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役海軍上校,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海軍總部計畫官、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計畫督導官,現為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著有《解析台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960-2020年)》。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正式宣告台灣首艘潛艦今年9月的「下水」典禮轉變而成「觸水」典禮!然而對此,相信負責原型艦建造的總督導丶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上將,更是清楚潛艦「下水」的定義。
2023-07-03
若相較台灣首艘潛艦若能於今年9月順利真正「下水」,且要趕在2024年5月20日前完成測試,2024年底前成軍服役,其實是真的很困難;筆者並不是看衰台灣沒有如此超高的潛艦技術和能力,只是基於潛艦專業立場,很中肯的分析論述這「很難、挑戰高、存在風險」,還是按部就班建造為好。
2023-06-30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強推於今年9月「下水」,然在媒體各界議論紛紛之際,依據媒體報導,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為以正視聽,於2023年5月30日公開透露:「IDS國造潛艦原型艦預計9月初完成焊接、9月底下水,屆時下水儀式並非直接入水,而是『象徵性地接觸水』,且聲納等機密設備均不會對外曝光。」
2023-06-06
對於首艘潛艦國造的進度,國防部與海軍向來以「機密」為由三緘其口,此作法就軍事層面與技術、裝備獲得困難之窘境,自是有些道理;然直接對外公開首艘國人自製潛艦的下水時間,竟然是位軍火掮客在2022年9月27日《台北論壇》的場合,斬釘截鐵地公開反覆強調三次「2023年9月一定下水」!
2023-05-15
此二次雷根號航母打擊群的行動,主要在於「行政伴護」,而非「保護台灣」!美當然後續仍可能持續派遣神盾級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但絕對不會是航空母艦,現階段所呈現的仍為「美中鬥而不破」的態勢。
2022-08-22
在裴洛西離台後,美國參議員馬基(Ed Markey)又在2022年8月14日晚間率領5人國會代表團訪台;對此,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陸軍大校施毅於15日表示,將再次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組織軍事反制行動,於台灣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
2022-08-16
依據2022年7月12日媒體報導,首艘國造潛艦,預訂於明年9月下水,性能將比海軍現役劍龍級潛艦進步約8到10年。然而,潛艦的專業必須一步一步地扎實往前推動,不能夠有絲毫的疑慮與疏忽,更不能因為政治因素而「揠苗助長」或是「虛偽造假」,否則很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意外。
2022-07-13
2022年4月中國軍機出現在台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ADIZ)的情況,大部分仍多為進出「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落的短距離飛行,顯見訓練頻率較為減緩,並未因俄烏戰爭的持續僵持,而有所強化;亦 未因美軍於西太平洋進行的各型式軍演,而有明顯變化或大規模的增加。
2022-05-04
依據統計2022年3月的31天中,出現每日軍機的頻率計15天,比率為48.3%,相較2月的28天之中,出現每日軍機的頻率計17天,比率為60.7%,明顯大幅緩減。顯見訓練頻率較為減緩;顯見2022年3月,中國派遣軍機出現台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並沒有因為俄烏戰爭而起舞加強對台灣的威脅,相反是減少減緩。
2022-04-01
一般而言,潛艦在建造過程,全艦各裝備與原先預估的誤差率必須壓縮在正負±2以內,而其中特別是「預備浮力」與「固定壓載」之間密切的關係,預備浮力一般設計在排水量的15至25%,此定值非越大就越好,因為會過輕而無法下潛;在建造完成之後,會在進行仔細的估算「正常排水量」。
2022-03-29
2021年1月中國軍機出現在台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ADIZ)的情況,大部分仍多為進出「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落的短距離飛行。較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海軍艦隊對西南海域的反潛訓練開始逐步增強,不論對台灣潛艦或是美國與日本潛艦在此海域進出,所面臨遭針或的壓力都將增強。
2022-03-21
中國的軍機出現或穿越在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幾乎已經成為日常性的訓練行動或任務;2021年已經過去,緊接著2022新的一年首月,先觀察有無新的變化!
