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UCSD經濟博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經濟金融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目前經濟基本面穩健下,Fed的確並沒有急迫降息的壓力。目前有三項因素可能對通膨繼續降溫的前景構成風險:地緣政治、整體薪資年增率是否仍在4%以上;第三是去年11月以來金融情勢指數、市場情緒、流動性都轉為寬鬆,是否繼續?
2024-02-07
月初我搶得頭香,在台北的大巨蛋室內欣賞開箱的亞錦賽開幕中韓之戰。嶄新的「蛋」,因為首場壓力測試,只開放不到17,000人進場,但震耳欲聾的應援加油聲已經令人感動莫名。台北大巨蛋的啟用是台灣重要的里程碑,將帶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023-12-12
未來很難回到2015年左右低通膨的時代,因為全球供應鏈的轉移效應會讓物價持續上漲。供應鏈轉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需要時間的調整,因此物價的影響就持續存在,價格就被逐漸墊高,這就讓通膨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2023-10-18
在RCEP架構下,中日及日韓之間首次建立了FTA連結,填補了中日韓間的空白,並為談判進展緩慢的中日韓FTA奠定了基礎。台灣約7成出口產品在《資訊科技協定》(ITA)之下享有零關稅,但剩下3成的傳統產業產品並沒有。因此未來在東南亞,我國非ITA產品將遭受日韓很大的競爭。
2023-09-20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4月底發表演講時提出「新華盛頓共識」。此舉被不少人解讀為原來以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基礎的「華盛頓共識」已被宣告死亡了。然而「新華盛頓共識」真的有辦法挽救美國現在的困境?
2023-08-24
對於房地產的持續降溫,也不是件壞事。房價下跌,給年輕人帶來希望,甚者,人民一定會逐漸將對房地產的熱愛轉為對實體經濟的投資,或變成自身的消費,這對經濟發展有絕對的幫助。另外,李強總理最近強調平台經濟「大有可為」,這宣示過去整頓平台業者已告一段落。
2023-07-26
國際金價每盎司(下同) 於2022年11月3日跌至1,626.86美元的低點後,很快的,最近4月13日盤中竟衝高到2,048.9美元,逼近2020年8月創下的2,070.05美元歷史新高,之後才觸頂回落。不到五個月,金價的漲幅超過20%。如何分析金價的走勢?後市如何?
2023-04-27
最近交通部依照「中央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將規畫推出1200元北北基桃生活圈月票,目標訂在7月實施。這個政策可行嗎?為什麼過去無法,而近日就可以?最重要的就是大數據的應用。
2023-03-08
政治人物要為民服務,須要解決眾人的問題。人世間的爭議有很多牽涉到人情世故,這解決問題的功夫需要通情達理,要有歷練,進而調和鼎鼐。
2022-10-19
近幾年,無人服務商店如雨後春筍地出來,已經成為經濟社會重要的一環。在無人服務零售商店,使用的技術有:機器視覺技術、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大數據、RFID無線射頻等。無人服務經濟的發展應該會朝著無人化和人們實體經營並存的狀況發展,讓市場和科技更加人性化,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2022-03-24
減低二氧化碳排放已為全球重要議題,有兩種重要的措施,其一是減少每個產品所有活動的碳足跡,其二為從能源發電及使用本身降低碳排放,。而現今電動車的發展就剛好是這兩個措施的交集,不僅以電力替代燃油為動能減少碳排放,且電動車使用的能源若也是再生能源,則更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2022-03-02
2020年2月起美國受疫情肆虐,瑞卡茲很快地在2021年的1月就出版新書《打造財富方舟》英文版,佳評如潮,登上不少暢銷書的排行榜前幾名。中文版近日才在台問世。其實英文版直譯應該是「新的經濟大蕭條:後瘟疫時代的贏家和輸家」,但是這次的中譯版名稱表現,更有積極的意義,可以為混亂的社會帶來希望。
2022-01-26
今年下半年以來通膨問題困擾全球。美國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年增率為6.8%,是40年來最高。歐洲通膨即使仍低於美國,但也創了25年高位,CPI 達到4.9%的危險水平,遠高於歐洲央行2%的目標水準。可見兩大經濟體面對的通膨壓力,都相當的大。不過兩大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卻有明顯的分歧。
2021-12-24
10月份美國CPI同比增長6.2%,連續5個月高於 5%,也創下1990年11月以來的新高,剔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產品,核心CPI同比增長4.6%,創1991年8月以來的新高,連續兩個月高於4%。然而在11月美聯準會議,卻仍重申當前的高通膨「預計將是暫時的」。真的?
