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在中西哲學與東西方比較課題別有心得。
當回顧2020年展望2021年之際,年度最具代表性事件一定就是美國總統大選了。作者從「存在」主義與「虛無」主義的角力出發,來評析2020年美國幾位風雲人物:川普、拜登,以及選前過世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更提出對於拜登時代的看法。
2020-12-28
日前V型反彈已經發佈證實,是以除非選前出現突發變數,本次選舉似乎主要將取決於共和黨過去半年的地毯式動員成果和川普最後衝刺所形成的魔幻催票力度,導致紅色浪潮能夠形成多大規模而定。
2020-11-02
從金斯柏2014年當時拒退的舉措,讓人想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句箴言,金斯柏是智者,毫無疑問。但是她由於沒有考慮好「功成,名就,身退」這個人生三部曲的完結篇,可以預見她的歷史評價和影響,會在最後「非她所願」。
2020-09-28
上週五(1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Ruth Bader Ginsburg)去世,無疑屬於後者,而她也顯然有意成為後者。這位大法官之死,已經成為本屆美國大選的九月驚奇,對總統和參議院的改選都構成震撼,因而對接下來30年的美國政治與文化走向潛在影響深遠。
2020-09-21
在一切肉眼可以觀察得到的活動中,處處顯得川普人氣熱旺,而拜登孤衰。難道是,在這個冷面怪疫加科技主宰時代底下,人的視力失靈了?信息折射了?思維混亂了?如果不是,那這些種種都似乎說明了一個問題:拜登領先是虛。
2020-09-15
真正的美國總統選戰要到提名大會結束才會開打,美國大選關鍵州的州民調可以參考,全國性的民調次要,候選人最關注的議題,也必須是與關鍵州攸關的議題。
2020-09-04
中央研究院院士、思想史家林毓生教授近年來不幸罹患失智症,但在美國丹佛市療養順利妥善,並且避開一劫,非常值得慶幸。這是本文作者專程前往探視之後百忙之中寫下來的對話錄,分五篇連載,也是近年林毓生唯一完整發表的談話,其中對於當前思想和法治共和前途以及人類再度遭到奴役的可能性,表達了沉重的憂慮。
2020-08-28
中央研究院院士、思想史家林毓生教授近年來不幸罹患失智症,但在美國丹佛市療養順利妥善,並且避開一劫,非常值得慶幸。這是本文作者專程前往探視之後百忙之中寫下來的對話錄,分五篇連載,也是近年林毓生唯一完整發表的談話,其中對於當前思想和法治共和前途以及人類再度遭到奴役的可能性,表達了沉重的憂慮。
2020-08-27
中央研究院院士、思想史家林毓生教授近年來不幸罹患失智症,但在美國丹佛市療養順利妥善,並且避開一劫,非常值得慶幸。這是本文作者專程前往探視之後百忙之中寫下來的對話錄,分五篇連載,也是近年林毓生唯一完整發表的談話,其中對於當前思想和法治共和前途以及人類再度遭到奴役的可能性,表達了沉重的憂慮。
2020-08-26
中央研究院院士、思想史家林毓生教授近年來不幸罹患失智症,但在美國丹佛市療養順利妥善,並且避開一劫,非常值得慶幸。這是本文作者專程前往探視之後百忙之中寫下來的對話錄,分五篇連載,也是近年林毓生唯一完整發表的談話,其中對於當前思想和法治共和前途以及人類再度遭到奴役的可能性,表達了沉重的憂慮。
2020-08-25
中央研究院院士、思想史家林毓生教授近年來不幸罹患失智症,但在美國丹佛市療養順利妥善,並且避開一劫,非常值得慶幸。這是本文作者專程前往探視之後百忙之中寫下來的對話錄,分五篇連載,也是近年林毓生唯一完整發表的談話,其中對於當前思想和法治共和前途以及人類再度遭到奴役的可能性,表達了沉重的憂慮。
2020-08-24
TikTok和Microsoft洽談的併購,在美國很清楚地屬於美國國家安全審查外資投資法(CFIUS)必須管轄的事務,兩家公司事前完全知道必須依法走CFIUS流程,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法規,而且凡是涉及國安,必然存在若干政治性。
2020-08-07
天下既不能去期待完美的父母和無瑕的子女,更不能去期待綿長一生、伴隨左右的親子關係。可無論是長是短、是遠是近,那一份感情,其實從不停留,一直有機增長變化。
2020-08-05
