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疫苗的不只台灣!心嚮「善良、勇敢、心懷感恩」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你還有餘力,與其每日揪著心在想「這一切到底是誰的錯」,不如來想想「我們還能夠幫助誰吧」?

●凱森/外配與台勞。Kas & Caz 的。北歐人參/流浪到瑞典的紐西蘭律師

看台灣這陣子吵疫苗吵得不可開交,在身處歐洲重症區兼AZ疫苗研發國之一「瑞典」,且已經和嚴峻疫情艱苦奮鬥一年多的我們眼裡看來,真的難免有點平行世界的感覺啊!

看著看著,筆者都不禁懷疑, 一堆人是不是真的覺得,只要政府不怠惰、早點下訂單,疫苗應該早八百萬年前就已經送到家門口啦?

▲AZ疫苗。(圖/路透)

等待的不僅有台灣

事實上,全球很多災情比台灣嚴重許多的地方、早在疫情初期就簽好足額或超量訂單的國家,至今都還在等疫苗啊!也有一些國家,早早就下了訂單,卻在上飛機前硬生生被擋下的,例如:今年三月義大利阻止AZ疫苗出口到澳洲的新聞,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吧?

台灣民眾或許不太清楚,大家在說的「AZ」(AstraZeneca,即阿斯特捷利康),其實是一間瑞典跟英國合資的公司。早在疫情最初期,當地新聞就大肆報導著「瑞典政府與AZ簽訂協議,保障疫苗研發成功後會優先足量供給瑞典」的消息;而美國輝瑞(Pfizer)跟德國BNT(BioNTech)合作研發的那支「近來被台灣大眾捧上天」、「非BNT不要」的珍貴疫苗,近來的輿論也吵翻天,好像「台灣都是因為意識形態作祟,才無法取得BNT疫苗」。

在此,筆者想討論的,並非「台灣針對國際大廠疫苗的採購流程、門檻、接洽對象,或是由誰去代表採購」等,這些近日引起國內民眾莫大關注與爭論不休的問題,但想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身為這兩支疫苗主要研發國之一的「瑞典」及「德國」,現實中一樣面臨著疫苗供貨量不足及施打進度嚴重遲延的困境。

瑞典與德國,兩國本身都屬於深陷疫情超過一年的重災區,在Covid病毒的重創下,非但其民生經濟受到重大影響,人民死傷也不在少數。

以瑞典來說,一個總人口僅約千萬的國家,自去年初爆發本土感染後,截至今日,累計確診人數已經破百萬,超過總人口的一成,累計死亡人數更是超過一萬四千人;而總人口八千三百萬的德國,至今,累計死亡人數也已經逼近九萬人。

而這兩國,均於去年十二月就全面、陸續開打數家國際大廠的Covid疫苗,過程中,兩國政府也幾度大拍胸脯表示:「目標是讓所有成人在今年六月底前完成疫苗接種」。但,現實上的進度卻是如何呢?

▲疫苗接種。(圖/路透)

從去年三月疫情爆發至今,在瑞典家中已經自我封閉、關了一年多的太太跟我,跟眾多在德國經歷超過十五個月數度封城的朋友們,到現在,筆者寫著這篇文章的這一刻,也都還是絲毫不敢鬆懈、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與身邊的家人,耐心等待著一再delay、遙遙無期的疫苗接種進度。

以瑞典來說,在疫苗全面開放施打近半年後,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1日為止,也只有18.2%的成人(十八歲以上)已經完成兩劑疫苗的接種。日前,才剛剛開放到1976年前出生的人,得預約施打第一劑疫苗的階段。我們也很難預測到底要還要等上多久,才會輪到我們的年齡族群開放接種第一劑疫苗。此外,在瑞典,民眾亦沒有自由選擇疫苗廠牌的權利,而是依照個人年齡、相關病史及其他潛在風險因素,來決定每個人被分配施打的疫苗。(瑞典目前有提供施打的疫苗品牌是「AZ」、「輝瑞/BNT」、及「莫德納 Moderna」)

近來也有陸續聽聞,在瑞典某些城市,即便是身屬已經開放施打疫苗的年齡族群,依然非常難預約到任何近期內的施打時段,可說是一位難求。

大概就是類似線上刷米其林餐廳搶訂位的概念吧,或是需要跑到偏遠的城市才有機會較快排到空檔。而身為紐西蘭公民的筆者母親,已經超過65歲,同時身屬高風險族群(有重度氣喘及肺炎病史),為一般民眾中施打順位相較優先的族群,現在也還是乖乖在紐西蘭家裡蹲、耐心排隊等候疫苗通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輪到她。

▲不知道何時能打到疫苗,只能在家等待。(示意圖/Aruba提供)

那,到底為什麼,台灣的眾多鄉民跟名嘴好像都覺得只要彈個指,疫苗就會從天上掉下來?難道當真以為這個世界是繞著台灣轉的?