2022-02-11
台灣推動潛艦國造,日前傳台船向土耳其採購魚雷誘標,因中國阻撓破局。此消息則引發政界一番討論,本文則再近一步闡述「自動誘標系統」相關問題和對首艘自製潛艦的重要性。
2022-01-29
中國的軍機出現或穿越在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幾乎已經成為日常性的訓練行動或任務;2021年12月相較於11月的情況,2021年顯然一年迅速過去了,看看一年的最後一個月,是否有所變化!
2022-01-08
國人都希望首艘自製的潛艦於2025年,能夠「順利、安全、如期、公開」,但最不希望的就是隱匿而導致弊案叢生,惟此次遭報導的「自動誘標系統」弊端,令人質疑是否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2021-12-27
2021年美國潛艦專家公開中國一艘新型的094戰略核潛艦,於國際標準時間的11月29日,在台灣海峽中線以西出現,卻是以浮航方式由南而北通過台灣海峽,並有一艘水面艦在前方伴隨航行。自此台灣有若干政論性節目的名嘴與媒體,大肆宣揚中國藉此「武力展示」威脅台灣。但事情真是如此?
2021-12-16
依據國際標準時間的11月29日2點51分(當地時間10點21分)歐洲衛星「哨兵-2」(Sentinel-2)所拍攝的衛星圖像,中國一艘新型的094戰略核潛艦,於台灣海峽中線以西以浮航方式通過台灣海峽,並有一艘水面艦在前方伴隨航行,自此引發兩岸、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關注與猜測。
2021-12-12
中國的軍機出現或穿越在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幾乎已經成為日常性的訓練行動或任務;2021年11月相較於10月的情況,也存在些許不同和變化!
2021-12-03
新版「民國110年國防部報告書」公布,依據國防部公開的內容,此次以「打造堅韌新國軍」為主軸,全書分別就「區域情勢」、「國防戰力」、「國防自主」、「國防治理」與「榮耀國軍」五大領域進行闡述,在內容上「剖析中共對台威脅」、「凸顯國軍堅韌的特質與戰力」及「展現國防施政亮點」。
2021-11-10
2021年10月是兩岸每年重要節慶的月份,兩岸理應和平各自慶祝,並以歷史淵源來相互對話;不過,基於兩岸目前政治緊張的氛圍,再加上美國刻意在此時聯合盟國及友邦,在印太海域連續進行數場針對性的軍事演習,至使台灣西南海域的防識別區,亦持續出現的中國軍機,不論頻率與規模似乎也明顯大幅增加?
2021-11-04
2016年啟動的「潛艦國造」計畫,2020年底完成設計,預於2021年11月將正式安放龍骨(中段壓力艙),開始進入潛艦實體的分段建造階段,預計2024年下水,2025年交付海軍成軍。台灣推動「潛艦國造」成功與否的關鍵有四,依序為:「裝備獲得」、「技術輸入」、「有用人才」與「組織管理」。
2021-11-01
近期世界熱議美國最先進、最昂貴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卻在南海意外撞上「不明物體」,這艘全球最強的潛艦究竟是撞上什麼東西?
2021-10-15
2021年9月13至17日適值台灣進行「漢光37號」實兵實彈演練,不過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漢光演習採縮小兵力演練。台灣年度重大的軍事演練是否影響共機於上(9)月擾台的頻率?
2021-10-04
2016年啟動「潛艦國造」計畫,2020年底完成設計,並由總統蔡英文在2020年11月24日主持「潛艦國造開工典禮」,正式開始建造專用廠房,預於2021年11月將正式安放龍骨,開始進入潛艦實體的分段建造階段;預計2024年下水,2025年交付海軍成軍。然就在艦體開始建造的前夕,開始浮現諸多影響順利建造的消息。
2021-09-29
日本與中國在釣魚台的爭議上衝突日漸炙熱,美國更在背後再添一桶油或一把火。這三方持續引發的非武力或軍事部署對峙,很明顯的目前已經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未來是否真的會陷入所謂的「修西里德陷阱」,自然還是眾說紛紜沒有結論。台灣是否會被連帶燒到,則值得關注。
2021-09-24
近期西太平洋與台灣西南海域防空識別區的軍事動態相當的熱絡複雜,美日等盟國甚至聯合大有劍拔弩張針對中國展現對峙的態勢,但所存在的政治與軍事意涵並不相同;台灣持續自去年所關切的西南海域「防空識別區」(ADIZ)邊緣,是否還是持續出現中國軍機,也增長形成更緊張的軍事氣氛?