老子說「禍福相依」,陳鼓應教授一生體驗過三次不同的大學解聘,但幸運的是,即便每次遭禍,他卻把道家哲學的學問做出來了。陳鼓應教授是一位性情中人,心境十分年輕。真性在虚静,半生尼采一身老莊。
2020-07-24
道家思想從老子以下一脈相傳,在整個中國哲學史構成廣泛而根本性的影響,擴散到其他各個學派。在目前所經歷的這個大時代,道家思想具備甚麼意義呢?當今世界人與地球皆疲累,正逼近於某種新思想和新制度的誕生,道家哲學必須積極參與。
2020-07-23
《老子》第一章原文說,「道可道,非恆道」根據老子這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可以在哲學上透視到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所謂「歷史終結論」的根本問題。就老子來看,歷史是不會停留在某一個制度上的!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歷史不終結論」。
2020-07-22
老子提出世界本原問題,探究宇宙生成和萬物變動等哲學問題,他的道論,完整而系統地解釋本體和現象。中國哲學存在著特殊的思維方式,例如辯證思維、整體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發端於老子。在中國的軸心時代,哲學的突破始於老子,而不是孔子。
2020-07-21
陳鼓應是享譽國際的道家哲學學者,但他一生曲折,先由教學而政治,由政治而教學,乃至於後來專心一意於道家哲學,不再涉入政治。藉著哲學家陳鼓應從亞洲到北加州柏克萊渡假之便,作者周天瑋律師和他作了多次深度對話。
2020-07-20
去年是柏林圍牆坍塌30周年紀念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參議員克魯茲在這一天將香港別號為新柏林,香港民主派亦曾把香港稱為西柏林。然而就目前態勢觀察,台灣似乎更像是在印太戰略底下要扮演新西柏林的角色。
2020-07-08
李克強日前揭露高達6億中國人月收入不到1000人民幣,並公開提倡地攤經濟,這兩個全新信息透露出經濟形勢嚴峻的程度,是否導致中美台間的戰略變化?
2020-06-16
李克強日前揭露高達6億中國人月收入不到1000人民幣,並公開提倡地攤經濟,這兩個全新信息透露出經濟形勢嚴峻的程度,是否導致中美台間的戰略變化?
2020-06-15
美中爭霸的態勢,主要的打擊點已經進入金融領域。有人說,美國實力下滑,大陸即將超越美國;也有人說,中美夾殺,香港金融中心已死。各種說法不一,但是料敵從寬,美、中和台灣對美中關係的評估,不能不多方冷靜考察。
2020-06-09
「Taiwan Can Help」固然是一個事實,但是做為一個在疫情下對外捐贈物資的時候採用的用語,語氣會顯得有一點姿態過高,容易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甚至於會認為是刻意在搞國際宣傳,原始善意反而淪為次要。在這個語境底下,這個用語似乎不是那麽合適。
2020-04-18
世界精英對全球化的誤判,是一個鐵的事實。沒有料到,經過40年的考驗,發現貧富不均更嚴重了,導致反全球化大興,而區域化、國家化和地方化再度流行。全球化的領先受益國(例如中國)如何清楚地認識到,有責任去不斷推動本國的市場開放和法治化進程
2020-03-27
美中兩大國,意識形態對立、戰略競爭關係緊張和經濟全球化逆流,有3個狀況存在於中美之間,導致關係惡化。第1道習題是中美元首將內政壓力「外部化」;第2道習題是中國若在美國大選壓錯寶,將面臨報復;第3道習題是美國反中官員和智庫,推波中美經貿、科技脫鉤。美
2020-03-26
本屆美國總統選情中銷聲匿跡相當時間的民主黨溫和派,在「超級星期二」突然迅猛反撲,出乎意料地扭轉了整個局面,送給前副總統拜登一場大勝。
2020-03-05
這個世界,在一面大張旗鼓,一面遮遮掩掩的草率過程中,一個可能的新常態登場了。美國憲法傳統就此丕變,人們好像成為柯比那一位直升機駕駛員,也好像乘客柯比本人,「迷空」而視而不見,在慌亂中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被革命了。
2020-02-19
