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群體免疫」不可行?醫:新冠病毒會變異!

● 吳昌騰/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比起群體免疫,疫苗才是正解。

英國「群體免疫」可行嗎?醫護人權首當其衝

英國專家希望的群體免疫,真的能夠控制新冠病毒嗎?截至17日,英國新增407例確診,創單日新高,累計1950例確診個案,共60人不治。

英國首相強生承認:英國疫情第一階段「遏制階段」,已經失敗,進而直接轉入第二階段「拖延」。

他的「戰鬥計劃」分為遏制(Contain)、拖延(Delay)、研究(Research)和緩和(Mitigate)四個階段。

首相強生又說:「我必須告知英國公眾,更多更多的家庭,得做好失去所愛之人的準備。」

▲英國首相強生(Borris Johnson)要國民「做好失去摯愛的準備。」(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同時使出絕招,積極推行「群體免疫」政策!此言一出,引起了軒然大波。

3月13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主編、英國皇家醫學科學院院士Richard Horton,在推特上公開表示,英國政府這是在和公眾玩「輪盤賭」。他指出,「群體免疫」一旦實施,醫務人員將首當其衝

WHO發言人Margaret Harris同樣對「群體免疫」有所質疑。她表示,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很短,目前的研究還無法掌握其免疫學方面的特點。

群體免疫的意義

什麼是群體免疫呢?事實上,「群體免疫」的概念,其實來自於描述疫苗的保護作用。 但是目前沒有疫苗,要群體免疫,只好先讓大家先被感染。

那必須多少人被感染?那我們就要算「必須免疫的人口臨界比例」( critical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即Pc = 1-1/R0 。

假設按照新冠病毒的R0=3來計算,R0=3就是一位感染者,不經干預的話,平均要傳染3人。

理論上,如果形成群體免疫,需要人群中超過67%(1- 1/3)的人形成免疫(也就是2/3的人被感染後,並獲得免疫),感染者可以造成的傳染人數才會小於1人,這樣會導致R0<1,流行病就得到了控制,群體就形成了免疫。

▲群體免疫。(圖/陳建仁臉書專頁提供)

根據計算,我們要形成群體免疫,則需要67%的人獲得免疫(英國首席可科學顧問說至少得60%),而且這個67%是屬於被感染後康復了,有抗體且沒有傳染性的人群。

先不說形成群體免疫的可能性,就以英國6400萬人,需要被感染約4300萬人,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1-2%,就意味著可能需要付出43萬-86萬人死亡的代價。

這樣的生命代價,是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絕對是不忍直視的。

最後,就算能形成群體免疫,大部分人免疫了,但是新冠病毒還會變異。這次的抗體,對於新的新冠病毒類型,沒有用啊,就像流感一樣,每年都得打疫苗預防當年流行的病毒株。

當已形成群體免疫後,新冠病毒又變異了,你也已失去所愛之人,你說你想不想哭?

總之,從以上分析,選擇直接「躺平」,靠「感染形成群體免疫」是行不通的。

比起群體免疫,疫苗才是正解。

熱門點閱》

►  別被新增二三十例嚇到 醫:撐過逃難潮 醫療可負擔

►  未來28天防疫關鍵!醫:負壓病床不到400 1萬多人曾旅外

►  員工說謊 返國害全公司被隔離 雇主怎麼告?

►  姚孟昌/討論「禁師生出國是否合理?」法律系學生要務實點!

►  德國確診高達六千!旅德作家:政府不建議人民戴口罩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