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專欄

奔騰思潮

《奔騰天下》以奔騰思潮對公共事務的關心為基石,期待在百家爭鳴的網路世代中觸及更多年齡層、價值觀甚至不同世代的閱聽人,提供理性對話且能容納紛呈意見的交流平台。

川普羞辱林郁婷與台積電 賴清德躲哪去了?

談到「誰最常羞辱台灣」,許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是對岸。然而談到對「台灣之光」的精準襲擊能力,莫過於川普。

2024-11-20

川普重返白宮後 中華民國的國防預算可能會增加多少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已於11月6日下午揭曉,代表共和黨的川普勝出、將於明年1月重返白宮。由於川普及其幕僚已多次批評中華民國國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過低。接下來四年,華府要求我方大幅增加國防支出的壓力,恐怕會排山倒海而來。

2024-11-15

煤電核電除役不拆除 台灣又創惡例

日前環保部通過臺中電廠第二期燃氣機組計劃(3到6號機)環評案時有一重要宣布:台中電廠現有5到10號燃煤機組將於2035年提前除役,但除役後不拆除轉備用。提前除役及除役後不拆除都是重大決定,都很值得進一步討論。

2024-11-11

王義川、王定宇罵劉德華 守護綠營「玻璃心」

隨著網際網路、民主政治與言論自由的盛行,對於公眾人物我們往往會給予較為嚴苛的評價。在這種狀況下,要長期維持好評價,實屬不易。唯有有名氣、長時間未有劣跡、在本行業長期進行貢獻,又有廣泛支持者的公眾人物,才能得到社會較為一致的好評價。

2024-11-05

賴清德總統看見什麼樣的中華民國?

台灣仍然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賴清德總統打算在壓力下,帶領國家走出一條和平穩定的道路,還是訴諸民意、強化意識形態的對立,台灣是否會更接近兩岸攤牌時刻,就看賴清德總統心中的中華民國跟台灣之間的關係如何定義了!

2024-10-10

賴祥蔚/讓台灣人免費看奧運的解方

「麟洋配」王齊麟、李洋在巴黎奧運為台灣勇奪本屆第一面金牌,更是史上第一次有選手在奧運羽球男雙衛冕金牌。獲獎之際,社群媒體一片歡騰。但是也有不少平常沒有在看運動賽事的朋友好奇問:你們在哪裡看的?我怎麼都看不到?

2024-08-09

柯文哲不要躲了 請說清楚自己有無圖利京華城

柯市府八年目前已經累積出京華城、台智光、北士科三大案了,台智光案與北士科案柯文哲與民眾黨同樣也給不出具體明確的解釋,消除市民的疑慮。柯文哲似乎真認為「一皮天下無難事,再皮扯政治迫害」就能過關,嚴重羞辱民眾的智商。

2024-05-03

陳述恩/有錢沒人的司法

我們應該邀請司法高層們、立委諸賢們下到第一線來走訪體驗,認真思考如何有意義的增加司法人員們的助力,而不該讓各級院檢司法機關只淪為政治人物「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的幹話垃圾桶。

2024-04-24

李敏/「返核」之路

台灣「返核」首要為延長核三、核二與一廠的使用執照。再來為核四廠的商轉,讓台電近三仟億的投資發揮效力,緩和台電破產的財務危機。四座核電廠的上線,每年可以提供600億度的無碳、價格平穩的基載電力。長遠之策為納入2050年碳中和的路徑圖。

2024-04-19

葉慶元/馬習二會:兩岸和平的契機與賴清德的抉擇

如今,在賴清德上任前,馬英九跟習近平的第二度會面,其實重現了兩岸和平的契機,也是提供賴清德一個選擇的機會──是要延續蔡英文跟民進黨深綠的「親美仇中」路線,還是走回馬英九的「和陸、友日、親美」路線?