從表面上看,貿易戰的兩大主角一陽剛、一陰柔,自始至終是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川極限施壓,姿態較高,自不消說,簽約典禮也刻意製作成為川的美式個人秀,克盡消遣之能事,中方或許會有些叫苦,但川普又能做足誠懇友善,讓人無話可說。
2020-01-21
香港模式乃是官商共治之下的裙帶資本舞台,跳的曲目經常是裙帶關係舞,而非亞當斯密,生產要素流通和市場價格信號都受到干擾,如果聽之任之,市民百姓便慘遭剝削。
2019-11-29
香港區議會選舉11月24日舉行,幾乎便是這樣一個時刻。有人說,雖然它只是一場區議會議員選舉,不具立法權,但是,必須重視的是全港投票率高達71.2%,赤裸裸地表達出香港多數民眾的心聲。
2019-11-29
問題的關鍵在於儘管富於經驗的憲法和司法專家普遍認為目前披露的證據川普不足以構成犯罪,可是美國大選在13個月之內就要舉行,大選年一切趨於政治化,而彈劾總統這樣一件大事,與其說是搞法律,不如說是搞政治。
2019-10-07
所謂「通俄門」,其根本性質與前因後果,便是徹頭徹尾的政府深層體系對川普做出的第一擊。美國百姓和世界各國的知識份子在過去兩年誤以為「通俄門」真有其事,其實是被政客和媒體操弄愚弄,簡直不堪不值。
2019-10-07
香港還是會在,維多利亞港和皇后大道都不會沉沒,但是香港的特殊價值和功能,而且是那些對大陸和台灣都很有幫助的、極大的、台北、上海與深圳還不能取代的那些價值和功能,或許就被毀壞了。
2019-08-08
對話給與我自我批評的機會,我看到儒家的局限性,但是我不放棄過去的基本理念,而希望使之豐富,不要只是去走民粹所代表的愛國主義。
2019-06-22
近年來,我從儒家哲學思想的包容性入手,比較了一元神的特徵,以一種比較寬廣的學術視野,為21世紀提供了新的理論——精神人文主義。
2019-06-23
進步的思想和科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就形成了科學主義。西元前六世紀軸心文明當時是多元的,人文與科學對精神文明都有貢獻。但是西方啟蒙以來,對人類文明形成了不同的看法,韋伯提出現代化便是理性化,形成為19世紀的主流思想。
2019-06-20
當初誤以為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民族主義會式微,外加科學技術的手段和信息的傳播,矛盾與衝突會降低。但是不幸恰好相反,矛盾因為全球化而頻繁化,由於差異所造成的矛盾更惡化了。
2019-06-19
美國“通俄門”司法調查結案,川普總統全身而退,但是將近兩個月以來,共和民主兩黨惡鬥不休,主戰場從司法部轉到眾議院,民主黨議員接棒調查,信誓旦旦要對川普總統和司法部長巴維理發動彈劾。
2019-05-15
任何人發表高論的時候,他總是專注聆聽;任何一位原作者的文字,他總是盡情吸納;那樣的虛懷若穀,不知道幾人能夠?那樣充滿想像力的反饋與激情,也不知道幾人能夠?
2019-05-06
柯米是橫跨「電郵門」和「通俄門」的酷吏。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民主黨和希拉蕊競選總部付費撰寫了內容未經證實的「川普報告」,川普「通俄門」因此爆發。
2019-04-29
高雄市長韓國瑜23日發出五點聲明,提出「只有台灣能改變,我才能真正改變高雄!」對於國民黨2020年總統大選,他表明,「此時此刻,我無法參加現行制度的初選」,並批判政治權貴熱衷於「密室協商」,表明他願負起責任,只願能夠改變台灣。
2019-04-25
川普重視製造業創造就業的能力,且和郭董兩人都身兼掌舵者、超級業務員和品牌象徵,雙雙都具備著驚人的工作張力、堅持努力不懈和極為信守承諾的性格與自律習慣。
2019-04-19
東亞地區的現在和未來,聰明程度都超過了西方。除非是美國把人才吸收走,只要是東亞環境許可,制度夠好,世界未來的創新活動可能大部分會發生在東亞。
2019-03-21
新聞工作者愈來愈洞穴化,對新聞的處理,陷入同溫層式的「性相近,習相遠」,反向扭曲操作,拿自己預設的狹隘而帶有偏見的觀感和結論,戴著有色眼鏡,有用意地去選取所願意相信的、為我所用的信息材料,便加以處理發表。
2019-03-06
他與生俱來的和有限人生所自身配備的每一個關鍵詞:白人、男性、天主教學校、戴MAGA帽、反墮胎、與少數民族對立,恰好都是主流媒體的文化革命對象。
2019-03-05
史莫里特濫用仇恨犯罪,尤其以他的名人身分會容易造成社會混亂。那麼新聞界缺乏專業工作精神所製造的更廣大的社會不安和信心危機呢?