2021-09-04
美國與中國對於西太平洋的海權爭奪,經過時十年的發展,如今態勢已經越來越炙熱化;長久以來,美國試圖聯合太平洋的盟邦,採取「島鏈戰略」將中國海軍的擴張封鎖在「第一島鏈」之內。如今中國要如何突破第一島鏈?
2021-08-24
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打擊群,自5月中旬啟航,並將於年底返回英國,航行時間長達28周。本次英國航空母艦打擊群的亞洲之行被英國政府視為「英國走向全球」的象徵,為何「走向全球」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卻選擇不穿越台灣海峽?
2021-08-10
近期西太平洋與台灣西南海域防空識別區的軍事動態,有緊張也有舒緩,但政治與軍事的意義都不同;台灣所關切的西南海域防空識別區邊緣,是否還是持續出現中國軍機,而形成緊張的氣氛?
2021-08-05
先前「國防安全研究院」指出,台灣周邊海域一直是解放軍潛艦作戰部署及封鎖重點,高性能的有人載台將不再是勝利的唯一保證;在不對稱作戰上,無人機的反潛作戰,將成台灣突破潛艦封鎖關鍵利器。但無人機真有如此神?
2021-07-09
美國海軍新聞網(Naval News),依據一張衛星空拍照片分析撰文指出,中國將建造遠比現今俄羅斯與美國規模更大噸位最大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
2021-07-01
中國海軍擁有各型核動力潛艦和數量眾多的柴電潛艦,在目前極力發展新型核動力潛艦的技術和能力的同時,柴電潛艦仍然是中國水下作戰能力的骨幹。而中國極力發展潛艦技術,對於美國又將構成什麼威脅?
2021-06-29
台灣於五月中遭遇COVID-19本土社區感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台升高至第三級疫情警戒至6月28日;在此期間,中國軍機仍然三不五時出現在西南海域,因此有些人在網路批評:「台灣遭逢大疫難、中國軍機還來亂」!但中國軍機真的是針對台灣而來?還是另有目的?
2021-06-16
目前疫情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無症狀感染者,卻能快速傳播」,由於潛艦的特殊性,幾乎可以說「一人染疫、全艦無異」,因此執行全面性所有人員的「抗原快篩」或是更進一步「PCR核酸檢測」,是必須且必要的手段。
2021-06-03
針對目前疫情發展,現行另一個必須關注警覺的族群就是「國軍」的作戰部隊,陸、海、空三軍之中,特別是海軍艦艇單位,是集體染疫風險與機率極高的單位。
2021-05-22
近年,世界潛艦意外不斷,連握有亞太最頂尖蒼龍級潛艦的日本,都先後在2018、2021年發生意外,這也顯示人力素質的重要性;為了要搶贏企業,使得優秀人才投入海上自衛隊,日本又做了什麼事情?而日本經驗又可以給正積極發展潛艦的台灣什麼啟示?
2021-05-20
2021年5月14日下午2時37分,位於高雄的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興達電廠共4部機組跳脫,台電為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立即採取分區輪流供電機制,直到晚間8時才確定回復全區供電;但若電力系統無法在短時間內全面恢復?
2021-05-14
2021年剛開始台灣西南海域就密集出現中國機艦,依據2021年3月20日至4月13日國防部所公開的軍事動態資料觀察,中國軍機三周內都會出現在台灣西南海域。那這情況近日有改變嗎?
2021-05-12
中國潛艦發展數十年,由購買、仿製到自製,其技術的影子有前蘇聯、俄羅斯、德國和法國等,甚至美國,其中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基洛級」(Kilo-class)潛艦。
2021-05-07
2010年2月2日美國麥肯齊・伊根和喬恩・羅德巴克二位學者於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共同以「亞太地區的潛艦軍備競賽」發表專文,分析預估2020年亞太地區個國家爭相建造或採購潛艦的激烈態勢,然現今實際的情態遠超過當時他們兩位的觀察。那今日全球潛艦軍備競賽又是什麼狀況?
