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在孩子的困擾行為裡,看見父母的責任

▲。(圖/達志/示意圖)

●洪仲清/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心理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專頁,目前人數已突破30萬。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討論,學習面對情緒,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學習在溝通中傾聽、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以及如何寬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有時候家長的耐性被磨光了,心裡的負面情緒難解,便像是認同文化中,孩子是來向父母「討債」的觀念,把孩子罵得一無是處,怨嘆自己的生命悲苦。這時候可以去體認到,家長會有雙重痛苦:沒辦法過好自己的生活,以及沒辦法讓孩子過好孩子的生活!

別急著走出來,跟著家長在負面情緒裡安住。這時候就是慢慢地聽,緩緩地回應,讓家長能把在生活中,難以盡情對人紓解的無奈,悉數交代。常常講著講著,就回到家長小時候,那時候他也沒被好好地對待,那時候很多大人的責備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恍恍惚惚間,過去與現在有著巧妙的重疊。

情緒就是這樣,給它足夠的時間,會來也會走,有匯聚也有消散的轉換。尤其得到了同理與支持之後,在心中得到了力量,凝固的開始鬆動、停滯的開始前進,內在便開始有了新的面貌。

「其實我也有不對的地方!」

不是每位家長都能走到這一步,但只要家長能給自己機會,陪著陪著,就可能走到柳暗花明。

做家長的人,心裡常常偷偷地自責著,不管有沒有公開坦承。那自責,便是痛苦的來源之一。有些人在表面上看來不痛苦,一點責任都不想負,那或許是他心裡有苦,但又不敢接觸,於是逃避,遂成了一種自我放棄。

一個孩子的行為,包括困擾行為,是由孩子的先天本性,以及後天成長環境共同影響著。而後天成長的環境,跟家長有脫不了的關係,所以孩子的行為給人造成困擾,家長常常第一個被究責,這也是自然。

「到底孩子的困擾行為,跟我有什麼關係?」

要把這個問題,放到自己心裡好艱難。所以有些家長乾脆把錯全推到孩子身上,有些爸爸則把責任全歸因於負責育兒的媽媽。大部分父母很難一時之間承擔起來,尤其情緒上常過不去,所以常常造成孩子已經有困難了,藉著困擾行為在求救了,還繼續被打壓。

不一定是父母蓄意造成的,只是有相關,這一點可以先意知清楚。如果追根究柢,父母的個性,也並非全由己意養成,像是有些人天生脾氣溫和,有些人耐心有限,有些人體力充沛,有些人只要一累就發飆…

認知到孩子的行為,跟父母如何產生關連,這便是一種負責。

光是認知清楚孩子的行為跟自己的關係,就不容易,常常要有自我成長與自我教育的努力。父母背著罪惡感,對孩子的幫助也不大,重點在於花時間精力搞清楚現況,先能接納孩子與自己,給大家一條活路,才有能量繼續走下去。

孩子的行為常能映照出父母的不足,像是有些父母連自愛都有困難,怎麼談得上多愛孩子呢?

過於嚴厲的父母,常常連自己的人際關係都有困難,更別說需要更多愛心與耐心的親子關係了。所以進一步透過孩子的回饋,去坦承自己的不足,以作為重新調整跟孩子互動的基礎,這也是為自己負責。

每個人的起跑點都不同,包括每個孩子,所以常以一種理想化的期待來要求自己,讓自己跟孩子產生挫折,不如踏踏實實從現況出發。多走一步是一步,有多少體力走多少路,我們對關係的期望越多,關係常常也越是容易崩落。

即使年紀大了之後,也可以重新開始,只要有心。

有一位老媽媽很遺憾,自己以前對女兒實在嚴苛,沒給多少溫暖的陪伴。現在孫女出生了,女兒在忙工作,她藉著照顧孫女,開始學習怎麼樣跟孩子好好講道理。不知不覺地,她跟女兒的關係,也在無形中走向和解。

願意好好建設自己的人,就能當孩子一輩子的父母,這也是一種對角色負責任的方式。

「為你好」再也沒那麼有說服力,很多作為常要小心檢視我們的動心起念。父母常有私慾,帶孩子的時候很常為了一時的方便,而沒考慮到長遠。

像是有位媽媽常在口頭上管不住孩子的時候,會對孩子說:「等你爸爸回來修理你!」

那麼,長久這樣跟孩子互動,孩子就可能學會,多堅持一點,媽媽就會放棄,於是出現了我們眼中的困擾行為。孩子覺得,反正等爸爸回來再說,那就越來越不把媽媽的話當一回事。

爸爸回來真的「修理」了孩子,是滿足了媽媽的期待,可是又損害了爸爸跟孩子的關係,長期來說,孩子心裡積累了許多負面情緒。所以有可能管教上更困難,孩子更像脫韁野馬,直到孩子離家,不管是念書還是工作,「問題」並沒有解決,只是將來會用另一種形式出現。父母常常偷偷貪圖的,就是拖到孩子長大之後,可以不必面對。

最難負的責任,就是意識與覺察。覺察自己的行為,跟自己的抱怨之間的關係,那是漫長教養工作時時刻刻得放在心上的功夫。

是負責,不是自責。坦承自己的不足,但同時沒忘記從現況往前走,而不只是在抱怨裡困守,這種態度,對父母跟孩子都會一輩子有益。

熱門推薦》
►養出不負責任的孩子會影響他一生
►為什麼要讓孩子為自己負責任?

►看更多【洪仲清】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