2024-04-15

宋磊/兩岸關係的四個層面

台灣若想長治久安,解決當前台灣的困境,必須正視兩岸四個層面,務實以對中國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強國的政治現實,對於過往的歷史牽絆也須有所認識,台灣的主政者才能在複雜的兩岸與複雜的中美關係尋找出路,努力建構更為安全與繁榮的兩岸關係。

2024-04-07

葉慶元/期待新國會重整有線及衛星廣播電視法制

新國會的立法要務,除了政府體制部分(強化立法院監督權能,如確立國會調查權、增設藐視國會罪及偽證罪外),也應該要強化人民自由權利之保障,尤其是新聞自由以及傳播自由,才能有效打破政府對於資訊的壟斷,強化媒體對政府的監督。

2024-02-17

李坤隆/謹記內閣制的承諾 強化在野黨的力量

選前無法完成的藍白合,如果可以在內閣制的議題上取得合作,對於化解彼此的心結,甚至是回應社會的期待,絕對是有極大的正面影響。更何況監督的力量是保護民眾權益的重要防線,相信結合在野力量也是大多數民眾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2024-01-31

蘇永欽/向上提升 還是向下沉淪?異哉所謂「民主大同盟」

整體而言,台灣絕對不是總統制,而是比法、波更偏向內閣制的半總統制。但合憲的基礎既為政黨政治,一旦政黨結構也走向多元化,即使目前還僅只是三黨鼎立,一旦造成國會三黨不過半,則總統是否還能逕行任命同黨人士出任行政院長,再通過政黨內部的程序實質影響行政院的決策,即大有問題!

2024-01-23

盧業中/選後美中台關係的常與變

由於選舉出線的民進黨候選人於競選期間的言論與兩岸現狀未必完全相合,美國與中國方面都希望能透過外交管理的方式避免最終攤牌,而中方似乎也體認到從北京到台北最近的距離是經過華盛頓。

2024-01-22

葉慶元/三黨不過半 在野黨應合作強力監督政府

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生性多變,日前又放話國會中也不排除與民進黨合作。但人民是因為相信民眾黨有機會推翻民進黨執政,才將選票投給民眾黨,如果民眾黨選擇與民進黨合作,導致未來四年民進黨可以透過國會議長架空國會監督,泡沫化也就指日可待。

2024-01-17

施威全/高端白打 陳揆是關鍵 民眾枉死 執政者仍自豪

「高端白打了」,2022年時許多國人的共同經驗,根據日本、英國、歐盟等國家的規定,台灣人接種高端的疫苗紀錄無效。即使到今天,世衛組織官網上發布的新冠疫苗緊急清單裡面仍沒有高端。高端三大問題,疑雲一直被掩蓋:採購、政商炒股、錯誤疫苗政策。

2024-01-12

莊伯仲/「中國介選」的真與假

「中國介選」成為本次大選的焦點,中央社總編輯王思捷在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時即提問:「中國從未停止統戰作為,近日介入選舉新聞頻傳…是否主張加重《反滲透法》與叛國行為刑責?有何對策守護國家機密與安全?」而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也在答辯中,唇槍舌劍地進行了政治攻防。

2024-01-08

揭仲/「舊金山願景」真會讓中共在對台武力威懾時投鼠忌器?

隨著2024大選投開票日的逼近,選後台海安全情勢又再度成為國際焦點。而各方關切的問題之一,就是若賴清德副總統當選、甚至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則從1月13日選舉結果產生後,到5月20日總統就職前,共軍是否會在台灣周邊實施高強度的軍事活動與演習?

2024-01-05

汪葛雷/為了下架民進黨 棄柯保侯合理正當

總統暨立委選舉只剩下不到20天,各方各式各樣的操作越來越多,各陣營皆公布內參民調,賴陣營說自己仍穩定領先,侯陣營說己方已黃金交叉,柯陣營則公布與坊間數據皆不同的民調,害怕被棄保。

2023-12-27

闕志克/高政見兌現率是贏得中間選民的關鍵

侯趙配應基於兩人與國民黨最近的堅實政績表現,在最後的三十天,以「最能將政見兌現成政績的機器」作為主力選戰訴求,一方面掃除未決定選民對國民黨的疑慮,另一方面有助於與其他兩組候選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2023-12-15

翁履中/美方建言:兩岸都不絕望 和平才有希望

近期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刊登由三位知名亞洲事務專家的聯名投書,以「台灣威懾力量的真正來源」為題,強調台灣除了備戰,還要靠美中台三方都提出讓各方能接受的相互保證,建立不破壞和平的共識,才可能真正具備嚇阻的效果。

2023-12-12

汪葛雷/柯文哲成日抱怨 國民黨穩重前行

藍白合破局,毫不意外,柯團隊居然好意思充滿抱怨。柯文哲說國民黨「騙他進去他們設的局」,柯媽說國民黨要他們拿50億出來,陳佩琪嗆國民黨是恐怖情人。在侯康配士氣高昂之際,排不出行程的柯團隊仍活在11月15日至11月23日的宇宙中,實在讓人感到可笑又可悲。

