我們可以理解學校善意的關心,比如分辨校內外人士、加強學生自主管理,但多次有教官危言聳聽登上新聞版面,無怪乎各界期待「教官全面退出校園」。
教育部並非一紙公文要求廢除制服,而是「不能處罰違反服裝儀容」。學校可以保留制服、訂定無謂的規定,但憑什麼立場要求學生遵守?
在此呼籲教會學校聽見學生的聲音,不僅將相關規定廢除,教官也一併退出,成為時代先鋒,引領學生獨立思考,讓青年學子透過服儀解禁,進一步培養生活美學,不再將制服視為限制,而是看見教育的本質──認同自己、接納他人,擺脫單一、單調的禁錮,迎向未來多元、多彩的美好。
我始終相信,現在微不足道的事,或許是另一個開始。要盼望下個世代,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有所進步。
●作者王永宏,長老教會青年,轉載自《台灣教會公報》,已獲得作者授權提供。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angelique@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