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遠/偶爾低下頭來 看看這些「楊改蘭」們

▲楊改蘭所住房子。(圖/翻攝自微甘肅微信公眾號)

文/呂秋遠

有個我們永遠不會認識的女人,住在我們原則上不會去的中國甘肅省康樂縣,她才28歲,已經有四個小孩。就在2016年8月26日18時許,她用斧頭砍死了四個小孩,還逼他們喝了農藥,然後自殺身亡。老公回家以後,默默的把還沒死的小兒子抱著往村口跑,半路孩子也斷氣了。他把兒子抱回家,然後自殺。

這個無奈的女人,叫做楊改蘭

楊小姐出生在中國偏遠的農村裡,19歲就結婚生子,住在三坪大小的房子裡。那是個最破舊的房子,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當然不會有網路,或者任何我們唾手可得的物品。她每天耕種農地,收成好的話,年收入大概可以有台幣一萬五。先生在外地打工,如果有粗工可以做,一天有台幣480元的收入。不過,我是說如果,但通常是沒有

他們有四個小孩,意味著第二個孩子以後叫做「超生」。所謂「超生」,就是中國只准許原則上生一個孩子,但在農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可以生第二個。楊小姐的孩子,第一個是女孩,但是她沒有領生育證,也沒有隔四年後再生,因此就有「超生」的情況,如果報戶口,就要繳納「社會扶養費」,這筆錢她當然繳不起,所以不敢上報,第二個孩子以後,依法在戶口上就是「黑戶」。

黑戶又怎樣?黑戶,就是不被承認的人。他們確實存在,但是以後不可以享有任何的補助與機會,不能落戶口。簡單來說,在國家裡,他們不是人,但確實又是人。所以,很快惡夢就來了。他們家收入微薄,在2010年被納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國家補助他們生活費,勉強還可以活下去。但在2013年,因為「超生」,村委會召開公聽會以後,決定取消他們的保障,或許這時候,楊改蘭開始思考,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每天辛勤的耕種工作,看天吃飯以後,一年賺取微薄的台幣1萬5千元?四個孩子不可能唸書,因為小學學費就要台幣4000元,老公必須要跟老闆預支,其他的小孩以後也只能繼續卑微的活著,就像是台灣很多高尚的人,瞧不起的對象一樣,每天庸碌辛苦,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活得不好。

我以前寫過一句話,叫做「認真無路」,就是已經盡力了,但是還摸不到邊,看不到盡頭,找不到路,那是要怎麼辦?當我們用自己的視野去看一些人或事情,或許會覺得「對方怎麼會這麼傻」?但很多時候,就是只能這麼傻。有些人就是命好,出生在好家庭,什麼事都有人扛著,有使不完的錢、死不了的命。有些人就是運好,靠運氣撈了一大筆錢,股票隨便漲、房地產隨便賺;有些人就是能力好,我們想不到的,他都想得到。所以呢?

▲貧困絕望,楊改蘭事件震驚輿論。(圖/翻攝自微甘肅微信公眾號)

所以命不好、運不好、腦袋不好的人應該怎麼辦?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出頭天?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相信有些人就是天生贏家,有些人就是認真無路。不然為什麼我們愛聽五月天?因為五月天給了我們一個夢,讓我們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仍然可以樂觀的相信,有天我們一定會出頭天的。不管多麼嚴苛的攻擊與挑戰,當我們躺在滿是污泥的地上,還是會相信,往前走是那一條有機會的道路。我們需要五月天,來療癒我們對生活的無力感,即使是一點點、即使是暫時的。其實,我們都知道,就是這樣而已。

是的,就是因為現實如此難堪,所以,除了聽歌以外,我們還需要互助。一個國家的進化程度,不是看他們有多少成功的人,而是看他們怎麼對待弱勢的人,國家成立的目的不就在此?我們看待基本工資、看待遠來台灣工作的勞工、看待沒辦法有一席之地的窮人,不都是應該要互相幫助,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輪到我們。

我當然承認,有些人就是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錢、比我們有能力、比我們有背景,他們出生就是天之驕子,但是我很誠懇的拜託他們,偶爾低下頭來看看這些「楊改蘭」們。人生有很多的無奈,是這些大爺們永遠都不會遇到的,但這不是因為這些大爺們真的有錢、聰明、有能力,而是背景。而這種背景,除了重新投胎,我們一點也沒有機會見到。

而提倡「錢賺多賺少都是靠自己,本來就不應該去依靠政府」、「薪水低的工作做久後,自己要懂得去改變、調適、做選擇,那種人都有各種藉口,但實際上就是不願意、不去改變」、「為了求穩定生活,所以選擇原地踏步,那就不能抱怨別人拿的比你多」、「自己預計45歲退休,然後過著寫文章、旅行的生活」的人,我只能說,不要這麼刻薄,人生真的有很多無奈,不是你可以想像的。

不過,即使這個世界很殘酷,我們還是要努力的活下去,中秋節要到了呢!或許一個人認真無路,但是我們一起加油,就會有路唷 !

● 《ET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呂秋遠,碩博士畢,原文刊載於作者臉書,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律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