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第2場辯論會於9月10日登場。中美議題雖非本次主軸,但川普在辯論中強調他過去對中發起的貿易戰,而拜登政府保留了自己任內實施的關稅;賀錦麗則回應,「川普將美國出賣給大陸」。由此可見,二人對中經貿政策必然會捲起千堆雪,而台灣夾處中間,勢遭波及。
2024-09-16
日本央行繼今年3月結束「負利率政策」後,突然於7月31日升息,且一口氣調升15基本點,為2007年以來第二度升息。不少人狐疑,日銀為何決定升息?又有何影響?未來日圓還會出現甜甜價?
2024-08-02
近年通膨夢魘似乎揮之不去,久而久之,高物價恐成常態。接下來7、8月有傳統的中元普渡、颱風季,物價通常較平月為高,極可能再升破2%。凡事必有因,無風不起浪。究竟,物價為何居高不下,未來是否持續升溫,頗值討論與關注及因應。
2024-07-09
繼富邦金控與日盛金控於2023年4月9日正式合併後,近期市場傳出新光金與台新金有意合併,中信金也躍躍欲試,一時金融合併成媒體熱門議題。然而,金融業受到政府高度監管,整併案往往曠日廢時,成功者寥寥無幾。新光金最後花落誰家,還是無疾而終,頗值探討。
2024-06-17
房貸壓力業已成為上族班,尤其是年輕上班族不可承受之重;雙貸族人數過多、背負的貸款越高,恐成債務未爆彈。5月10日的財政部國債鐘顯示,平均每位國人負擔政府債務達27.4萬元,為歷史新高水準。看來,債務問題絕對是520後賴政府無法迴避的課題。
2024-05-20
世事如棋局局新,如同最近頻繁的地震,變化莫測。況且,「花無千日好,人無百日紅」,股市不會天天漲,當然也不會跌不停。當前物價居高不下,美國聯準會何時降息,尚猶豫未決。因而,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及利空資訊衝擊下,應審慎以對。
2024-04-25
農曆新年快到了,原本該寫些龍飛鳳舞的吉祥對聯,但中國大陸股民卻悲傷地寫下對聯:「千股跌停除舊歲,萬眾套牢迎新年」、橫批:「上交所有」。原因就在2月5日,人行降準2碼,同時向市場釋出資金人民幣1兆元,怎奈A股開市後延續跌勢,股民哀鴻遍野。
2024-02-06
短線投資人要注意的是,外資大賣僅是短短幾個交易日,還是如前年賣不停?再者,股市難預測,與其預測未來會漲到幾點,何種價位,倒不如做好因應策略。該在急跌時停損,還是藉此機會撿鑽石,端賴你的投資策略與智慧。
2024-01-18
若對中國大陸出口呈結構性衰退,而無法以上述其他地區補之,未來總出口實無法樂觀。理由是,對美出口增加,貿易順差擴大,美國豈能容忍,動不動就會提高關稅,或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而且,台灣未與東協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亦非RCEP及CPTPP成員,自不具競爭優勢。
2023-12-06
金融詭譎多變難預料,美債殖利率自今年以來不斷地攀升,尤其具指標性意義的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動見觀瞻,成了當紅炸子雞。不僅由年初的3.37%一路飆升,進而在10月23日盤中觸及5.02%,創下金融海嘯前的高點,更是2007年來首見。
2023-11-06
10月7日,以巴再次爆發激烈軍事衝突,「大砲一響,黃金萬兩」自古有之;於是,媒體紛紛報導油價、美元、黃金,甚至比特幣等傳統或新興避險商品會大漲一波。然而,時空背景迴異,投資人若想藉此發一筆戰爭財,恐是南柯一夢。
2023-10-13
台灣正陷入「體感貧窮」,即經濟成長果實只有科技業有感,低薪和高物價造成更多近貧黑數、工作窮忙、高齡貧窮,這現象不知幾位總統候選人是否正視與關注?
2023-09-18
「春花秋月何時了,債務知多少;寶島夏秋多颱風,讓人不堪回首國債鐘」。隨著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政府是否債留子孫,甚至曾孫,近來沸沸揚揚。不可否認,這些年來,政府的前瞻計畫、疫情紓困、振興方案,甚至採購軍備而大肆舉債,編列特別預算。大部分民眾對這些債務恐怕也是霧裡看花,似懂非懂。
2023-08-10
金管會於7月11日召開國銀總經理聯繫會議,會中聚焦「防詐」業務。黃天牧主委期盼各銀行可配置「適當資源」協助防詐。足見,台灣金融詐騙已到相當嚴重地步。人類愈文明,科技愈進步,古老的詐騙似乎不曾減少,詐騙手法反而推陳出新,層出不窮,無不令人嘖嘖稱奇。
2023-07-12
台積電6日召開年度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指出,在先進封裝供不應求、高階製程根留台灣、海外設廠美德日皆有進展、今年資本支出接近320億美元,以及客戶庫存逐漸降低,市場終端需求回升已明顯回升下,準備好迎接明年下一波很好的成長,保證台積電前景十分光明。
2023-06-07
中國大陸商務部突然於4月12日公告,即日起將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內容涉及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共2,455項產品。有論者憂心,大陸此舉恐為ECFA終止前兆。兩岸長期以來存有政治及貿易歧見,應思如何化解才是正途。
2023-04-14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成為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Inc.)破產後的第二家大銀行。與加密貨幣極其相關的Silvergate銀行不久前才關閉,矽谷銀行又倒閉,因而不少人狐疑,甚至憂心,雷曼時刻(Lehman moment)是否會重現?
2023-03-13
聯準會於2月1日如預期宣布升息一碼,升息循環似乎已進入尾聲,陸股及台股開紅盤迎「錢」兔。五角大廈卻於隔天公布,在美國內陸領空發現中國高空偵察氣球,疑似蒐集情資。中美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金融市場迎來兔年首隻灰犀牛,後市發展將何去何從?
