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服務業如「慢性殺手」政府應先續命 再談振興

● 李培芬/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

新冠肺炎持續發燒,最糟的狀況已經出現,疫情無望在3月底前結束,隨著疫情期的延長,對於商業服務業而言,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持續備戰。影響絕對不會像SARS一樣,一季就過去!

繼協助業者爭取防疫專用口罩,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參與由經濟部所召開的「內需型產業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產業關懷座談會」,由沈榮津部長主持,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列席,其中商業司李鎂司長與陳秘順副司長,站在產業抗疫、協助商業的最前線,正快速研擬相關協助措施。

緊隨航空、旅宿業之後,新冠疫情對於商業服務業所產生的影響與衝擊,無疑是巨大的,商業服務業直接面對營收減少的困境,受影響的程度,一般在二到五成之間,個別嚴重者,甚至出現停業與倒閉。

▲32.8%民眾認為疫情對所在企業(或行業)未來影響很大,企業經營將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倒閉。(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商業服務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現金儲備至多維持兩到三個月,營收減少彷若慢性殺手,正啃蝕著企業日漸短少的現金。但仍有許多企業堅持「四不」,即不減薪、不裁員、不放無薪假、不暫停營業,繼續咬牙苦撐,與同仁、廠商站在同一陣營,亟需支持。

商業服務業中規模較大的連鎖業者,甚至呼籲政府優先將資源用來搶救新創事業,優先保活、續命,維持創業、創新的產業動能。面對這一場世界性的挑戰,政府與產業必須拿出行動,將紓困的資源真正送到企業手中,相關共度疫情難關的議題有七:

一、集中資源,讓更多企業續命

無論是600億,還是1000億特別預算,應集中資源於疫情持續期,先續命保活,再談恢復期的振興。

二、政策勿傾斜,以受創重者優先

透過報稅資料評估企業受影響程度,分級給予紓困支持,中小企業、中大企業、商圈夜市都重要,切莫只給會哭的孩子。

三、防疫支持與重點獎勵

企業用於抗疫的投入,如:環境消毒、額溫槍、防疫用品、視訊會議…等,應列為減稅項目。對於「四不」企業給予獎勵措施。

四、政府帶頭示範降低產業成本

企業營收降低的同時,等於成本攀高,政府應帶頭示範,公部門商場、會展中心減租或延後使用,另研擬相關租稅減免或分期課徵,而近年不斷調升的基本工資應凍漲。

▲疫情衝擊商業,業者指出,政府應先幫助企業度過疫情,再談後續振興。(圖/記者張一中攝)

五、因應疫情需求,放寬環保法規

因防疫衝擊,消費者心理需求一次性餐具,因此相關環保法規應在疫情期適當放寬。另針對提供一對一服務的人員,應給予防疫口罩配給的支持。

六、虛實整合降低疫情衝擊

補助商業服務業加快虛實整合的腳步,應用電子商務與外送平台服務,進而補助業者自組外送平台與自建電子商務網站。

七、擴大內需為先,積極促進產業聯盟

全球疫情蔓延熾熱,歐美各國相繼宣布進入緊急時期,觀光客消費已不可期,唯有加強內需,組成產業聯盟,推動客源交流、顧客深耕等內需型行銷布局,方為正途。

誠如全國商業總會許舒博副理事長所言,疫情尚未過去,談振興、恢復言之過早,應亟思如何協助企業度過疫情難關、共同抗疫,才能切中需求。

以行動支持商業服務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度過產業難關,政府必須抓對藥方!

熱門點閱》

►  名家看民調》莊奕琦/疫情最大的殺傷力 當高階人才大量傷亡

►  鍾文榮/「服務業」最快受害 疫情擊垮經濟流動性

►  不要趴趴走!醫護傷亡最重 義醫院20-30%醫護被感染

►  劉大年/疫情使外銷受阻 須避免農產品價格崩盤

►  員工說謊 返國害全公司被隔離 雇主怎麼告?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