2021-04-25
2021年剛開始,又是台海周邊不平靜的一年,台灣西南海密集出現中國機艦,引起紛擾和熱議,雖然各家評論喜歡強調政治意涵,其實還是要回歸基本軍事戰術層面觀察。
2021-04-14
根據分析評估,對當今最先進的潛艦,如美國現有「維吉尼亞級」和「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之所以非常安靜難以遭敵偵測,因為其潛航時噪音僅比平均海洋背景噪音(90db)高五分貝(95db)。但未來的「量子科技」很可能對潛艦與反潛產生巨大的轉變。
2021-04-11
現代新型的柴電潛艦為何能夠挑戰核動力潛艦?原因就是拜「絕氣推進系統」(AIP,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的高科技成功發展之賜,使得它相較於核動力潛艦越來越安靜!
2021-04-01
近期美中2+2會談甫結束,在政治與外交上開啟直球對決,然美國重啟新的軍事部署早已開始;美國海軍海狼級潛艦(Seawolf-class)是目前全世界公認性能最優秀的核動力攻擊潛艦,它的設計原本就是針對冷戰時期的蘇聯核彈道飛彈潛艦,不過美國僅生產3艘,面對中國海軍急起直追,美國海軍怎辦?
2021-03-28
自美國新任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之後,近期美國官方公開釋放二則與台灣嚴峻的相關的訊息。一是美國預言未來6至10年之間中國將武統台灣,二則是台灣將就「高高空彈道飛彈防禦」進行合作。
2021-03-20
新一代「蟲蟲危機」?3月10日美國《海軍時報》(Navy Times)報導,美國最先進潛艦「康乃狄克號」竟困於「床蝨」困擾中,更使艦上官兵生活品質低落,為何小小「床蝨」能夠擊敗美國最先進潛艦官兵,就讓本文說分明!
2021-03-16
「有貓就給讚!」為防範鼠患及療癒官兵身心,究竟台灣的潛艦可否養貓?是否有必要養貓?世界又有哪些國家海軍曾在艦上養貓,或保留於艦上養貓的習慣?
2021-03-13
2021年3月5日國際媒體平台Google Earth公布了2021年1月20日所拍攝的衛星照片,出現中國核動力潛艦的新照片,共有7艘核動力潛艦停泊在海南島海軍榆林基地碼頭。這又代表什麼含義?就讓本文說分明!
2021-03-08
目前台灣潛艦國造如火如荼的進行,並預計首艘新型潛艦提前至2024年完成。但是依據2021年3月1日Defense World官網的報導,澳洲耗資500億美元與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共同合作建造的12艘新型潛艦的計畫和項目有可能會被擱置,值得我方注意與借鏡。
2021-03-05
媒體先前指出,根據大陸研究,在解放軍派遣至南海的潛艦官兵中,有2成者面對心理問題,這也顯示潛艦官兵任務繁重、壓力重大。那台灣又是如何挑選,甚至是育成自己的潛艦官兵?
2021-02-25
新的一年世界潛艦圈最令人震撼的事,2021年2月8日上午10時58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一艘蒼龍級潛艇在四國島的高知縣外海,與一艘裝載鐵礦石的中國香港籍散貨輪「鴻通號」(Ocean Artemis)發生碰撞,隨即掀起若干媒體、名嘴、專家和學者們的熱議與討論。
2021-02-17
先前談過了與退將林勤經的交手經驗、對時任海軍高層「葬送」台灣發展潛艦先機的看法,這次作者則以軍事投資建案「實務」出發,談談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巧門,以及承辦業務者應具備的歸檔技巧。
2021-02-15
延燒司法界「石木欽」案又有新進展,日前媒體又加碼爆出,除了司法官接受富商翁茂鍾饋贈的襯衫之外,更有國軍高階將領涉入其中,甚至有高階將領以他人或自己名義向翁買進股票。對此,作者則認為,該案一旦屬實,必定將牽連無數參與其中的將領與承辦參謀。
2021-02-11
2001年4月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宣布對台軍售,最關鍵重要的項目就是「出售台灣8艘柴電潛艦」,及至2016年總統蔡英文上任開始積極推動「潛艦國造」,此期間耗費長達15年的時間,為何會造成如此的結果?