2023-02-07
台灣的少子化及人口老化路徑已是一條不歸路,國發會預估2026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一旦「生之者寡,食之者眾」,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將反映在勞動參與率下降。因勞動人口減少、生產力弱化,產經政策也須隨之改變,攬才留才宜未雨綢繆。
2023-01-12
行政院會於11月17日火速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得適用新的租稅優惠,俗稱《台版晶片法案》。
2022-11-18
美國總統拜登近期更公開捍衛美元,反駁外界對於美元升值助長他國通膨的說法,強調「全球經濟惡化不是美元升值造成,而是因為各國經濟不振與政策失當所致」。然令人憂心的是,聯準會(Fed)升升不息,美元長期走強有如在金融市場埋下一顆驚世地雷,醞釀一場完美風暴。
2022-10-21
根據勞動部最新的統計顯示,2021年底的45至64歲的中高齡者勞參率已達65.15%,年增6.6萬人。而65歲以上的高齡勞動人口也由前1年的34萬3,000人增加到37萬人,勞參率突破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7個月中高齡「賦閒人口」降至百萬以內,勞參率則升至65.4%,創下歷年新高。
2022-09-21
比較近5年的最高與最低的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明顯地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意味台灣地區所得分配不均,多年未見改善,貧富差距擴大現象反而愈來愈嚴重。對於貧富差距問題,不能一味說這是全球現象,而應就稅制公平性再集思廣義,謀求改善,利用稅賦進行所得重分配,定期檢討與檢視成效,才是人民之福。
2022-08-15
「通膨止不住,股市跌不停,日日求神不見靈,茫然路何行。通膨何時緩,股市幾時升,只要神心知我心,定不負神之意」無疑是當前許多人心境寫照。面對通膨、股市崩跌,該如何因應?股神巴菲特說,最好的一項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不用擔心錢因高通脹而貶值了。
2022-07-07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日前透露,對美國經濟發展有「超壞預感」。而美國總統拜登對此回應道:「我想他登月之旅需要很多運氣吧!」。 今年以來,世局紛紛、俄烏戰爭、通膨加劇、聯準會(Fed)進入升息循環,並開始縮表,經濟衰退疑慮升高。令人好奇的是,當企業執行長與總統說法南轅北轍時,孰是孰非?
2022-06-06
美國聯準會5月升息;接著,6月起將每月縮表475億美元,3個月後增至950億美元。有經濟學家憂心,聯準會若升息過度,可能釀成經濟衰退,股市也將進入熊市。一旦景氣循環將進入衰退期時,意謂著聯準會將採貨幣寬鬆政策,通常就是降息循環;而當景氣循環由復甦期轉向擴張期,則會逐步結束寬鬆,取而代之的就是升息循環。
2022-05-16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4月初下修今年的全球貿易成長率,由原先估計的4.7%,大幅降至2.5%,正反映全球供應鏈問題未解。雖然台灣近幾個月出口仍表現強勁,然兩岸貿易依存度相當高,在疫情升溫,全球及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下修情況,未來仍存在隱憂,不少機構已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實不容樂觀。
2022-04-25
近年來,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漲勢尤為顯著。在營建成本大漲、海外台商重組供應鏈、積極回台買地擴廠,以及貨幣寬鬆的超低利率等原因下,房價自然水漲船高。但央行打房若「緊縮第二戶限貸」是否合理?內政部的這五大重拳能否對症下藥,有效抑制房價、遏阻炒房及穩定房市?
2022-04-19
俄烏開戰,全球股市跌跌不休。美中關係也相當不安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3月10日出重拳,點名5檔中概股面臨下市危機,拖累中概股接連幾個交易日遭血腥屠殺,加上大陸疫情拉警報,內外因素衝擊下,3月14日港股盤中狂跌逾1,100點,終場跌1,022點,收在19,531點,破2萬點整數關卡,寫下史上單日最大跌幅。
2022-03-16
時值「俄烏」烽火漫天之際,最新一期(2022/2/26)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有一篇焦點議題“China’s techno-dependence”-China wants to insulate itself against Western sanctions."主要是探討中國大陸試圖科技自主以因應美中科技戰,本文擬進一步分析,以饗讀者。
2022-03-02
《孫子兵法》:「凡用兵者,運籌於帷幄,決勝千里外」;「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除了傳統兵戎相見的流血戰爭外,現代戰爭對敵國訴諸經濟及金融制裁或封鎖,無非也是強而有力的殺人不見血,而能決勝千里之外的武器。那這次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俄羅斯,能進一步促成解決烏俄之間紛爭?
2022-02-24
近年政府頻頻打房,但房價依然居高不下。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去(2021)年第3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36.90%,較上季上升0.63%,較去年同季上升0.14%,房價負擔能力為略低等級,新北及北市分別為48.48%及63.11%。此外,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為9.24,為2017年第3季以來最高。
2022-02-18
天下事真的無奇不有,之前大排長龍搶購衛生紙,現在則是排隊搶蛋,蔚為奇觀。農曆年北部地區「一蛋難求」的現象至今仍末解除。近日到全聯、家樂福等超市或大賣場超市依然不見雞蛋蹤影。
2022-02-08
全球金融市場極不平靜,美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由1/4的36,799.65歷史高點,跌至1/25的34,297.73點,幾個交易日跌2501.92點,跌幅達6.8%,S&P500同期跌437.09點,跌幅達9.1%;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跌2083.42點,跌幅達13.3%,費城半導體指數共跌658.15點,跌幅達16.4%,幾乎快進入熊市,投資人哀豪。
2022-01-27
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房價不斷走升固然讓GDP更為亮麗;但房價長期上漲的背後卻離不開「炒房」,徒讓購屋自住者的負擔日益加重,最後僅能望屋興嘆;台灣如此,中國大陸也不遑多讓。既然,房地產成了大陸經濟成長重要支柱,那打房勢必兩難。
2022-01-20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那麼,群眾的智慧能勝過水晶球?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歲序進入嶄新的2022年,你能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對此,經濟學人雜誌也針對2022年可能發展的政經時勢作出預判,一起來看看經濟學人是如何評估今年經濟大勢。
2022-01-05
物價上漲如大浪來襲,一波接一波。然大潮會退,物價卻易漲難回,民眾荷包不斷失血,可要勒緊褲帶了。有道是,數據會說話,台灣的CPI年增率在今年4月達到2.1%,首次破2;尤有進者,8至11月的CPI年增率又接連4個月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
2021-12-29
「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應是各國政府施政重要目標。近期,主計總處表示,在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及景氣展望轉趨樂觀下,今年(2021)年我國人均所得可望升逾3萬美元。但畢竟人均所得是統計上平均的概念,不僅難以反映出所得分配情況,遑論人民的幸福感。
2021-12-24
新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主題“Adventure capitalism: Startup finance goes global”,該文第一段即提及,在過去的50年中,創投產業不斷為新創業者提供資金,扶植許多改變全球產業與經濟的創新構想;進而不斷擴大,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經濟理念,成為新資本主義模式。
2021-12-03
《新華社》報導指出,台灣遠東集團在上海、江蘇、江西、湖北、四川等五省市的公司近期遭有關執法部門檢查,結果發現在當地投資的化纖紡織、水泥企業存在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依據大陸國家法律法規對涉事企業採取罰款、追繳稅款、限期整改等措施。此消息一出,立即喧騰報章媒體。
2021-11-23
甫落幕不久的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有近200個國家訂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各國需在明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減少碳排放業已成為各國積極推動的主要政策。然而,欲達「淨零碳排」目標,資金不可或缺,綠色金融於焉成為本次峰會焦點。
2021-11-19
惠譽國際信評最近的一篇分析指出,主要國家央行為因應疫情衝擊而採取降息、銀行間為競逐家庭客戶和小微企業客戶,進而提供更低的融資利率、方便自用住宅的抵押貸款,結果卻加速了家庭債務的增加,許多亞太地區市場的家庭債務與GDP比重接近歷史高位;那台灣的狀況又為何?
