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對於軍公教的小小聲音

文/黎小軍

九三軍人節甫過,軍公教團體年年走上街頭的景象可能將成為常態,如同前十軍團第六指揮官羅際琴所言「革命民權不是上天給的,是革命與抗爭得來的」。誠此而言,當今的軍公教陸續被污名化都值得社會省思,軍公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認為,年金改革問題已經撕裂台灣的族群和世代之間。(資料照/記者季相儒攝)

▲▼ 九三遊行,軍公教勞。(圖/記者季相儒攝)

回溯軍公教改革以來爭議頻仍,無論是優惠存款利率、所得替代率與退休金採計基準等都面臨龐大壓力。最終褒貶不一的18%優存利率爭議2年歸零,所得替代率也分10年調降至60%,退休金採計期間改採退休前最後15年的平均俸額,而退休支領年齡則延長到65歲。

上述種種改變讓銓敘部評估,50年內國庫可節省約389億元,但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對此相當不滿,表示「這是公務人員制度立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反觀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卻認為新制度能夠保障新進公務員。如此改革兩樣情,反應世代差異的歧見逐漸矛盾化。

▲▼反年改團體試圖衝進台北世大運開幕式台北田徑場會場。(圖/記者李毓康攝)

▲2017台北世大運開幕式的這一夜讓人難忘,因抗議影響到開幕流程,許多台灣人都非常氣憤。(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無可諱言,年金改革引起社會嚴重的對立,無論是前政府或者當今的蔡政府都很難圓滿解決爭議,但政府在改革的力道與方向需要顧及比例原則,配套措施也必須完善。至於世大運開幕時軍公教團體到場抗議,丟臉的不只是贊成或反對軍公教改革的雙方,台灣人的國際形象走向正面或負面,都是這塊土地上的我們必須共同承擔。

放眼年輕世代,軍公教無疑是相對剝奪感的發洩來源,但我們也必須仔細冷靜思考軍公教對於台灣社會的意義,回想台灣這幾十年來得來不易的發展成果,保家衛國的前線仍然是這些默默付出的人們,尤其在兩岸走向交流開放的今天,他們仍是保衛我們這塊土地最忠貞的力量。

如今卻是士氣低迷的窘境,屆時有天真的發生動搖台灣安全的大事件,我們又要怎麼倚賴這些堅實的力量?

▼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場外的抗議。(資料照/記者黃克翔攝)

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場外抗議(圖/記者黃克翔攝)

的確有不少民眾都認為軍公教是既得利益者,在時空環境相異的今天,我們當然可以檢討與反思軍公教的福利優惠等等,但邁向改革的路途上,如同陸軍備役中將吳斯懷所言,激化軍公教族群的敵意,無疑只會導致雙方仇恨加深。而總統蔡英文也說過,要「陪著國軍一起把尊嚴贏回來」。

世大運抗議事件只是反年改白熱化的開始,反年改團體也表示未來會採取無止盡的積極抗爭,未來可預見台灣國際賽事與場合的突發事件將屢見不鮮。該如何撫平軍公教和社會大眾的衝突與傷痕,考驗著執政團隊的智慧,因為軍公教問題無分藍綠,而是台灣共同必須面對的課題。

▼軍公教在立院外抗議年改。(資料照/記者楊佳穎攝)

▲軍公教在立院外抗議年改。(圖/記者楊佳穎攝)

●作者黎小軍,八年級生,港漂一枚,喜好旅行和美食,愛玩之餘關心台灣不遺餘力,現為自由作家。本報保留刪修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