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曾永賢資政】張榮豐/避免台海軍事衝突?解密90年代兩岸互動往事

▲1992年9月初,筆者與曾永賢資政、解放軍總政聯絡部長葉選寧(前排自左一至左三)前往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辦公室途中。(圖/翻攝自Facebook/張榮豐)

●張榮豐/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12月4日獲悉,我人生中的三大導師之一-曾永賢資政於12月3日晚上以97歲高壽仙逝。驚悉他的過逝,前塵往事湧上心頭,內心激動徹夜未眠。我和曾資政曾在總統府朝夕相處十多年,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為國家執行過多次任務,都能不辱使命。

1988年1月13日經國先生過世,李登輝先生接任總統大位,那年9月李總統組建總統幕僚團,由張京育先生主其事,郭岱君小姐擔任幕僚團和總統之間的聯絡人,我和曾資政初識於幕僚團的大陸小組。

1990年在我即將赴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任博士後研究員前夕,曾資政通知我李總統要我到總統府工作。此過程中發生一個波折-當時的國安局長宋心濂認為我和「黨外人士」來往密切,而且常在漁村、農村活動,有安全上的顧慮,力勸總統不要進用。但在李總統的堅持,與曾資政擔任「保證人」的條件下,我最終還是成為李總統的幕僚,從此開啟了我和曾資政長達十多年的共事生涯。我和曾資政的辦公地點,在總統府三樓310辦公室,是原蔣經國總統的幕僚辦公室,對外名稱為「國統會幕僚小組辦公室」。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國際上發生1989年「柏林圍牆倒榻」事件不久,中國本身不只經濟改革陷入停頓,還剛經歷了「1989年政治風波事件」,中共政權正處於高度戒備、防衛的狀態。

而台灣則剛結束強人統治,李登輝政權還正面對非主流勢力的反撲與奪權,以及國內千頭萬緒的民主改革。李總統當時的策略,是任內不主動處理統、獨問題,因為無論國際或國內都缺乏解決統、獨問題的條件。所以任何統獨的爭辯,都將浪費寶貴的時間,而是將全部力量集中在推動台灣的民主改革。這和鄧小平主張「不爭論」,全心全力發展經濟的精神完全一致(註1)。

▲1992年9月初,筆者(左一)與曾永賢資政(左三)在「聽雨軒」前留影。(圖/翻攝自Facebook/張榮豐)

所以當時兩岸的基本態勢是:兩岸分隔已超過四十年,彼此完全沒有互信基礎。同一時期,台灣正為政治民主,大陸則為經濟發展,各自心無旁騖地進行著改革。

當時民主改革最大的障礙,就是臨時條款下的「動員戡亂」體制。一般人忽略「動員戡亂」體制固然使蔣氏父子取得對內專制統治的「正當性」;但它同時對兩岸則起到隔絕人員來往、斷絕經濟交流的作用。

李總統啟動民主改革的第一步是將國會的選舉權還給人民。而這就需要終止「動員戡亂」體制,來為廢除「萬年國會」掃除障礙。但終止「動員戡亂」體制,將帶來一個後遺症,那就是台灣對大陸的門戶將因此洞開,人員往來、經濟交流也將隨之擴大。更嚴重的是國內統、獨議題的爭論也可能更加尖銳化,並摻雜了對岸的元素。

統、獨爭議的兩岸化,首先出現的亂象是兩岸之間「密使滿街走」。一時之間台灣的失意政客、幫閒文人、無聊學者,「社會賢達」,絡繹於北京途上。

這些「密使」以魯仲連或季辛吉自居,用個人意識形態創造簡單、抽象的名詞,企圖解決一個背後涉及複雜國際因素;而且多年來無解的兩岸議題,並熱心地向中南海的領導人「獻策」。