2021-11-11
漲!漲!漲!國際油價及原物料行情持續上漲,各種民生物品也隨之飛漲,而令國人同胞關心的是,台灣民生通膨也隱隱發作,加上振興五倍券、基本工資調漲及明年軍公教調薪4%的推波助瀾下,是否會加速通膨怪獸作亂?
2021-11-03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10月18日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相較前2季的18.3%與7.9%,Q3 較去年同期僅成長4.9%,跌破不少人眼鏡。有道是,「大國打打噴嚏,小國重感冒」。尤其,兩岸一衣帶水,大陸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台灣會被拖下水嗎?
2021-10-27
台灣因人口快速老化加上少子化,以及壽命不斷延長,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2018至2065年)」預估2026年的65歲人口比例將達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這現象也讓扶老比[(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5~64歲壯年人口)×100,即每100位壯年人口要扶養的老年人口數]不斷上升。
2021-10-22
最新一期(2021/10/2)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封面主題“China’s new reality”(中國的新現實生活)。讀者乍看之下,可能不知其意涵為何?但若注意最近中國大陸極不平靜,大概就可猜出一二了。
2021-10-06
「中國恆大」債務違約事件才鬧得沸沸揚揚,中國大陸官方又強力監管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人行於 9月24日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宣示北京當局對於虛擬貨幣的最新立場。
2021-09-27
「中國恆大」債務違約事件已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場,近日更導致香港恆生指數、美國道瓊指數重挫,但全球債務本就不斷地累積,尤其各國大張旗鼓地撒錢紓困,讓債務更加惡化,或許恆大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線,全球債務違約拉警報,若不及時處理,恐一觸即發。
2021-09-22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面臨破產危機,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焦點。今年以來,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恆大股價(3333.HK)已經跌掉近8成。如今,恆大集團面臨破產危機,會不會成為中國版「雷曼風暴」?還是大到不能倒?
2021-09-15
新北幼兒園群聚感染擴大,基因定序為Delta變種病毒,截至9月9日的累計確診人數已達27例;若疫情未控制,不排除全國再度升至三級警戒。另一方面,財政部甫公布的 8月出口及進口金額均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尤其出口連14紅,表現令人驚喜,但內需服務業卻因Delta疫情陷入陰霾,雪上加霜。
2021-09-10
去年投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碰上10年來最大的經濟衰退;今(2021)年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更是:「生於921,畢業於新冠疫情」,最是悽慘,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面對種種不利的環境,疫情下的年輕人,是否會成為「下流世代」或「失落的一代」?我們又該如何協助他們度過難關?
2021-09-07
最新一期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焦點評論“Keep Powell at the Fed”(讓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繼續留任)。為何這本國際頂級的政經期刊會撰文呼籲拜登總統,續任這位將於2022年任滿的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此人究竟對於穩定美國經濟有何貢獻?
2021-09-01
迨自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經濟復甦明顯,但通膨壓力漸升,巴西、俄羅斯、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等不及從疫情中復原,已陸續升息。台灣出口表現持續熱絡,主計處及國內主要機構預測今年經濟成長有機會「坐五望六」,那央行是否在年底前升息?
2021-08-28
平情而論,這波本土疫情雖未對台灣製造業產能造成顯著的衝擊,出口得以持續成長,但觀光餐飲等內需服務業受創最深,失業、無薪假者履創新高。
2021-08-24
由於Delta疫情肆虐,加上年初至今的消費動能升溫,通膨壓力可能會變得更加持久,讓全球經濟復甦充滿不確定性,一旦主要國家表現皆不如預期,台灣還能獨好?
2021-08-17
自5月爆發的本土疫情迄今已歷3個月,在三級警戒下,觀光、餐飲業首當其衝,哀鴻遍野。目前疫情稍有緩解,並降為二級警戒,為刺激消費,振興經濟,行政院決定發行「振興五倍券」。不可否認,振興券對消費會產生一定的乘數效果;但發行成本逾23億元的「振興五倍券」跟幾近零成本的「普發現金」孰優?
2021-08-10
當日本因為奧運成為全球鎂光燈焦點的背後,日本卻已承受鉅額預算與經費損失,這場在疫情之下進退兩難的東京奧運,會成為史上最賠錢奧運會?
2021-08-02
企業在商言商,以追求利潤為目標,實乃天經地義。然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台新金併彰銀案,在歷經16年的歹戲拖棚後,隨著台新金併購保德信人壽,有望在台新同意釋出彰銀持股後畫下句點。但事情真有如此簡單?
2021-07-29
大陸河南省於7月20日下午一小時的降雨量就高達201mm,打破了當地觀測站的歷史紀錄,被形容為「千年一遇」特大級暴雨。這場特大暴雨,不僅讓省會鄭州全面癱瘓,還造成多人死亡及失踪。當前,全球極端氣候事件業已成為常態,鄭州千年洪災帶給我們什麼警示?我們又該如何因應,才能減少生命與財產損失?