2023-11-29

葉慶元/無誠信 政治協議寸步難行

筆者從事法律實務工作超過20年的經驗,一個合約是否能夠順利履約,「契約當事人的人格特質」遠比「契約文字」重要。就算契約文字有爭議,如果契約當事人具備誠信正直的個性,還是會公平公正履約。反言之,如果當事人個性就是機詐善變,就算契約文字滴水不漏,當事人還是會找到拒絕履約的理由。

2023-11-22

王如玄/大陸籍新住民是永遠的外人?從陸配參政談新住民覺醒運動

我們常聽到政治人物喊「團結」、喊「包容」,但一轉身,卻開始切割、撕裂,因為在某些政治人物眼中,大陸配偶從來就不是自己的家人。

2023-11-17

本田善彥/前中華民國總統能否歸類「中國」歷史人物?

日本集英社出版的《亞洲人物史》系列套書中,將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歸類為「中國」歷史人物。該套書是針對從古代到21世紀的亞洲人物做解說,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被列在第12卷「邁向亞洲的世紀」當中,以地區或國家的區分被歸納在「中國」這一項,與鄧小平、李小龍、達賴喇嘛14世一同被介紹。

2023-11-15

劉大年/從台灣看2024美國總統大選

距離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拜登早就宣佈競選連任,共和黨初選在明年上半年展開,川普目前暫時領先,未來拜登與川普再次對決的可能性不低。綜合而言,目前還很難預料結果?然而選舉結果對台灣影響深遠。

2023-11-01

翁履中/備戰避不了戰?以巴衝突恐改變美中關係

讓美國更憂慮的,恐怕是在烏俄戰爭和以巴衝突之外,還有台海的危機要面對。同時出現多項挑戰,美國勢必要想辦法穩住中美關係。站在美中競爭前緣,台灣需要思考面對台海緊張,除了積極備戰和強化與美國的連結之外,靠自己促成兩岸的溝通是否更重要?

2023-10-20

蔡守憲/台獨英文、英文台獨?

熱愛中華民國的馬英九前總統於本(10)月2日下了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亦即不出席他已經連續參加約40年的國慶大典。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英文台獨」。

2023-10-04

藍白兩黨請呼籲支持者勿相互仇恨

總統整合與否,自然是輿論與民眾要對候選人喊話,甚至施壓的。但同時,有個重要面向時常被我們忽略,就是「確保網路上充滿鼓勵、支持整合的聲音」,以及「邊緣化激進派」。唯有如此,才能為將來可能到來的整合,創造出良好氣氛。

2023-09-09

陳立誠/畫虎類犬的台灣氫能

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發展綠能條件極差,綠電成本為其他國家一倍,為何非要蠻幹?非要大力推動其他國家並不看好的氫能發電?與國外智庫建議綠能昂貴國家應進口氫氣以利交通工業減碳之建議背道而馳。

2023-09-07

郭台銘可能成為好的台灣領導人嗎?

傑出的企業CEO就必然能成為優秀的政府領袖嗎?就美國歷任總統的經驗歷練與治國成就來分析,答案其實是「不然」。一來,工作目標截然不同;二來,對象性質不同。再者,郭台銘個人有兩大弱點也讓他與臺灣的總統大位不太相稱:誠信不佳、在中國大陸有利益龐大的投資與足跡。

2023-09-01

左正東/兩岸關係已到脫鉤邊緣

兩岸交流的開展和全球化密不可分,從開放探親後,兩岸交流伴隨著全球化的快速成長。近十年世界進入慢全球化浪潮,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後,更因為全球交往凍結而有逆全球化的說法,這個外在環境變化也深深衝擊兩岸關係。而且,當全球化回溫後,兩岸經濟社會互動依然欲振乏力,甚至已到脫鉤邊緣。

2023-08-14

黃奎博/國防預算硬撐蔡政府台海政策

我國國防預算從馬英九政府最後一年的3100億,一路加碼到明年的4400億,漲幅達28%左右,箇中道理舉其犖犖大者,至少包括新冠疫情之後的通膨因素,以及美陸關係、兩岸關係惡化,導致台灣必須接受美國將台灣「碉堡化」的建議,購買許多武器以嚇阻中共解放軍的可能攻擊。

2023-08-02

不選的人最大 這才是郭台銘的利基

郭台銘最關鍵的錯誤是認識不明,沒看清自己。郭台銘罩門太多,真的挑戰民進黨,這個箭靶太好打,隨便開槍隨便中,怎麼選?等於拱手送賴清德上壘。郭台銘可能沒看清,講白了,一開始「人家」就不要他選。

2023-07-19

反侯藍營的朋友 請問柯郭有比侯好嗎?