2021-02-02
2021年新的一年甫開始,共機頻繁繞台又再次引發台灣內部各媒體平台的熱議,各類型的觀點、討論和說法都有,不過解放軍此次一系列的活動,與2020年的活動有些不同和區別,大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另一層戰略意涵,就讓作者以11點精闢分析告訴你!
2021-01-30
2021年1月5日媒體報導,國防部參謀本部近期在國防部長嚴德發、參謀總長黃曙光主導下,將李喜明強調的「整體防衛構想」(ODC, Overall Defense Concept)規畫幾全推翻,各軍準則近期正大幅翻修。這在國軍對外戰略上又有什麼樣的意涵?
2021-01-26
退將林勤經於2007年退役後赴美,調查局卻發現,林竟在任職時,將涉及台灣指揮系統的「博勝案」招標內容,事先洩漏給軍火商。如今林勤經已遭到檢方通緝,作者為文記錄與林互動的往事,也深切希望今日將校能謹慎對待台灣重大軍事投資案。
2021-01-20
美國白宮國安會於川普總統卸任前公布「印太戰略框架」機密文件,該文件指出美國應將台灣納入第一島鏈,遏止中國大陸的擴張,即便該文件的公佈有益於台灣國家利益,美國「印太戰略」卻已受到多重挑戰。
2021-01-18
前些日子個人撰文批評,媒體專訪「國防研究院」有學者吹噓「潛艦國造」是未來台海的「神兵利器」,引來一陣熱議或批評;今天我就以專業的立場來再進一步說明一下基本潛艦戰術戰法:「潛艦發射魚雷的命中概率」的關鍵問題,再談「潛艦國造」為「神兵利器」的論述是否成立。
2021-01-14
2020年12月30日依據印尼媒體的報導,一位漁民薩魯丁(Saeruddin)在南蘇拉威西的塞拉亞島(Selayar Island)海域撈起一具「水下無人載具」(UUV),外型很像中國自主研發的「海翼」水下滑翔機,該漁民26日通報有關單位,隨即由印尼武裝部隊總司令下令轉送到望加錫的海軍基地保管檢查
2021-01-06
近日,美國素有「絕不撒謊、欺騙、偷竊」的西點軍校爆發大規模集體作弊案,這是在美國所發生的事情,那台灣呢?國軍各類造假或作弊事件,民眾雖鮮少耳聞,但並非不存在。
2020-12-25
媒體近日報導,美國頻繁對台軍售,前副總統呂秀蓮就以此質疑主政者:為何不以「友中」預防戰爭?而作者認為,基於國防經費有限,台灣應審慎使用相關預算,更指出現行政策不斷建構新軍備,將影響台灣預算分配,更恐衝擊軍中人才培養。
2020-12-22
近期媒體熱烈討論的議題,就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臉書貼文,打算關閉中天新聞52頻道,致使中天退出完全轉戰網路直播,對此NCC可能打算繼續研擬「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依據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的分析指出,這個管理法案一旦通過,網路訊息傳播者必須向NCC
2020-12-18
美國有著「海軍與陸軍橄欖球爭霸賽」的傳統,每年從感恩節始,全美男人眼睛都會黏在電視上,即便今年強碰疫情,比賽還是如火如荼進行;而台灣海軍官校過往也有慶祝聖誕節的系列傳統,其中最具代表就是一年一度「新生」「惡整學長」時間:「聖誕夜」。
2020-12-24
由於美國總統拜登尚未正式就任,故根據拜登現行公開可能的內閣與幕僚的正式發言看來,未來拜登政府期盼能夠趨緩「美中」緊張關係,假設真如此,台灣或應開始從事調整現行政策與意識形態的準備。