這樣的現象若只是讓對岸領導人上當受騙(例如沈誠事件)也就罷了,但若導致更嚴重的狀況,例如造成雙方誤判,甚至可能引發軍事衝突,將使台灣陷入不必要的危機,也會干擾台灣民主化工程的推動。

因此李總統在宣布終止「動員戡亂」體制之前,必須在統、獨爭議以及兩岸之間建立一道防火牆,那就是「有條件、有階段,沒有時間表」的「國家統一綱領」,以落實「不爭論統獨、全力進行民主改革」的策略。順此脈絡,李總統1991年3月14日通過國統綱領後,緊接著在4月30日宣布終止「動員戡亂」體制,開始推動國會全面改選。

除了建構國統綱領這道防火牆之外,面對兩岸之間「實質敵對」的關係,如何進一步維持一個薄弱互信的穩定關係,以保證台灣民主改革能夠順利進行,也跟著提到日程上。而這就有賴於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管道,並隨著民主進程,逐步讓溝通管道制度化,並受民意監督,往後的辜、汪會談、海基、海協的制度性協商,皆濫觴於此,這是後話了。

在上述背景下,1992年初曾資政以其豐富的中共研究經驗,並透過關係,和對岸總政系統取得聯繫;1992年8月31日在時機成熟下,我和曾資政銜命,由台灣抵達香港,在香港過一夜後,隔天搭船抵達澳門。過拱北關後進入珠海,總政聯絡部長葉選寧派員在關口接待。

▲時任總統府資政曾永賢(左)與解放軍總政聯絡部長葉選寧會談。(圖/翻攝自Facebook/張榮豐)

9月2日飛抵北京住進中苑賓館的「聽雨軒」,當天深夜化名岳楓的葉選寧和我們談了三個多小時,從他父親葉劍英和國民黨的淵源(擔任過孫中山先生警衛營長)談起,談到台灣去了許多自稱代表各個勢力的人,他們不堪其擾,因為搞不清楚是真是假。談到這裡,有個小插曲,葉半開玩笑問我們:「你們代表李先生嗎?是否有任何信物?」;這時曾資政也半開玩笑回答:「我想如果周總理還在世,應該不會問這個問題,以你們單位的能耐應該知道我們是誰」,說完大家哈哈大笑。

葉選寧平易近人,頗有江湖人的瀟灑勁兒,乍看似乎有些粗枝大葉,實則精明幹練,政治水平不差。

9月3日16:20在葉選寧安排下,見到時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組長,也是國家主席的楊尚昆。見面地點在「國際友好協會」楊的辦公室,他還向我們特別介紹說;「這是蔣委員長行營的舊址」。

該次楊的談話有幾個重點:

一、我們應該不談兩岸是什麼關係,先搞一些實際的事。

二、先建一個渠道,可以彼此交換一些看法。現在雙方沒有渠道,就有許多謠言,就有許多政治騙子,這樣的人不少,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嘛。

三、雙方傷感情的話少說,吹牛皮的話也少說,天天罵娘,朋友就交不成了嘛!

四、你們從美國買F-16戰機,沒有必要嘛…不過台灣外匯多,你們的錢要怎麼花,我們也管不著。

五、希望我的這些意見,你們回去向李先生表示,以後有什麼事就找他(手指著葉選寧),我們都稱他葉老闆。

▲1992年9月初,總統府資政曾永賢(左)與前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會談。(圖/翻攝自Facebook/張榮豐)

這次北京之行,開啟了兩岸長達八年之久的私下溝通管道,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才正式中斷,其間經歷過1995、96年解放軍的飛彈演習、1999年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等事件,這個管道也起到部分減少誤判的作用。

葉選寧先生已於2016年7月過世,如今曾永賢資政也已往生;茲以此文紀念他們兩位,兼記這段往事!

註1:1992年春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說:「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

熱門推薦》

►美國通過《2020國防授權法》,將使台灣選情更加白熱化?

►國安威脅多元化?大選特勤「安維七號」結訓典禮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