2021-07-23
有道是:「冷在風中,窮在債中」。近年各國政府因擴大防疫支出和經濟振興方案,不斷地舉債、撒錢,致令債務支出節節上升,台灣亦不例外。然考量台灣在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預期放緩,稅收減少,加上龐大的企業紓困金、勞工補貼及防疫經費擴增,不僅政府債務占GDP比將持續攀升,平均每人負擔債務也增加。
2021-07-21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7月9日簽署行政命令,矛頭指向包括科技巨頭在內的大企業,意在限縮其勢力、打擊反競爭行為並促進市場競爭。為何拜登要劍指科技巨頭?
2021-07-13
中國大陸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自7月2日起,陸續對「滴滴出行」等4家企業實施網路安全審查。「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這四家公司都在美國上市,是否係因北京當局擔憂美國取得數據導致國安危機?這事件的背後是否也意謂美中數據安全新冷戰面紗正式揭開?
2021-07-07
值此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未解及加密貨幣方興未艾之際,愈來愈多國家央行開始研究推出「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的可能性,希冀加速推動國內和海外支付,並降低金融穩定風險。
2021-07-03
台股進入「大航海時代」,貨櫃航運股自去年底在台股掀起追漲狂潮,今年股價更是隨著獲利不斷創歷史新高,股東人數急遽增加,其中,當沖炒短線者不計其數,致令股價劇烈震盪,忽而漲停,忽而跌停。但股民如此「沖沖沖」對自己是好事嗎?
2021-06-25
先前政府授權台積電與鴻海兩家公司合計購買1,000萬劑德國BNT疫苗,卻引發小股東質疑,認為台積電欲無條件捐贈政府的疫苗價值逾60億元台幣,此筆資金並非本業業務或投資支出;站在股東立場推算,台積電此筆支出將會影響第3季每股純益約0.2元,以本益比25倍計算,將影響股價5元。
2021-06-21
美總統拜登在會中提出「重建美好世界」的基礎建設計畫,擬斥資數千億美元與民間部門合作,同時遵守氣候變遷標準及勞動規範,藉以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這舉措無非就是要與習近平於2013年所提倡的「一帶一路」互別苗頭。
2021-06-15
在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之際,三名美國聯邦參議員於6月6日抵台,並宣布拜登(Joe Biden)政府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當伴手禮。蔡政府除了表示致謝,同時強調台美夥伴關係持續提升。時隔數日,又傳出拜登政府將與台灣展開貿易與投資談判,推進美台關係,這次台美BTA有譜?
2021-06-09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有人形容當前台灣嚴峻的疫情就像去年此時的美國,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美國經濟逐漸解封後,正迎接報復性消費狂潮;而台灣卻深疫情陰霾,不僅內需消費正跌落谷底,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也正加速崩落中。
2021-06-04
蔡英文總統於5月31日下午在臉書發表談話,內容提及防疫工作及疫苗進度。她表示:「這一、二天疫情逐漸趨緩,但仍充滿挑戰。對於疫苗務必要確保疫苗安全有效、合法、保障國人安全」。
2021-06-01
「缺水、缺電、疫情;乾涸、停電、確診;祈雨、核電、疫苗;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台灣」。或許是當前台灣人心中無奈的最佳寫照。
2021-05-27
比特幣價格於台北時間5月19日由45,600美元跌破40,000美元,收盤再回升至33,000美元左右。但自上週起,加密貨幣賣壓相繼出籠,為何近期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會集體大跳水,難道會重演16世紀荷蘭鬱金香泡沫事件?
2021-05-21
台股近來頻頻出現歷史天量,當沖投資人盤中「來沖沖,去沖沖」,天天樂此不疲,不僅貢獻成交量及證交稅,也造成大盤及個股劇烈震盪,上沖下洗,如坐雲霄飛車。
2021-05-08
主計總處於4月30日公布今(2021)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8.16%,較2月預測數6.2%大增1.96個百分點,且創下2010年第4季以來、10年半新高。在外需強勁及國內投資及消費動能持續增長下,今年經濟成長坐穩5%應無疑慮。在台灣經濟前景一片大好時,為何多數勞工依舊低薪?
2021-05-04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昨在一場論壇演講中表示,半導體是台灣在世界競爭裡最具優勢的產業,這優勢得來不易,守住也不易,因此他呼籲政府、社會、及台積電都要努力守住。為什麼?
2021-04-24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於4月15日宣布退出在澳洲、巴林、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泰國、越南、波蘭及俄羅斯的消費者金融業務等13國市場的零售銀行(Retail Banking)業務,不再提供信用卡、存款、貸款等服務,以便於聚焦財富管理及其他業務的拓展。為何?
2021-04-19
台灣產業「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問題一直揮之不去。此事件雖是施工不慎造成,但也令產業及民眾對台灣的電力供應充滿疑慮。除了缺電外,其他四缺問題依然嚴峻未解,已成為產業發展的灰犀牛。
2021-04-16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拜登政府的1.9兆美元「美國救援法案」甫獲參眾兩院通過;又於 3月31日在匹茲堡宣布「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政策下的計畫第一階段細節,他所提出的《美國就業法案》(American Job Plan)金額高達2.28兆美元。這又代表什麼含義?
2021-04-08
美系對沖基金Archegos資本管理公司因無法履行保證金追繳令引發的股災風暴有擴大延燒之勢,全球金融市場拉緊神經,緊盯其後續發展。
2021-03-31
長榮海運一艘巨型貨櫃輪「長賜號」(Ever Given)近日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因長達400公尺船身橫卡在運河令雙向交通中斷,一時之間難以脫困,結果導致南北約165艘左右裝載石油、糧食、消費品及水泥等商品的各種船隻無法通行。為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供應鏈緊繃,平添新的壓力。
2021-03-26
拜登政府首次與中國大陸政府外交高層首長三輪對話於3月19日在阿拉斯加(Alaska)落幕,會後並沒有發布聯合聲明。在會談中,雙方均擺出大國姿態,言辭激烈交鋒、氣氛劍拔弩張,但始終鬥而不破。
2021-03-22
財政為庶政之母,健全的賦稅制度有助於國家財政及經濟的長遠發展。據彭博新聞社3月15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宣布1993年迄今最大規模的聯邦增稅政策,但拜登政府一上任即面對「紓困」及「刺激」景氣的龐大財政壓力,擬反其道而行,大規模增稅,這恐是困難重重。
2021-03-18
美國眾院於3月10日通過拜登總統的1.9兆美元「美國救援法案」,拜登將提早於11日簽署這項法案,民眾最快可在下周收到紓困金。令人好奇的是,這項巨額的紓困案會對美國經濟造成什麼影響?又會造成那些後遺症,並激起全球金融市場漣漪?