若侯友宜過往四年多的表現應受指摘,試問這些國民黨的關鍵時刻,難道深藍現在絕口不批判(甚至讚許)的柯文哲與郭台銘,就有參與嗎?他們在過去四年,有替國民黨站台嗎?

2023-07-14

黃奎博/基於憲法的九二共識 覓回兩岸春暖花開

原始精神源於1992年兩岸兩會香港會談的「九二共識」,歷史以證明其可行性、可續性,但它確實不是解決兩岸主權問題的萬靈丹,充其量只是以人民生活便利與經濟福祉為先的暫行性政治安排,讓兩岸關係能夠春暖花開,台灣各界其實不用擔心。

2023-07-07

黃介正/美中「互疑」下的勉強「互動」

美國前國務卿奧布萊特曾言,強權關係可以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能合作的議題上儘量的合作,只有在必須競爭的時候才針鋒相對;另一種則是能競爭的時候全力競爭,惟有在不得已的時候勉強合作。當前的中美關係,可能比後者還糟。

2023-06-20

陳淳文/僅延退兩年 為何法國人抗爭不止?

馬克宏的退休改革具有四個特色。第一是全面性,不分公私部門或職業別,計畫建立一個適用於全體的退休制度。第二是未來性,改革向未來生效,僅針對在職者,而不溯及既往地觸碰已退休者的既得權。第三是漸進性,所有措施皆是溫和漸進。第四是超前性,在收支失衡尚不嚴重時,即開始嚴肅面對並積極處理。

2023-05-08

陳建仁為什麼希望馬英九不要發聲?

民進黨希望台灣民眾一直停留在「抗中保台」的亢奮裡,希望台灣人想像並相信,台灣與大陸是兩個國家,台灣可以不斷升高局勢,放棄避免策略,因為美國最後一定會為了「民主價值」,聯合世界各國盟軍來幫助台灣。

2023-05-02

黃奎博/台海很寬 容得下兩岸一起生存發展?

目前在法律上是中華民國副總統、民進黨主席的「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4月23日公開指出,太平洋很大,可容納美國與中國競爭,台海也很寬,可容納台灣和中國一起生存發展。

2023-04-28

楊渡/用別人的拳頭拇舂石獅

美國和民進黨想騙台灣老百姓,說因為中國大陸要攻打台灣,所以,台灣只有武裝起來,不然會被統一。但老百姓的大白話卻是:想挑起戰爭的是美國,美國想製造另一個烏克蘭,利用台灣搞台獨,刺激中共底線,挑起兩岸戰爭,就有制裁中國,壓制中國的理由。甚至把中國所有外匯存底沒收。

2023-04-25

趙春山/台宏邦交生變 中共「一石二鳥」

我國在中美洲的邦交國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Xiomara Castro)在推特發文公開表示擬與中共建交。該國外長說了一句大白話,強調建交原因就是台灣提供的協助,不能滿足宏國的「需求」;但選擇這個時機宣布,恐怕是為了配合對岸的「需求」。

2023-03-22

劉大年/強摘的瓜不甜 拓展海外市場須回歸經貿本質

宏都拉斯外交可能轉向,突顯台灣與在國際外交與中國大陸的激烈競爭,以及環境的艱困。同時也反映出「強摘的瓜不甜」,當時以鞏固邦交為主所簽署FTA經濟效益不高,未來台灣拓展海外市場還需回歸經貿本質。

2023-03-20

AI新時代》賴祥蔚/活用人工智慧才是關鍵

ChatGPT未來會有越來越精準的表現,屆時一般事務性工作,恐怕都會被ChatGPT取代。資訊與情報的高度集中也是一大隱憂,未來全世界人所關切的議題,這些資訊與情報都會被少數幾家業者所掌握。此外,在未來的世界裡,人類要如何面對資訊爆炸時代的海量訊息,是最關鍵的問題。

2023-02-21

楊渡/久別重逢的書香

今年書展有幾個特色:第一,所有的參展出版社,不管是大出版社、小出版社,甚至只有一個人的微型出版社,也有幾十家合組為「獨立出版聯盟」,共同參展。第二,兼年的人潮特別多。第三,今年辦的演講,可能是歷年之最。