2021-11-26
經濟學人雜誌最近大篇幅報導及評論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這是一場被譽為繼2015年巴黎COP21後最重要的國際氣候會議,也可能是人類扭轉氣候變遷頹勢的最後機會!會議已經結束,雖沒有完全符合,仍值得肯定。怎麼說?
2021-11-17
在歐洲有氣荒,英國有油荒,中國甚至出現電荒。大陸有近二十個省份拉閘限電,可謂十年來最為嚴峻的電荒。缺電限產,經濟下行壓力可想而知,這也讓第三季中國經濟成長率只有4.9%,比預期的5%以上來的低,而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掉到50榮枯線以下,僅49.6。
2021-10-27
「大宗商品版的金融危機?天然氣價格激漲」,這篇文章討論極端氣候、生產中斷、地緣政治、亞洲預防性囤貨等因素一起造成天然氣價格飛漲,推高電價。最後也提出建議:我們需要尋找替代品,從液態天然氣改用石油,或是提高俄羅斯的供給,不然就是期望老天的天候回暖。
2021-10-19
瑞卡茲是何方神聖?大家可上網去查,你也會感嘆他真是奇葩。他大學讀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後是該校在華盛頓的國際經濟碩士,另外又讀了賓州大學的學士後法律學位,紐約大學的法律碩士LLM。前兩者已經為他打下嚴謹的經濟學分析基礎,後兩者是法律學位,擴充他廣泛的法律知識。
2021-09-30
「大撒幣的副作用來了!負債瘋狂膨脹,各國QE如何退場?」這篇文章討論疫情期間大撒幣的負面影響正在發酵,各國央行該如何轉入收緊政策?文中主要論點:通膨大增打臉美國聯準會預測,英國議會抨擊央行買債買到上癮太危險,歐洲央行未來幾年應該都難以達到2%的通膨目標。
2021-09-16
這次東京奧運有印度的選手表現優異,但出身的問題,引起社會更大的關注。辛度摘下銅牌,她上次在里約奧運卻得到銀牌,諷刺的是,印度人最關心的不是她的戰績,也不是她的未來,而是在談她是那哪一級的種姓。而印度文化、種姓制度等,究竟將如何影響「印度象」未來經濟發展?
2021-08-26
自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來,美中開始對立。拜登總統上台後,美中關係並沒有明顯轉好。兩國已經落入「修昔底德陷阱」模式,彷彿「註定一戰」。只是現代人比較文明,不是像冷兵器時代,殘忍的殺戮,而是多方面的角力。美中的主要戰場已經從貿易戰延伸到其他戰場,而科技戰顯然也是一個重點。
2021-07-28
新冠疫情加重了政府在現代社會的角色。從郭台銘買疫苗的事件分析,關鍵因素就是BNT原廠表示只與政府授權的代表談判。另外從對付疫情影響及紓困恢復經濟動能的對策來看,政府的角色也被加重,美國如此,台灣亦如是。
2021-06-30
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具有去中心化、總量有限、可追溯的特點,被認為可以有效保值甚至創造價值的新資產,甚至還有認為比特幣可取代黃金在金本位地位的看法,因此受到青睞。然而就財務金融學的角度,比特幣真的是好的避險工具嗎?