2019-03-04
美國接下去兩年,國會眾議院掌控在民主黨手上,川普施展不開。但是參議院認可任命法官這件事,會是川普的持續政績。這將會是川普影響深遠的重大政治遺產。
2019-02-19
「以客為尊」的管理文化對空姐要求過高,把客人都寵壞了,結果明明是一個好的想法卻變態發展成「以客為王」,導致任性的「孩子」在萬尺高空稱帝,挑戰「僕人母親」「服務」的底線。
2019-02-15
毛死後撥亂反正的成就,後來奠定在鄧小平要「將一部分人富起來」,中國大陸每個人這時都可以大膽相信自己可能便屬於那「一部分人」。那個氛圍豈不是類似於今天的高雄?
2019-01-30
從去年夏天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好像人聲鼎沸,各種概念極大化的悲觀論調層出不窮。可是事實證明,華府與北京知道他們在這新而險峻的航道中該怎麼樣嘗試界定範疇,摸索前進。
2019-01-23
中美賽局的主題其實是實力與影響力的博弈,川普總統發動的貿易戰旨在通過關稅壓力這一個手段,希望促成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從而取得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實現。
2018-12-25
每回我讀到世界各國樂團的故事,總想到廖老師,我也總是說,那些故事固然很好,但我的親身體驗已經不可思議。有很多年,我“最樂意也最常去的地方”,是這一個土城人以及他熱愛音樂的朋友們一起辦的樂團。
2018-12-14
川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即將利用20國集團峰會期間在阿根廷首都舉行晚宴,一般觀察,這場晚宴是2018年的年終最重要的一場全球大戲,將形成中美關係的分水嶺。
2018-11-29
美國總統川普這幾天與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互嗆司法獨立的理想與現實,是一番罕見的對話。司法獨立作為美國法治體制的組成部分,受到了公開質疑。
2018-11-28
右翼分子謝亞克(Cesar Sayoc)寄了14枚郵包炸彈給多名重量級民主黨人。希拉蕊柯林頓、重要金主索羅斯(George Soros)、前總統歐巴馬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都收到炸彈郵包,於是輿論大譁。美國社會怎麼會分裂到如此的地步?
2018-11-01
布拉赫(KoljaBlacher)這樣的小提琴獨奏家非常難得地糅合了兩個世界,他擁有著一個獨奏家應該具備的精湛而深度的技巧和音樂表現能力,同時他又似乎散發著來自於樂團首席背景那樣相對不張揚的熱情......
2018-10-08
美中貿易戰,經貿問題保留在經貿領域解決,對雙方都好,但川普的談話隱約透露出,中方如果不盡快與美方恢復談判取得軟著陸,其後果將會迅速擴大到非經貿領域。中美這一回合的誤判結果已經複雜化,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雙方正在延燒議題到政治領域。
2018-09-28
NSO國家交響樂團在9月22日舉行今年本季第二場總監系列音樂會,音樂會的曲目和演出的水準,可以和世界第一流的樂團匹敵,可見指揮家呂紹嘉的成功。NSO駐團音樂家約格.魏德曼(Jörg Widmann)演繹創作曲目《悲歌》。《悲歌》整首樂曲走過嗚咽與抒情、走過激昂與慷慨、走過低谷與浪尖、走過群山與荒原。那意境依稀能夠帶著我們回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幽州。法國號的配合,可圈可點。
2018-09-23
在亞洲的讀者大多數看不明白美國政治,不了解為什麼美國處處領先世界而川普必須進行一場革命?為什麼川普和歐巴馬如此的對立?川普所推行的政策,究竟意義是什麼?我在這個系列,採取比較性和對抗性的論述方式進行解析。
2018-08-15
中美貿易戰因誤判而開打,大陸似乎反應失措,輿論將議題無限延伸,解讀成民族前途攸關,由此自信潰堤。檢討和反省固然是一種美德,大陸勢必也要做出各種政策調整,但是中國整個大經濟體陷於這麼一個過度反應和過度焦慮的準政治鬥爭狀態,真的有必要嗎?