2023-02-13

揭仲/看似嚴格卻難以落實的義務役訓練計畫

在大多數義務役役男幾乎不可能接受完整的「基地訓練」與「聯合演訓」等高階訓練,使得戰力難以再提升。國防部或許應考慮在役男服役約9至10個月,完成「基礎訓練」、「駐地訓練」與延長版的「專精訓練」後,就退伍返回社會,不必為一年而一年。

2023-01-10

黃介正/台灣沒事 日本沒事

台灣與日本之間存在情感與現實兩個不同層面。就情感面而言,台灣與日本之間不論從歷史地緣、主權漁權、商貿產業、思潮文化都有錯綜複雜與難以切割的關聯。就現實面而言,日本奉行與北京的正式邦交關係,政治人物的局勢見解與官僚系統的保守傳統,對台日政治與安全交流,始終有難以逾越的「自我克制」。

2023-01-29

闕志克/分散式晶圓製造背後的商業邏輯

雖然台積電的分散式製造策略看似削弱台灣總部的重要性,但因涉及晶圓製造的生產大腦與靈魂設計工程師團隊都將繼續根留台灣,其座落世界各地的製造基地對總部的依賴在未來10年內應仍無可避免。因此,有關分散式製造必會戕傷矽盾或掏空台灣半導體人才的論點,似是言過其實!

2023-01-25

2024試金石:王鴻薇 P.K. 吳怡農

縣市長選舉,國民黨以50%的得票率,執政69%的人口數(扣除嘉義市),而民進黨有42%的得票率,執政人口卻僅有26%。國民黨獲取的權力超過得票比例,是否會給台灣社會「贏太多了」的觀感,這會導致2024的「鐘擺效應」還是「骨牌效應」,王鴻薇與吳怡農的立委補選,是個試金石。

2022-12-07

葉慶元/拜登僥倖通過期中考 蔡英文呢?

六年前蔡英文才以破紀錄的高得票數入主總統府;兩年前,民進黨又在2018地方選舉重挫的陰霾下順利取得總統及立法院選舉的勝利,為何如今又陷入泥淖?筆者認為,民進黨的問題,在於權力的傲慢。因為同時掌控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監察權及考試權,民進黨可說是肆無忌憚!

2022-11-14

陳立誠/兼顧氣候與經濟的氣候工程

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本週在埃及召開,會期兩週,超過35,000人與會。每屆COP會議對全球減碳目標都有所建議及規範,影響世界各國能源及氣候政策,是全球矚目的年度重要會議。

2022-11-08

馬習會七週年省思:三個「一念之間」救台灣

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世紀會晤,選在新加坡舉行。當時的白宮副發言人特別向媒體強調,這是參考兩岸領導人首次歷史性會晤的「馬習會」,選擇中立、安全的新加坡作為會面地點。可惜的是,蔡英文總統卻未學到川普的智慧,執政六年多來,反而讓台灣變成「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2022-11-07

染疫即放棄投票權 恐成法治國家大笑話

隨著11月26日地方九合一大選投票日的不斷逼進,國人跟輿論的目光越來越放在選戰的進行,尤其此次地方選舉將是疫情爆發後,三年多來第一場全國性的大選(與四大公投不同,畢竟公投不投票不影響政府運作),如何妥善地安排選舉時的防疫措施,特別是染疫民眾的投票方式,就成為很重要的議題。

2022-11-02

黃介正/習近平新征程 必須戒慎無須恐懼

一個在國際媒體前演出的「胡錦濤離場」片段,一個令多數分析家驚嘆的「政治局常委名單」,一個十足展現個人意志的「開幕報告與閉幕致詞」,勾勒出習近平個人對邁向「第二個一百年」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強勢思維,向國際社會與台灣傳遞了強烈的訊號。

2022-10-26

宋磊/中國大陸武力犯台?強化實力降低敵意才是務實

蔡英文政府已執政六年,雖然兩岸關係不佳,但解放軍在習近平的主導下,短期內仍未具備全面犯台的能力,解放軍相關的改革,包括制度、指管、聯合作戰等方面仍努力整合,國人在聽聞任何關於解放軍武力攻台的消息時,平常心面對即可。

2022-10-19

周玉蔻是台灣版「胡錫進」? 語不驚人死不休

九合一選舉,大部分焦點落在周玉蔻身上,這對周玉蔻是日進斗金,對台灣的民主卻似乎有些「落漆」;但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只要現在的執政黨敗選,台灣就可以從此向「周玉蔻們」說再見。