2021-04-28
美國總計規模達1.9兆美元的「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在兩黨歷經多週的國會辯論和爭吵後,終於在三月中通過,總統拜登隨即簽署。此大規模的資金挹注,勢必衝擊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及金融情勢,讓市場更動盪。
2021-03-28
雖然新冠病毒疫苗已開打,確診人數顯著下降,經濟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美國眾議院於近日終通過總統拜登的刺激經濟計畫,但這份總額達1.9萬億美元的《2021美國救援計畫》造成美國的財政赤字再度暴增,未來如何買單,最近財長葉倫的談話已見端倪。
2021-02-27
拜登與副手賀錦麗 20日在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的見證下,於美國國會大廈西面宣誓,正式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副總統。新任總統要如何將美國從川普時代的混亂,再返「正軌」?
2021-01-27
美國新選任總統拜登1月20日將上任。目前拜登已經開始籌劃近500人新政府人選,這份名單裡,最後會有很大一部分在拜登正式上台後,成為政府的官員。因此,這份名單受到非常大的關注,也是外界解讀「拜登新政」方向的主要依據。
2021-01-03
沒有家產,但有安定的心,只有特殊的君子人。但老百姓,沒有家產心就容易浮動。一旦心變得浮動不安,就容易放縱乖僻,那麼違法亂紀的事,沒有做不出來的。
2020-10-23
AI 自我學習系統並非自主運作的系統,但是,電腦能夠探勘複雜資料來學習和完美執行特定工作,已經變得越來越常見。AI深度學習,只要懂得定義問題,有足夠質量的資料、有轉化為模型的能力,幾乎可以應用在任何決策問題上。
2020-09-25
為了拯救經濟,各國紛紛推出救市政策,但短期間救了市場,卻相對擴大了所得差距,加大了貧富不均。如何讓年輕人有機會翻身,發揮潛能,脫離貧窮?在科技的進步下,「共享經濟」的制度設計,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良性混合體,就會給年輕人提供機會。
2020-08-27
新冠肺炎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個人防疫或醫療的問題,而是還有前所未有的連鎖反應。新常態已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制度,種下改變的因子,未來的面貌可能與前大不相同。
2020-07-24
知名車廠Audi提出「第二十五小時」的概念。因為現在平均每人通勤要花一小時,等於自動駕駛幫我們尋回失落的一小時,讓通勤不再是無聊、疲憊。這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重塑人類行的自由。
2020-05-26
各國政府為了救社會、救經濟,窮盡所有力量推出不同的政策。我們可以歸納成最重要的兩項工具: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也就是政府的「倚天劍」與「屠龍刀」。利用先揮倚天劍,緊急的救「市」,之後再耍屠龍刀,用財政政策來救「世」。
2020-04-28
美聯準會「恐慌救市」下猛藥,既無助控制疫情,反而引發投資者疑慮升溫。而且在目前程式演算法交易盛行的年代,持續大幅拋售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還會導致流動性危機,進而形成螺旋式下跌,過度的政策反應反而會適得其反。
2020-03-24
《寄生上流》中的「窮酸味」背後所代表的就是貧富不均問題,其實不只韓國,全球各國都面臨貧窮反撲的問題。貧窮加劇社會對立,造就世代鴻溝,也讓主張反貿易、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風起雲湧。
2020-02-26
2019年,國際貨幣基金會五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最後以3.0%收尾,創2009年以來的新低。原因是中美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的影響,帶來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進入2020年後,原來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可能出現一些變化。
2020-01-22
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現行的稅制體系帶來了革命性挑戰。像蘋果、亞馬遜、谷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其利潤並非完全依靠有形商品,部分利潤來自於軟體專利之類的智慧財產權所衍生而來的使用費收益。
2019-12-26
今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印度學者班納吉、法國學者杜芙若與美國學者克雷姆共獲殊榮,他們得獎理由是對於「全球貧窮問題」的傑出實證研究。
2019-11-26
降息是美聯準會為對經濟放緩而採取的預防性行動。但此次降息並不是完全針對美國國內的經濟下行風險,而更多指向其他外部風險,包括貿易戰等因素。
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