2021-03-12
021年大陸人大和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4日及5日在北京開幕,有別於往年的是,今年適逢中共建黨百年,同時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特別盛大隆重。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先在全國人大上發表了「政府工作報告」,接著由財政部發佈政府預算報告
2021-03-08
大陸自3月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國內生產鳳梨的果農叫苦連天,此事件不僅連日喧騰報章,政府發起的「吃農民,挺農民」活動,一時之間「買鳳梨,吃鳳梨」各種鳳梨餐飲創意食譜因應而生,成為一鼓「愛台灣」熱潮。
2021-03-03
美國10年期殖利率於2月22日一度攀升至1.394%、30年期實質殖利率也上升到0.026%,是去年6月以來首度轉為正數、5年與30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也擴大到157.45個基點,為2014年10月以來最大。長期以來,債券殖利率一直是觀察未來景氣動向的重要指標。
2021-02-25
金牛年伊始,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尚未遠離,美國德州因出現嚴重的冰風暴導致電網大停電,酷寒天氣癱瘓火電與再生能源,對民生經濟影響甚大。而台灣呢?
2021-02-20
台美供應鏈合作座談於2月5日登場,首場聚焦半導體產業,特別是近期備受關注的汽車晶片議題。面對近日輿論紛紛提出晶片換疫苗等論調,作者認為,本次的全球晶片荒或許是台積電與相關台廠供應鏈的機會,卻也可能造成極大威脅,而政府試圖介入廠商生產,也恐徒增台積電經營策略佈局困擾。
2021-02-08
美國電玩零售商GameStop(GME)股價近期狂飆,上演散戶打垮對沖基金的新戲碼,在全球引起熱烈討論。雖然台灣有部分媒體是以「散戶起義」來談這次金融事件,但一旦GME股價重返水準,散戶面臨的局勢將令人憂心。
2021-02-02
農曆年關將屆,上班族最期待的莫過於年終獎金多寡。但根據調查,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業呈現此消彼長情況,各行年終差異大,面對工作與薪資及年終獎金的行業差異,恐怕今年的年將不好過,勞工們心情必須做好調適。
2021-01-29
拜登(Joe Biden)於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呼籲「恢復美國的靈魂」,要求民眾在危機時刻必須放下歧見,展現團結,同時也宣告「拜登時代(Biden Era)」來臨,「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正式粉墨登場。
2021-01-22
即便川普將卸任美國總統,但他的抗中政策依舊出招,並持續強化中國企業進入美國投資市場的限制,更要美國投資者於2021年11月11日出脫被納入「黑名單公司」的股份,不過隨著川普任期將屆,究竟繼任總統拜登是否將持續川普的抗中策略?
2021-01-19
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自今年元旦起開放進口,日前傳出有燒臘便當店公告因使用國產豬肉,為反映成本而漲價,引發大眾撻伐。另一方面,豬肉的替代品,即國產雞肉、牛肉及羊肉的銷量齊揚,價格也跟著上漲,羊肉價格並創下廿年來新高點,是否因萊豬效應所致,引發不少疑慮。
2021-01-12
2021年1月5日,台股延續去年的漲勢,在多頭追捧下,加權指數漲破一萬五千點歷史新紀錄,新台幣也同日升破28元整數關卡,漲勢兇猛。台灣股匯雙飆,外匯存底亦創新高,但你的荷包有增加嗎?
2021-01-07
新年伊始,全球最大,也是第一種由私人發行的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於1月2日首度衝破30,000美元後,3日盤中繼續飆高至34,367.5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價位。比特幣在去年12月16日站上20,000美元之後,一路過關斬將,單月漲幅近50%。據統計,過去比特幣花了10年時間才於去年中升至20,000美元
2021-01-04
最近螞蟻集團真是多災多難,繼先前IPO被喊停之後,這次又讓中國金融監管部門點名「四大罪狀」,令人好奇阿里巴巴這個中國政經界的寵兒,是否已從天堂墜入地獄,不再「芝麻開門」?
2020-12-29
行政院主計總處於23日公布最新數據,並指出2019年台灣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新台幣49.8萬元,也代表2019年全台有半數受僱者年薪在該數字之下;這項調查也呈現台灣薪資「M型」化持續擴大,且中產階級逐漸消失的隱憂。
2020-12-25
富邦金控於18日宣布將以每股13元(新台幣,以下同)、公開收購日盛金逾50%股權,最終目標是100%持股,此舉假使成功將創下「金金併」首例。台灣銀行早已出現家數過多的現象,故適當「整併」確為解決銀行家數過多的方法,但如今富邦金迎娶日盛金,仍需要政府嚴格監管,以維護民眾權益。
2020-12-21
2020年台灣股市再創新高,站上「萬四」高點,主計總處於11月底也表示,預估2021年每人GDP能突破3萬美元大關,但作者引述中研院經濟所發佈的台灣經濟成長預測指出,隨著台灣已出現股匯房「三飆」的情況,未來社會將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情況,貧富差距令人憂心。
2020-12-17
自2020年來,中國大陸國企接二連三發生債務違約事件,其中更包含被中國視為半導體國家隊的「紫光集團」等國企,而這一系列的國企違約事件已成為金融市場「灰犀牛」;至於是否將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則值得眾人持續關注。
2020-12-07
多年來勞動基金運用弊案接二連三,近日游迺文案喧騰報章,形同全民又須為此類案件付出極大成本,假使政府不從制度方面對勞動基金進行改革,將難以避免下一次弊案發生。
2020-12-02
近日因疫苗研發捷報等消息,全球股市行情一片大好,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也將於下週完成重要財經官員的提名,而因為這些官員將左右全球經濟大局,也使得金融市場正屏息以待。
2020-11-27
日前,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受訪表示,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感嘆她也租屋10年買不起房;結果財產申報資料曝光,發現其名下有2筆建物、4筆土地,引來一陣熱議。若立委近20萬(台幣,以下同)月薪都買不起房,那300萬月薪不到3萬的勞工,恐怕都不要做夢了。
2020-11-20
持平而論,台灣加入區域經濟合作已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既然加入RCEP機會渺茫,就必須集人火力加入CPTPP、儘速做好法規調適、排除內外障礙,積極行動。
2020-11-13
拜登當選上任後將實施「拜登經濟學」,聚焦加重富人稅負、照顧低收入及弱勢家庭;啟動能源轉型、推動綠能基礎建設;擴大支出以提振經濟及就業、重回傳統的多邊主義、恢復美國在國際間的領導地位等重點。然在財政赤字惡化、疫情未解除下,經濟復甦前景仍充滿疑慮。
2020-11-09
阿里巴巴集團及螞蟻集團王國的坐大,欲獨立於中國大陸金融監管的野心,無疑是對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挑戰。特別是,「國進民退」乃習近平的紅線,各民企老闆欲想分食「一四五規劃」大餅,吃香喝辣,得先管好自己的嘴巴外,更要服從監管當局法規。
2020-11-05
今(2020)年適逢第一個百年之際,卻面臨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及經濟下行的重大轉折與考驗。因此,中共當局在本次的「五中全會」,通過「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除了經濟戰略承先啟後,因應未來變局外,也能藉此鞏固習近平領導核心。
2020-10-30
儘管南韓朝野對李健熙評價兩極對李健熙個人評價兩極,但他的辭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三星集團未來的挑戰將更大。
2020-10-26
美元短期弱勢,台幣偏強態勢暫難扭轉。準此以觀,半年或一年內,「28」元左右的新台幣匯率成為新常態不無可能,但中長期變數太多,實在難料。
2020-10-16
審時度勢,台灣係一叢爾小國,除了與美維繫良好關係與溝通管道,更要以「實際的行動」打破兩岸僵局、促進經貿交流,才是台灣長久之道。否則,欲用口號「親美和中」,一石二鳥,恐戛戛乎,其難哉?