2020-12-15
2020年共軍機艦連番擾台,已經無數次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與跨越海峽中線,中共連番擾台的行徑看似對準台灣,卻也與中國海軍整體發展規劃息息相關,並為建立「亞太海洋軍事強權」做準備;換言之,中共頻繁擾台實劍指「美國」,但在兩岸關係不佳的情況下,解放軍也順帶試探了台灣「反映底線」。
2020-12-09
先前蔡英文總統出席「潛艦國造建造案開工典禮」,之後隨即就有專家、學者對外強調,假使中國對台發動台海戰爭,護衛登陸船團的航艦恐遭台灣潛艦攻擊、削弱戰力,但作者認為,即便潛艦具有先天「優勢」,卻非萬能,執政者不能對潛艦弱點絕口不提。
2020-12-03
日前傳出美國海軍少將史達曼炫風抵台,並與相關單位進行機密會談。基於台灣周邊海域偵巡攸關美國在第一島鏈是否將出現「破口」,故在這時間點美高官抵台,或將與台方洽談雙方戰略合作相關事宜。
2020-11-27
「潛艦國造」原型艦將於11月24日開工,預計將於2025年完成首艘建造,但相對於民進黨政治人物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對潛艦開工的喜悅,作者則認為,今日的「潛艦國造」開工,僅是買好進場「門票」罷了,潛艦的後續建造與測試問題,依舊存在無數問題且困難重重。
2020-11-24
2020年軍事意外頻傳,目前已造成17名官士兵喪生,但近20年來,國防部對於重大意外事件,並未完全公開調查結果,有別於美軍對於重大意外事件,不僅組成軍文聯合專案小組獨立進行調查,更在經國會審議確認調查結果無虞後,公開該份調查報告。假使國軍自詡透明化等同美軍,那其作法與標準應以美軍為依歸。
2020-11-23
一個良好穩定發展自主國防核心能力之型態,係以均衡採取「軍售採購」與「研發自製」的相輔相成之「併立型」決策模式,惟在國防部和參謀本部常年存在的「軍種本位主義」與「主事決策高階將領的偏執」往往於上任後即指示予以修改、減量、停滯或是推翻,至今混亂的軍事投資案例還是屢見不鮮。
2020-11-16
當中國大陸決心對台武力進犯時,阻隔台灣的兵力由外海重返與外軍介入,是其必須採取之軍事行動。在海空兵力無法進入敵軍的隔離區時,能夠從事反阻隔作戰的兵力也只有潛艦。這也就是台灣海軍為何堅持至今,要建立足夠數量的潛艦艦隊的主要原因。
2020-11-12
台灣自製的潛艦可能將配備自我國研發的「絕氣推進系統」,依據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主任邵維揚少將所表示,將採用國內廠商所發展的「高效能電池技術」,而這樣技術很可能就是「鋰電池」。
2020-11-05
國防部整個「武器裝備獲得建案作業流程」和相關規定,是相當務實嚴謹,軍事建案之複雜繁瑣,絕非短時間能一蹴可及的。現行國防部也有的旁門左道的作法,就是列為「戰備急需」項目,惟後續遭國防部高階將領,因政治力的因素或利益,不斷地擴大而濫用!
2020-11-04
解放軍未來的「航母戰鬥群」,具備完整的防禦力和打擊力,對台灣威脅增加,導致無作戰縱深東西區分可沿,然而台灣無論是使用飛彈或潛艦,似乎都無法有效反制。
2020-11-02
台灣多數機場都在中國導彈的精準攻擊範圍內,相當脆弱,因此極(急)需要短場起降能力的F-35B戰機,這是台灣完美且唯一的選項。但即使美國願意出售F-5B給台灣,最關鍵的仍然是經費預算,「錢」從哪來?