2022-09-27

練鴻慶/2022 台灣人變豬仔

台灣貧富差距創十年新高,受害產業的勞工期待一個轉機,造就柬埔寨成為詐騙台灣人的溫床。台柬缺乏官方管道是事實,但柬埔寨不致於不看美國臉色,若最後是由對岸救出台灣人民,其象徵意義將不是「軍演」可以相比。

2022-08-17

亓樂義/中共圍臺軍演 驗收軍改成效

演訓目的是驗收近7年的軍改成效,把對台聯合火力封鎖與聯合打擊的作戰程序演練一遍,並修訂相關作戰預案,提升部隊應急應戰能力。共軍目前處在軍事訓練轉型階段,先建構一支應急處突力量,一旦有事,能在不經人員裝備補充、不經臨戰訓練的條件下快速應對。

2022-08-08

黃奎博/裴洛西壓縮了拜登從北京得分的空間

除非北京與華盛頓有一定互信、前者確認裴洛西絕不會訪台,不然習近平若在「拜習會」中釋出善意,裴洛西卻仍堅持於近期訪台,將變成習的重大失策,所以習在這次會談的協商空間已然縮小。裴洛西也等於壓縮了拜登從習近平手上得分的機會。這顯然不是拜登團隊所樂見的。

2022-08-02

俞振華/選舉民調數字可信嗎?

民意調查雖以科學方法探究民意,但無論何種調查方式,實際執行時都存有諸多限制。民調數字更不等同於選舉預測。畢竟支持者不見得一定會出來投票,因此調查時選民的投票意向與其最後的投票行為之間,必存在相當程度的落差。不過,選前的民調數字仍然有助於我們瞭解,競選時候選人之間概括的競爭態勢。

2022-07-22

何思慎/告別安倍:開啟岸田紀元的日本政治

若岸田沒應付好日本當前的經濟困境,不僅內閣續航將備受挑戰,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也會使暴力犯罪增加,危及社會安定。安倍的遇刺為警訊,岸田內閣不可輕忽。最棘手的是修憲,支持修憲的政黨席次合計雖可達議員總數的3分之2支持,但在國會的修憲朝野協商中,岸田恐難違例,強渡關山。

2022-07-15

陳起疆/從伊藤博文到安倍晉三

日本現代化後,時聞首相遇刺,從1909年日本第一位首相伊藤博文,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被韓國獨立志士安重根槍擊死亡,到8日安倍晉三首相被刺在內,113年間,共六位首相遇刺。從伊藤博文到安倍晉三,一系列的暗殺都與日本軍國主義路線隱隱環繞相關,後續如何演變,衡諸歷史經驗與脈絡,各相關方不可不慎。

2022-07-12

葉宗洸/電價調漲大菜還沒出完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電價調漲之後,於上周受訪時說美、日及歐盟國家英、法等國電價調漲幅度都比台灣高,我國此次8.4%的電價平均漲幅並不算高。事實上,我國的火力發電占比已連續兩年攀升,國際能源市場的價格波動不會停止,而在再生能源發展進度嚴重落後的情況下,未來幾年的火電占比勢必愈來愈高。

2022-07-05

王伯輝/這幾年 我們學到了些什麼?

人民要的不多,就是要一個,免於恐懼的生活環境!這幾年,國內發生了幾件可以上國際版的新聞。幾年前的815大停電,接下來,513、517及至今年3月3日的大停電,台電除了建立一個「未依SOP致重大事故,最重免職解僱」來嚇唬基層員工及包商之外,我們真正學到的是什麼?

2022-06-27

從《我們的藍調時光》看我們的憂鬱

雖然《長照法》提供了對失能者在生活上的支持、增進社會參與、更全面地照顧與醫護服務,且納入居家喘息服務,提供家屬心理支持,但正如劇中的照顧者,年幼時就因失去雙親而成為唯一的照顧者,照顧殺人的悲劇仍在不斷上演,後續仍需要社會持續地投注資源與關懷,加強介入的強度。

2022-06-21

汪葛雷/陳時中「囂張沒有落魄久」

以民進黨的經驗,採取「嗆」的態度對付民眾,往往是遭遇質疑時的最佳解方。但這必須建立在堅實的施政成績上,而這是陳時中並不具備的。從現在連綠營群組內多半也是說陳時中「辛苦」而不是讚他成績好,就可見一斑,陳時中已經沒有政績紅利可說嘴了。

2022-06-15

強尼安珀官司凸顯美國司法親民 台灣法律請「說人話」

美國「強尼戴普 vs. 安珀赫德」精彩的直播審判大秀直播於上周落幕,吸引了超過8,000萬觀眾,大大增進人民對美國司法的「可親感」。但是疆場景換到台灣,我們的司法就是不可能像美國這麼「親民」,一群都只在內部對話的菁英,使用著專業人員才懂的邏輯和語言,要怎樣讓「觀眾」覺得親近、理解、易懂?

