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北市潑水節」展現當地傳統服飾,令人眼睛一亮。(圖/翻攝自新北市政府網站)
文/蔡孟軒(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2017新北市潑水節」於4月16日在中和區華新街舉辦,新北市長朱立倫參加浴佛的儀式為市民祈福,並表示「潑水節除宗教上的祈福,更有文化上的意義,今年結合緬甸的高僧及在地很多的宗教團體舉辦,希望讓更多人及台灣各地的觀光客,都能體驗這樣的文化節慶活動,認識新住民文化。」
在此,我們仔細反思,有多少政府官員與民眾真正關心過這活動的由來?甚至,可能連華新街(緬甸街)在哪都還不知道呢!
回到1997年,當時由聚居在中和的緬華移民自行組成的「緬華聯誼會」,籌辦了一個小型的潑水節活動,無論男女、老幼皆參與打水仗,除了該區的緬華移民之外,也吸引台灣本地的觀光客前來。
基於1997年當地緬華自行舉辦潑水節的經驗,引發中和市公所的關注,透過地方政治人士積極協助,1998年擴大舉辦「第一屆中和緬甸潑水節」。
▲潑水節民眾大玩水仗,融入當地文化。(圖/記者謝婷婷攝影)
1999年由台北縣中和市公所第一次主辦「中和潑水節」,配合捷運南勢角站通車,將舉辦地點從華新街移師至捷運站旁廣場,藉以吸引台灣本地民眾的參與。
2001年台北縣政府推動「文化立縣」以及「一鄉鎮一特色」的文化政策,將「緬甸潑水節」活動納入「台北縣文化曆」, 包含異國的多元文化、民俗慶典、遊憩觀光等特色,成為台北縣特色文化的風貌之一。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當官方介入主辦舉辦潑水節活動之後,原本由民間自發性舉辦的叫做「緬甸潑水節」,其名稱卻改稱為「中和潑水節」。當台北縣政府2001年啟動台北縣文化曆,將潑水節活動正式納入台北縣文化曆之後,其活動名稱就從此定調為「中和潑水節」,而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就統稱定調為「新北市潑水節」。
無論潑水節究竟是「緬甸潑水節」還是「中和潑水節」或是「新北市潑水節」,緬華社群想藉由舉辦潑水節等活動,重新塑造形象,扭轉以往負面的刻板印象,讓緬華能夠順利融入台灣主流社會,並讓台灣社會有機會認識他們。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活動,將觀光模式帶進緬華社群,打造緬甸美食街的意象,改善緬華移民的生活狀況。
好文推蔫
●作者:蔡孟軒,台大國家發展所碩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