2020-10-29
立委踢爆國防部各項軍購現於美國帳戶中的「結餘款」高達近2,000億元台幣,本文呼籲真正要勇於負責的是當時決策便宜行事的高階將領或政務官,而檢調單位也應介入瞭解其中是否存在「貪腐弊案」的可能性。
2020-10-26
採購Quickstrike-ER水雷確實是建立有效「不對稱戰力」的良方之一,原因有三:可「快速獲得」、「遠距精準佈放」和「降低戰機遭攻擊的風險」。不過,即使具備這些優點,但還是存在若干問題和風險要去面對。
2020-10-22
台灣2025年將完成的首艘自製潛艦,其戰鬥系統由主合約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設計提供,並由中科院承接技術,依據主合約提供的設計資訊分析,可能為過去為澳洲設計裝配「柯林斯級潛艦」的改良版。
2020-10-21
蔡總統的宣示是「政治意涵」主要是說給台灣人民聽的,特別是年輕人,而嚴部長則是因應政策不得不為的「軍事緊急應變處理」,但真正苦的是第一線的「戰機飛行員」。
2020-10-13
個人很不客氣的說,現今國軍各軍種的新兵訓練中心,似乎唯有陸戰隊訓練還相當扎實,若相較於大陸大學一年級的軍訓,彼此的差異較量,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說起,更何況是台灣早已名存實亡的大學軍訓課程。
2020-10-08
近10年我海軍運用潛艦對解放軍港口進行先期攻勢佈雷的可行性極低,即「水文還境情資掌握不足、可運用部屬的潛艦和雷種數量不足、相關的佈雷訓練和經驗不足」!要強行實施能夠達成的「嚇阻性與作戰效益」亦不足。
2020-10-06
真實的「戰爭」不是打「電玩」,希望台灣的這一代上下的年輕人能「謹慎、切忌、切記」,如真有心保衛台灣,不要用嘴說,請以行動表示。
2020-09-29
解放軍機頻繁突穿海峽中線,即便短期內,兩岸尚可有所克制,各自不主動發射「第一擊」,能夠避免真實戰爭的產生;不過自此,未來若干對台灣的長期衝擊不容小覷。
2020-09-25
以軍購和建軍投資當作無敵績效,未來國防淪入惡性循環當是必然;當建軍者先期興高采烈地收割榮耀,卻不見後期維續者可能必須承受的風險、後果和淒涼,實在是短視不可取的政策操作。
2020-09-23
兵棋推演的結果,即使是「小贏」或「險勝」,就是「不能輸」甚至是「慘敗」或「全軍覆沒」,以免消息傳出影響軍隊和民心士氣,導致國軍遭到無謂的奚落或批評。
2020-09-18
對中華民國海軍戰略上的關鍵「致命點」其中之一就是水雷,且並非一般性的水雷,而是由潛艦佈放的特種水雷。其中解放軍的水雷中最為可行、效能最高、且威脅最大的,當屬「自航式水雷」。
2020-09-15
「既要我們當看門狗,卻要狗自己買骨頭,然而這骨頭還真貴」;這是台灣未來防衛上的安全困境,美國如果還把台灣當做亞太地區的重要朋友和不可忽視的戰略要地,就不能忽視台灣的困難與感受。
2020-09-07
若中國於8月演習時真的轉向奪取台灣東沙島,以非主流方式想定模擬的方式逐步推估,解放軍雖決心奪下東沙島,卻可能並不希望真的引發軍事衝突,屆時台灣前往救援的水面作戰艦,只有兩個選擇「直接先行開火射擊」或「準備接受激烈碰撞」。
2020-07-22
巴士海峽是西太平洋進出南中國海的重要「遏制口」,而巴士海峽因位處海洋黑潮南北強勁的分流,加上海底複雜地形的影響,水下流速較強且流向經常變化不定、水面則產生激浪;對於潛艦而言巴士海峽極易隱藏。
2020-07-13
北京在對台長遠的軍事戰略上已經出現轉變,有方向和目標,但方法、手段和時間尚無定論,而這個戰略轉變有兩個關鍵核心的議題就是:「阻止外國勢力援助台灣」與「攻台而不死人」。
2020-07-09
台灣2025年的首艘國造潛艦可能不具備「絕氣推進系統」系統,若第2艘或第3艘,甚至更後面的潛艦,才開始考量裝設問題,再次設計建造的時程將拉得更長,經費也會大幅升高,到時能否符合台海已經轉變的實際作戰需求,難以評估。
2020-06-17
縱觀上述日本與南韓、俄羅斯的島嶼主權衝突,日本對於南韓和俄羅斯的強硬作為,毫無反應能力與作為。反觀釣魚島爭議,台灣占有地理優勢,可是連家門口的花園都守不住。
2020-06-11
敦睦遠航支隊磐石艦爆發群聚感染,國防部第一時間有諸多疑點交代不清,卻在第一時間拔除艦隊指揮官和敦睦支隊長官位止血,引發不滿。前海軍上校呼籲,釐清真相、回歸專業才能真正保護軍人尊嚴。
2020-04-24
2025年可能發生中國以「武力逼統」或是「以武奪台」的威脅論,自2015年大選早已炒熱並非鮮事,川普當選後這幾年,美國官方或是智庫也三不五時提及此論點推波助瀾。
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