2020-10-12
最新民調顯示,川普「6大關鍵搖擺州」勝拜登,這也讓拜登陣營憂心,川普可能會製一個「10月驚奇」轉移焦點,逆轉選情。持平而論,川普的確診平添美國政經情勢不確定性,亦不利其經濟復甦。
2020-10-05
美總統大選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自台灣時間9月30日起將展開三回合的總統辯論,川普與拜登(Joe Biden)將進行正面對決,精彩可期。兩黨的參選政策內容迴異,尤其在面對疫情衝擊,經濟嚴重衰退下,經濟議題勢必成為選戰重要主軸。令人想一探究竟的是,經濟議題會辯什麼,又有何影響?
2020-09-30
美國經濟是否走向復甦之路,鮑爾的談話已告訴大家,眼前仍是充滿荊棘,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更加深市場疑慮。但台灣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健,不少上市櫃公司獲利超乎預期,只要在合理的本益比下,股市都算健康,投資人可在不理性的恐慌中選擇績優股佈局。
2020-09-25
台灣產業高度依賴出口外銷,又因出口產品幾乎都以美元計價,新台幣勁揚讓出口商哀鴻遍野,而人民幣升值也讓台商出口業者吃足苦頭。短期來看,除非央行及人行進場強力干預;否則,這波升值之勢難擋。
2020-09-21
中國大陸半導體產因華為事件而受到激勵,不僅為「十二五」及「十三五」計劃中,更列入「十四五」規劃中。但半導體產業競爭激烈,沒有數十年的夙夜匪懈,豈能一步登天?雖然中國大陸急起直追,但台灣半導產業至少在五年內,攻不可破。
2020-09-16
疫情改變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供應鏈,習近平此時提出內循環經濟戰略,應是其來有自。另「十四五」規劃內容琳琅滿目,其中有關台灣的部分章節,值得大家關注。
2020-09-04
一家華為跛腳,台股千家全倒。台股至8月19日為止,今年漲幅為6.51%,但20日就跌掉一半,許多指標均已顯示,台股行情已過熱,投資人確實要居高思危。
2020-08-21
日本長期處於低經濟成長率、低利率、通縮、低薪資成長、低出生率及高失業率、人口老化程度高及債台高築,如今又受疫情牽制,恐進入自1990末以來的「第四個失落的十年」。
2020-08-18
台美關係不會因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來訪而升溫,台灣要與美復談TIFA,或未來進一步簽署FTA,勢必會遭美方要價式的讓利,如大量採購武器、開放美牛及含瘦肉精美豬、還有其他貿易上的開放。
2020-08-12
TikTok收購風波資安僅是藉口,背後就美方壓制中國企業,也是美中科技戰的延伸。另外,就是川普藉此拉抬其選情。持平而論,若TikTok被迫退出美國市場,必然成為輸家;而一旦成功被微軟收購,其實對兩家企業而言,無非也是雙嬴局面。
2020-08-06
美國聯準會(Fed)舉行為期兩天的利率決策會議,一如市場預期,Fed將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維持在0%-0.25%的目標內,究竟,美國經濟能否起死回升,步向復甦之路?Fed維持幾近零利率水準,又有那些影響?
2020-07-30
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台廠面對眼前的灰犀牛,除了走OBM模式外,更應學學台積電,技術不斷的研發、創新、突破及領先,才能讓國際大廠別無選擇,搶著下單。
2020-07-21
中國大陸今年繼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各種天然災害也接踵而至,簡直禍不單行。雖然,中國大陸當局化險為夷,全年經濟維持正成長應無懸念。然而,在經濟成長無法「保5」下,在今年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及達成「全面脫貧」目標,恐有疑慮。
2020-07-17
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值幅度將近1.74%,超越避險貨幣地位的日圓及競爭對手國南韓的韓元升值幅度,成為亞洲最強貨幣。這波台幣強升的主要原因為何?美元還會走貶,台幣還會持續升值?出口商該如何避險?
2020-07-10
大同集團在第二代掌門人過世後,家族間的嫌隙恩怨終於止不住,公司經營績效每況愈下;市場派,見縫插針欲藉機參與經營權,汰舊換新,但卻未能如願。公司派與市場派過招數回,短期難解,勢必影響公司的治理及經營績效。
2020-07-02
歐美國家在逐步解封後疫情反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不少國家在疫情前已債台高築,在推出大規模財政紓困後,債務又大幅上升,債務危機一觸即發,依目前情勢判斷,U型復甦的可能性最高。
2020-06-29
2020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11名,較去(2019)年大幅進步5名,排名上升固然可喜可賀,但「經濟表現」衰退及「人才外流」仍然相當嚴重,值得正視。
2020-06-17
股市並非經濟的櫥窗,反映的僅是資金熱潮及籌碼的集中及非理性的繁榮。但長期下,一旦經濟大幅衰退,企業的基本面無法支撐股價的漲勢,泡沫難免被吹破;則一場金融大震盪將難避免,投資人宜謹慎,居高思危。
2020-06-10
行政院正式公布振興「三倍券」領取及使用方式,但繁雜的規定引起部分民眾抱怨,是否真能如政府所規劃的振興經濟?抑或只是一場紙上談兵?