2022-06-06

共機頻擾台飛官負荷升 缺員當前投入新機仍枉然

蔡政府上任至今,因兩岸關係急遽凍結,大陸軍機逼近我國防空識別區的架數、頻率急遽升高,大幅增加空軍飛官出勤的壓力與架數,2016至今空軍已發生多起墜機意外,造成數名飛官喪生,當政府不斷宣傳空軍戰力如何時,當軍方不斷強調新機服役時,或是宣傳美國即將售台何種裝備時,空軍最難解決的缺員問題反而被視而不見。

2022-06-01

王冠雄/俄烏戰爭衝擊全球糧食供應:準備面對即將來臨的糧食危機狂潮

對於近日俄烏戰爭的焦點往往著重於衝突發展本身,或是對於雙方戰略與戰術運用的分析,但是對於戰爭造成的影響並沒有全面而深刻的探討,由已經出現的全球糧價上漲的情形來看,我們不能輕忽全球糧食供應即將造成的衝擊。

2022-04-06

劉大年/俄烏戰爭牽動美中俄經貿關係

俄烏戰爭仍未停火,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在加碼。最近美國眾議院通過停止與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PNTR),預估未來參議院也會通過,美俄經貿對抗情勢持續升高。

2022-03-24

林彥良/從烏俄戰爭談軍民捍衛國家意識之重要性

戰爭是大家最不想看見的,但在烏俄戰爭中有些是能讓我國有所借鏡,反思我國之軍事型態及後備戰力。在現役部隊確實這幾年購置許多軍武,軍事預算亦增加不少,中科院也研發許多國造武器,但現役國軍人數與過往編列的國軍人數卻少了許多。

2022-03-23

何思慎/俄烏戰火下岸田對俄強勢的背後風險

烏俄衝突使歐陸安全陷入二戰結束後最大危機,影響亦波及東亞。日本大動作呼應對俄羅斯全面性的經濟及金融制裁,態度迥異於俄國佔領克里米亞時採取形式性制裁。日相岸田文雄表示,現在正是守護國際秩序,團結一心毅然決然展現行動的時刻,讓俄國明白暴行須付出慘痛代價。岸田清楚地與美國及歐盟站同隊。

2022-03-17

盧業中/烏俄衝突與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在烏俄衝突爆發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於3月1日發表自就任以來的第一份國情咨文演講,希冀獲得美國民眾對於烏克蘭的情感支持,同時推動國內的各項計畫與建設。在發言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的時候,拜登難得地得到了國會跨黨派的支持,也使得就職滿一年、支持度卻落得與川普相近的拜登應可重拾執政信心。

2022-03-15

蘇永欽/這場戰事的道德三問

發動俄烏戰爭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已經是公認地球第一號壞蛋,儘管仍有美國重量級學者和外交官為他的行為提出有力辯護。我的問題倒不是發動過更多戰爭的美國為什麼可以免於譴責,而是從這個第一條道德規則還可以引伸出哪些清楚的規則?

2022-03-10

李敏/3月3日全島大停電是人禍

蔡英文以能源轉型之名,推動海市蜃樓般的「非核家園」政策,暴虎馮河不計代價發展再生能源,將帶動臺灣經濟起飛的電力系統推入泥沼,她與民進黨不具專業知識,不尊重科學的無良政客是這次大停電的罪魁禍首。各類型發電廠、輸配電網、與高低壓用戶構成一個龐大複雜的供電系統。

2022-03-08

張登及/俄美中三強在烏克蘭衝突中的損益表

此輪烏克蘭危機是地緣政治大棋局的歷史性延續。無論是否普京當家,俄國的戰略目標首先是僅存的中亞、東歐緩衝國不能加入敵對的軍事同盟。但身處歷史境遇的基輔當局(烏國國內親西方陣營),自然首先希望比照波海三國加入北約,這不僅可換取同盟投名狀,也象徵其主權選擇。

2022-02-24

余治明/「通膨」時代來臨 誰會是受害人?