2018-08-07
高齡95歲的外交家季辛吉日前接受紐約《金融時報》訪問時說:「世界此刻處於非常、非常沉重的時代。」其看法可以以中俄挑戰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為焦點,總結為5個方面。而筆者也點出,要領導現代世界秩序,大國必須達到的8項條件……
2018-07-25
1918年莫斯科的冬末春初,蘇共中央存在著極大的主戰聲浪,可列寧反覆折衝、堅持讓步,最後終於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和約》,結束了戰爭。革命剛成功,列寧究竟是怎麼思考的?現今,習近平席不暇暖,“川普貿易戰”一個轉身翩然降臨,中國同樣沒有餘力腹背受敵,還要在政治上承受巨大壓力。
2018-07-17
為什麼美國的自由派擁有著這樣高度的傲慢、自信和優越感呢?原因之一是歐巴馬做了美國總統,而且聲望始終很高,自由派掌握這三個平台,便可以利用之。話語權的作用包括界定價值認同、操弄全國性話題和褒貶人物等等。保守派常常只有招架的份。
2018-07-02
要了解今天的美國社會,不能不特別注意最近白宮新聞秘書被攆出紅母雞餐廳這條消息以及它所代表的意義。首先,便是要了解什麼是自由派。了解今天的美國社會的兩極化,有一個附帶作用,是它幫助我們從側面去觀察台灣社會的兩極化。
2018-07-01
白宮新聞秘書莎拉桑德斯和家人,去小館子紅母雞用餐,不料誤搗自由派蜂窩。老闆,高調地指出,餐館堅持誠實、同情和合作這些標準,要求桑德斯離開。這一段插曲,讓我們看到美國自由派和保守派在第一線的短兵相接,以及古典自由主義寬容精神之不幸的花果飄零。
2018-06-30
川普總統像是一流“律師”,他的民粹式解決方案如亂麻快刀,能夠擺脫僵化的意識形態和傳統範式。他往往舉重若輕,嘗試理順利害肌理,並且用現實交換和未來方案作為手段激活悶局。川普從來在黨內黨外和深層國家三面受敵,可他代表的民粹一面獨大,力量還在兼併擴散。
2018-06-16
這個5月台灣、中國與美國都發生很多事情,不管是在台大的五四卡管抗議、又或是哲學家馬克斯誕辰兩百年,以及川普通俄門調查已經進入第2年,卻還是找不到任何直接證據,而這些種種都像是驚悚電影情節,花非花霧非霧。
2018-05-31
川普於2016年上任後馬上成為全世界的話題,從不同的人嘴巴中說出來的他都不一樣,到底哪個是真的?是商人、推銷員、政治素人、花花大少、藍領富豪,但絕不飲酒吸毒,同時面對司法夾殺、深層國家和華府沼澤的絕地全面反攻,照樣我行我素,發送推特也絕不手軟。
2018-05-24
19大後,習近平地位確立,北京在第13屆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修憲,解除國家主席職務的兩任限制。改革者如果任期將屆,試問他還能夠做好任何改革嗎?這次修憲是否在若干程度上概括反映了大陸對制度可行性的缺乏信心和不得已?
2018-03-24
未受「通俄門」疑雲影響的川普,2016年出人意料的當上了總統。然「通俄門」事件仍不斷延燒,尤其美特別檢察官20多人團隊投大半年調查,尚未披露出丁點川普通俄證據,但聯邦高官和民主黨的濫權嫌疑,已經讓人對美國民主政治感到失望⋯⋯
2018-02-25
川普從競選到就職上任至今,使終與媒體上演大亂鬥的戲碼。然這些主流媒體卻總是錯估形勢、屢戰屢敗。事實上,美國主流媒體已漸式微,且過去20年逐漸透出政黨屬性,早就放棄了客觀中立......
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