2020-06-03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早於27日向美國國會報告,香港不再擁有自治,也不再符合美國法律下特殊待遇。此一舉措不僅將改變美港之間關係,美國也將考慮取消自1997年7月以來給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優惠。
2020-05-29
近幾年崛起的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早在「中興事件」及「華為事件」後日益壯大。「紅色供應鏈」就是中國大陸建立自我供應的生產體系,大幅減少向外採購原物料的需求。「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將成為台廠的隱憂,實不容小覷。
2020-05-22
近日,台灣正上演「萬元紓困之亂」,但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巨額紓困的結果必然增加財政赤字,導致債務風險急速上升。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沒有收入就要負債,還要還學貸;未來若買房則增加房貸;以及面對人口老化,扶養比上升的困境,揹債的日子會愈來愈不好過。
2020-05-08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引爆成為全球黑天鵝,衝擊金融市場及國際貿易,至今年雙方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出現曙光,然因新冠肺炎爆發,第二階段貿易談判也宣告暫停。大國政經博奕隨疫情不斷升溫,台灣「親美遠中」是否會成為川普對中的一顆棋子?兩岸關係會因而愈走愈遠?
2020-04-29
近期油價一再崩跌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負油價」倒是史上首見,也改寫經濟學教科書。衍生性金融商品本質上具高槓桿、高風險特性,當前油價波動劇烈,投資人欲搶短、抄底,真的要當心,可不要「賠了夫人又折兵」。
2020-04-24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負4%,不少財經官員及工商團體認為此預測過度悲觀,但作者反認為不宜太樂觀,因全球疫情何時趨緩或結束實難預料;再則,台灣與國際貿易聯動性高,在全球價值鏈參與率高達67.6%;全球經濟前景不佳,台灣難以倖免。
2020-04-17
行政院通過「新冠肺炎特別條例修法草案」,擬加碼對受害企業及個人紓困,最快將於4月17日獲立法院三讀通過,這前後二階段的紓困總規模已達1.05兆元。但這一系列的振興措施及補助中,最引發大眾議論的,莫過於發現金或消費券比較好?還是現行的酷碰券較具效果?
2020-04-10
為遏止疫情擴散,世界各國紛紛祭出封鎖措施及居家禁令。但這些限制措施也大幅降低原有的經濟活動,迫使企業不得不關門歇業、大量裁員,結果導致失業人口迅速攀升。Fed經濟學家就分析預估,全美總就業人口數恐因疫情大減4,700萬人,相當於失業率32.1%。
2020-04-06
為了挽救經濟與選情,川普先是施壓聯準會一口氣降四碼至零利率,並推出史無例的無限量「量化寬鬆政策,QE」救市,另外還推出規模達2兆的經濟振興計畫,但經濟情況仍不容樂觀。
2020-03-27
繼美聯準會(Fed)、英國、加拿大、澳洲、南韓等多國央行降息救市及紓困後,台灣央行也宣布降息1碼,終止連「14凍」紀錄。央行降息透露出那些經濟訊息?降息後又有那些重要影響?
2020-03-20
義大利是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截至3月8日的確診病例數已超過7,3000人,義大利總理3月8日正式宣布,即日起封鎖整個倫巴底大區和其他11個疫情嚴重的省分,預估疫情將衝擊義大利原本就相當脆弱的經濟。
2020-03-09
Fed冷不防地在3月3日緊急宣布降聯邦資金利率2碼,降低基準利率區間至1%至1.25%,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對經濟的衝擊。Fed一次降息二碼(0.5%)是大事,也是繼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再次大幅度降息;降息若是萬靈丹,為何市場還如此憂心不已?
2020-03-04
美中於今年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市場對經濟展望又重燃希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半路卻殺出新冠肺炎這巨大黑天鵝,不僅全球股匯震盪,經濟衰退陰霾再度籠罩。
2020-02-27
匯率對市場資訊息一向相當敏感,而且難以預估;因新冠肺炎事件引發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美元及黃金等避險資產在短期內都將保持強勁走勢,直到疫情受到明顯控制為止。而亞股恐遭外資加快提款速度,亞幣亦將面臨持續走貶壓力。
2020-02-24
日本甫公布的去年第4季GDP成長率年減6.3%,減幅創下6年來最大紀錄。展望今(2020)年第1季,日本經濟除了持續受消費稅影響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散下,出口減少、觀光及消費飽受衝擊,預估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將不樂觀,經濟恐陷入技術性衰退。
2020-02-18
1月31日晚間,英國正式脫歐,近半個世紀與歐盟的牽手、歷時3年半的政治與民意糾葛,跌宕起伏的脫歐大戲宣告落幕。但英國「後脫歐時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2020-02-03
2003年SARS疫情嚴重,全球經濟蒸發400億美元。那麼,武漢肺炎是否會重蹈2003年SARS覆轍,在短期內重創經濟與股市,引發全球高度關注。
2020-01-30
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將進入深水區,敏感議題非一蹴可幾;屆時,談判過程是否邊談邊打,暗潮洶湧?另一方面,世界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無端捲入美中科技紛爭,是否會被迫選邊戰而進退兩難?
2020-01-20
持平而論,蔡政府繼續執政,大部分政策應具延續性,按理應有利於經濟發展;但審時度勢,未來四年的經濟挑戰,絶不會比此次選舉輕鬆。
2020-01-14
美軍無人機空襲伊拉克巴格達機場,炸死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雷曼尼(Qassim Suleimani),亞股瞬間豬羊變色。稍晚開盤的美股開低後一度暴跌逾360點,而台積電ADR也慘崩逾3%。
2020-01-06
今日是2019年最後一天,也是台股封關日,台股連續五年(2014至2018)封關日收紅;。對全球股市而言,今年在全球資金派對下,絕對是意外豐收的一年。
2019-12-31
若是高科技產業,則相對具競爭力;但對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尤其傳統產業所受到的衝擊不言可喻。中日韓FTA先於兩岸ECFA完成,必然會大幅減損台灣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2019-12-26
政府視國庫如山間之清風,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啊!持平而論,台灣雖暫無引爆政府財務危機疑慮,但接二連三地擴大舉債,勢將債留子孫,能不慎思乎?
