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菜價為什麼會飆漲成這樣?專家答案竟然這麼淡定

▲聞風「颱」價?菜價飆漲!民怨:買不下手。

文/鍾文榮

這幾天有人問我菜價是不是漲得「太囂張」?我回答:「正常啊!」

以上是我的答案,但想必很多人不願意接受。

最近颱風重創臺灣的農業導致菜價飆漲,最有感的當然是買菜族,以及我們這種上班族小民,我們共通的感覺是菜價未免飆漲得太離譜了!

前兩天,在大學附近用餐,水餃店老闆貼出公告,因應菜價飆漲,小店的水餃價格調漲1元到每顆5元,算一算漲價幅度是25%,原本20顆水餃可以溫飽一餐,立馬荷包裡馬上少了20元;附近的另一家水餃店價格不變,但感覺水餃變小了,當然是變相漲價。

菜價的漲幅是供需決定的,是短期,但食品的價格調整通常有價格僵固性,水餃店的價格會不會漲上去後一去不復返?

為什麼說菜價是由供需決定的?這次水餃店說韭菜的價格狂漲是事實,韭菜一年四季都有生產,差別只是口感而已,然這次颱風過後一公斤的平均價格在10月18日飆漲到150元的天價,更是自民國100年來的最高價,但趨勢是幾週後價格就會回落。

Figure 1:韭菜交易價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從韭菜的交易價量走勢圖來看,菜價總是起起伏伏,沒有僵固性,代表菜價偶爾一飛沖天,高不可攀,但總是會均值回歸,而且價格與交易量呈現反相,代表當供給縮減需求不變時,價格會變高,排除中間的非市場因素,這是很正常的經濟現象。

▲穩定物價小組「沒動作」,蔬菜價格創新高。

這次菜價不僅僅是韭菜狂漲,連帶的絲瓜以及全部菜類幾乎也是一片狂漲的情況,如果從民國100年以後來看,今年十月份的平均菜價也僅僅高過每公斤50元一些,雖是六年的最高價,然前幾次的高檔價格也有幾次逼近50元,這顯示,當菜農復耕之後供應穩定,菜價就會下滑。

影響臺灣菜價的基本因素當然是供給與需求,逢年節需求愈高,價格當然愈高,逢天災(風災與氣溫)供給減少,價格當然愈高。總體來說,菜價的波動基本上並未悖離經濟法則。

當然,人為的因素也有可能導致菜價波動,譬如說颱風即將過境,照理說菜價可能因為消費者預期的結果導致需求增加,菜價會漲價,但也會因為菜農預期可能災損,提早搶收造成供給大幅增加導致菜價滑落,只要沒有人炒作菜價(不能排除沒有),菜價照理還是會反應市場供需。

總有媒體和民意代表反應,為什麼臺灣的菜價受風災影響價格上漲,但進口蔬菜沒有風災影響為什麼也漲翻天?很簡單的道理,進口蔬菜和本土蔬菜本來就是替代,當本土蔬菜供應不足時,消費者當然會轉以消費進口蔬菜,需求上揚但短期供給不變,進口蔬菜的價格就會上揚,還是依循經濟法則啊!

菜價大幅度的上漲,當然影響民眾生活,災損也會重創農民營收,不管如何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經濟分析只能很淡定的說「假定其它因素不變」,價格都是反應經濟法則,當然,政府官員也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其實,交易市場或者是交易模式的改變可以讓消費者更有感,譬如說最近很流行的「產地直送」,除了去中間化也可以讓交易雙方的農民與消費者更有感於價格的親民化,這比起過去常使用的價格平準,在蔬菜價格飆高的同時釋出冷凍蔬菜,希望以量制價,這效果可能來得慢且有限。

臺灣的菜農可以說是看天吃飯,偶有機會也會賺到機會財,偶有機會也是會菜賤傷農,這都是經濟法則,不必太多口水紛爭。政府應該思維的是在不破壞經濟法則的前提之下,設法讓消費者與農民「多幸福一點」,不是嗎?

幾個週後韭菜恢復供應,我得問一下水餃店老闆,可以解除水餃僵固價格的封印,適時反應菜價了吧?

●作者: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