2021年對於所有人而言,是個從停滯走向復甦的一年,特別是臺灣疫苗覆蓋率逐漸上升,警戒從三級降至二級,餐廳、健身場館、室內空間的開放,使得下半年的經濟逐漸活絡,但隨之而來的是全球通膨的問題,蔓延至各個產業。

2022-01-18

梁啟源/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關鍵問題

落實2050淨零碳排目標,是當前各國為避免國際碳關稅貿易制裁的重要努力事項。台灣已於2021年4月22日,由蔡總統宣布加入全球197國,2050淨零碳排的行列。經濟部並已於同年3月26日公布「2050淨零排放工作重要課題與後續辦理規範」。

2022-01-11

黃介正/兩扇正在關閉的機會之窗

中國大陸以舉國體制的強大效率與韌性,朝向世界舞臺的中央飛奔,傲視全球一個世紀的美國,願意再給中國10年發展機遇嗎?眼見臺灣議題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臺灣年輕世代的華夏國族認同逐漸崩解,中國大陸願意眼看此發展再走10年嗎?

2021-12-30

核四公投》李敏/重啟核四 給台灣一個機會

四大公投日迫近,藍綠兩黨積極動員支持者造勢,本應就事論事的公投,已經被操作成選舉。造勢時單純的口號,談不上道理或理念,激情過後,輸贏雙方各自偃旗息鼓,社會將更加地兩極化。

2021-12-16

俞振華/不玩民調初選了嗎?

民進黨全代會通過「2022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賦予黨主席蔡英文及中執會極大的權限,來決定明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的提名人選。在這個特別條例下,會舉行初選的只有三個民進黨將執政屆滿的縣市,其他縣市的人選則是由黨中央透過未來中執會訂定的徵召辦法及評選標準,予以直接徵召提名。

2021-11-25

陳立誠/越錯越離譜的能源政策

有道是「能源一盤棋」,以電力而言,用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電力是由核能、燃煤、燃氣、水力、風力還是太陽光電而來。換句話說,各種發電方式有替代性,規劃時要全盤考量。不幸蔡政府的能源考量是一步錯,步步錯,越錯越離譜。

2021-11-15

林彥良/如何有效提升國軍對外形象塑造

國人對於「國軍形象」,已不像過往,僅從軍聞社的新聞或宣傳得知。隨著時代的演進,網路媒體的流通更是快速,國人對於國軍形象的接收來源變得更多元。而這些訊息除了有操演或者是軍中的重大事件外,還包括國軍在外的表現。所以國軍的對外形象是相當重要的,也是促進全民國防重要的元素之一。

2021-11-06

李敏/「以核養綠」—邁向碳中和的康莊大道

為了拯救地球,減少碳排是當務之急,而能源的使用首當其衝。能源使用電力化是降低碳排的重要途徑,全世界電量需求一定會加速成長,在此同時還要關閉排碳量最大的燃媒發電,那電從那裡來?再生能源很理想,但受限於自然環境與氣象狀況。最大困擾是再生能源無法調控,萬一無風無光時怎麼辦?

2021-10-29

王如玄/追思羅瑩雪部長 完成未竟的社會改革運動

令人悲傷的四月天!太魯閣事故的天倫夢碎、悲痛莫名。為弱勢婦女、兒童權益奔走的戰友前法務部部長羅瑩雪女士辭世,令許多在兒少福利、保護及性別平等訴訟的夥伴們心裡相當哀痛。四月是兒童保護月。她一生為兒童權益倡議、披上律師袍在法庭堅持理念地勇於為弱勢辯護的身影,仍歷歷在目。

2021-04-14

汪葛雷/兩岸與台美關係搞好 就不用瞎捧川普

任何國家的生存發展,都必須要靠自己努力。而非只是嘴上喊靠自己,心底卻無比焦慮川普可能無法連任美國總統。

2020-10-22

高思博/面對故宮國寶 民進黨史觀有種直覺的尷尬

日前國民黨召開全代會,台南有一位中央委員關於故宮國寶的發言,引發社會各界不小的議論。此爭議本質是個歷史觀問題,問題當然不是故宮的門票收入歸屬,而是「故宮國寶的所有權」,內含「台灣是否承繼民國歷史」的尖銳提問?

2020-09-16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