2019-12-20
台積電雖好,但難以獨自撐起台灣的經濟;轉單效益及台商回流只能視為短期「美中鷸蚌相爭,台灣漁翁得利」,但絕非常態。
2019-12-13
數位服務稅將可能成為國際貿易新爭端,甚至成為川普與全球貿易夥伴新戰場,究竟,何謂數位服務稅?台灣擬邁向數位國家發展,是否也該研擬數位服務稅?
2019-12-06
香港政府財政司司長於11月21日與大陸商務部副部長簽署CEPA修訂協議;大陸對香港釋出利多,又有何政治及經濟上的企圖?美國立法施壓,中國釋利對香港未來政治及金融經濟又有何影響?
2019-11-29
要注意的是,轉單效應會持續?君不見,紅色供應鏈已強勢進軍台灣筆電代工領域,並破天荒拿下雙A(宏碁、華碩)訂單,將衝擊廣達、仁寶等台灣一線筆電代工廠。
2019-11-25
全球有超過八成的區塊鏈專利都握在大陸手中,中國大陸儼然已成為區塊鏈強國。據悉,中國大陸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推展。
2019-11-18
轉單效益及台商回流僅是短期利多;若明年ECFA「早收清單」十年到期後終止;台灣又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競爭力恐將大幅流失而深陷邊緣化危機。
2019-11-11
除了就業外,鼓勵青年創業,也要提供一定的資源;包括創業所需資金、創業空間及相關的輔導。不過,年輕人應思考自己是否真正想創業,還是因低薪而之故被迫創業,若是後者,成功較為不易。
2019-11-04
國家級投資公司成立的主權基金操作在制度上有較大空間,益於延攬國際專業人才,組成陣容堅強的國際級投資管理團隊,不再侷限國內產業投資,而以全球投資佈局,追求投資報酬最大化。
2019-10-28
國際貨幣基金(IMF)於10月15日發布最新展望報告,受中美貿易衝突不休拖累,全球經濟成長率連續第5度遭到下修,今年成長率調低至3%,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
2019-10-21
距總統大選僅剩百日,最近「芒果乾(亡國感)」卻成為選戰焦點,媒體寵兒。過去,台灣經濟實力遠勝大陸,何來亡國感?政府施政目標除了提升全球競爭力外,更要讓人民有感,對國家未來充滿信心。
2019-10-14
香港目前的國際競爭力仍強勁,金融中心地位短期可保,但長期難料;若政治及經濟社會危機未解,造成外資恐慌性大撤資及流動性風險,則將岌岌岌可危。
2019-10-07
「純銀行」及「開放銀行」不僅是金融科技發展一大突破,也成了今年銀行業重要的關鍵字。不少人應該會好奇,何謂開放銀行?對銀行業及消費者有何影響?台灣推動開放銀行有何挑戰?
2019-09-25
台灣有錢人的資產增加速度,比人數增加的速度還快。且67%台灣有錢人三年內擬資產傳承。在在凸顯,窮者日不敷出,但富者資產卻不斷膨漲,甚至富可敵國。
2019-09-19
乍聽之下,台灣經濟好像好的不得了,但為何民眾不以為然?令人狐疑的是,在美中貿易戰衝擊下,全球貿易成長明顯下降,經濟衰退山雨欲來,台灣經濟果真如此樂觀?
2019-09-04
健保虧損原因=主要緣於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者的=增多、醫療資源浪費、藥價黑洞及詐領健保費等,健保黑洞愈挖愈深,保費調漲全民買單,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2019-08-26
Fed決策舉足輕重,影響不容小覷。尤其這次在經濟沒有明顯威脅下,採取「預防性降息」的政策,的確係為延續經濟榮景而預做的刺激性措施。
2019-08-01
目前正值二次戰後嬰兒潮退休高峰期,很多過去繳保費的勞工面臨退休,不再繳保費,開始領老年年金;在「生之者寡,食之者眾」下,進而成為壓垮「勞保基金」的致命因素。
2019-07-22
G20大阪「川習會」,美中雙方釋出善意,重啟談判,全球金融市場空襲警報也告解除。無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當完G20東道主後,立即變臉地對南韓祭出重要科技原料出口管制,也掀起日韓貿易戰。
2019-07-11
本屆G20峰會除了「川習會」外,尚有那些焦點議題值得關注?對全球又有何影響?台灣雖非G20會員國,但相關議題卻與台灣息息相關,豈能置身度外?
2019-06-28
全台的受薪階級,共繳了近1,500億的薪資所得稅,佔綜合所得稅總額的55%;然而,財產交易所得的稅收,卻不到12億,僅佔綜所稅總額的0.44%,簡直低到不合理。
2019-06-19
美中兩國在貿易上的爭端只是表層的問題。君不見,雙方從半導體到潛艇、甚至太空探索等領域,無不暗自較勁,但這恐怕又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長期新冷戰。
2019-05-23
不可諱言,台灣低利率、低出生率、低成長率、低薪資及高速人口老化,其實已犯嚴重的「日本病」。若如這般,未來恐步向失落的10年、20年,甚至更長。
2019-05-03
不知不覺又到了年度報稅季。中華民國「萬稅萬萬稅」一直是廣大小資族的痛,因為一毛錢都避不掉,心中徒感無奈;雖然政府偶而推出減稅措施,但僅是小確幸。
2019-04-30
台灣過去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從人力密集轉型到固定資本密集產業時,轉型快速又很成功,但接下來轉型到技術密集時卻是緩慢落後,再到創新密集產業更是失敗居多,也成為低薪的主因之一。
2019-04-22
台灣出口占GDP比重逾6成5;要提升台灣經濟成長,宜對症下藥,因勢利導;而首要之務就是加強出口競爭力,特別是電子零阻件及資訊通信產品。
2019-04-02
去年6月12日「川金世紀峰會」備受全球矚目,時隔不到一年,「川金二會」再度成為媒體焦點;雙方先禮後休兵,最終以無協議收場,雖留下些許遺憾,但也暗藏玄機...
2019-03-04
未來在匯率政策(currency policy)上可技巧性調整,呼應美方要求,化危機為轉機。除此,也不斷地增強自身實力,反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