況且,台灣之前明明有AZ疫苗的庫存,公費優先順位的對象卻沒什麼人要打。媒體與名嘴大肆渲染相關疫苗極為罕見的副作用,使得許多民眾對AZ疫苗心存懷疑、百般嫌棄,甚至將其斥為次等貨,不願施打。坊間亦有各種陰謀論到處流竄,動搖人心。

直到疫苗擺到快過期了,政府開放讓民眾自費施打,很多人還是不屑一顧,認為台灣很安全,自己應該要有挑疫苗廠牌的本錢,施打意願極低。現在碰到本土疫情爆發了,才開始爭先恐後。

在疫情升溫的此刻,面臨疫苗供不應求,許多民眾與名嘴開始憤怒地怪罪政府防疫不力、不夠超前部署、慢三拍、草菅人命,彷彿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但此同時,大家是否也該想想,是不是也是自己在安逸的生活下,漸漸失去了警戒心,不夠有遠見,錯估了世界情勢,也輕忽了病毒至今還在島外各地肆虐、奪取人命,且全球疫苗供貨依然緊繃的現實?

▲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前,台灣防疫成績斐然,也因此許多民眾開始鬆懈。(圖/記者周宸亘攝)

莫忘曾經的努力與過去一年得以安心生活的奢侈

這陣子以來,筆者看到台灣新聞下各種「幸災樂禍,笑政府過度自滿、終於破功云云」的酸民留言,實在是感到十分心痛。

同時,筆者也感到相當疑惑,在這場全球都延燒了一年多、死傷無數的戰役下,那些覺得台灣防疫做得很糟的台灣人,到底覺得自己是憑了什麼,可以得到過去一年半的正常生活?是我們真的有超強基因突變、神功護體,還是因為小時候有打卡介苗奇蹟奏效(苦笑)?

難道不正是靠著「政府、辛勞的防疫團隊及醫護人員齊心齊力守住防線,加上民眾自律、全民抗疫」,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撐到今天?就算是爆發出本土疫情的現在,過去幾週以來,客觀來說,我們都還是守得很了不起耶!回頭看看,歐美多少國家都是從爆出第一個本土確診案例,瞬間飆到單日確診人數破千、單日死亡人數破百不過短短數週的?

大家想想,如果台灣在去年初,第一時間就跟全球一起捲進這場風暴,是不是就覺得一切在所難免,跟著其他國家一起焦頭爛額,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但,正因為偷得了一年半的正常生活,反倒讓我們認為,過去一年的防疫成功與得以安心生活的奢侈,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呢?

▲在混亂中找到新生活的平衡,越能走得遠。(圖/凱森授權使用)

當個 「善良、勇敢、心懷感恩」的人

在這個艱難的時候,正是需要比氣長。越快踩穩腳步,在混亂中找到新生活的平衡,越能走得遠。

這病毒確確實實在考驗人性,我們都還記得災難片內總會有些人爭先恐後地推擠著,大聲謾罵、踩著別人的屍體第一個要跳上救生艇逃走吧?當警鈴響起的時候,亂了手腳的時候,也別忘了我們現在的每個行為、說出的每句話,也都是有人睜大眼睛在看著,甚至會以各種形式被紀錄下來、流傳下去的。

或許,同島一心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島上的人從來沒有真正的一心過。但,至少,讓我們「Be kind, be brave, and be grateful」,照顧好自己與身邊的家人,作好長期抗戰的身心理準備。

也請記得,當我們宅在家白天工作、下班追劇兼防疫時,有多少人是沒日沒夜的在第一線作戰,包括,每一位辛勤不懈、從第一天就擋在前線守護著大家、戰鬥至今的「防疫人員」、「醫護人員」、一直以來都很辛勞的「警消人員」,還有,那些為了維持社會基本運轉、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在家躲病毒防疫的「各行各業人員(包含大眾運輸、基本民生供給及服務業、外送人員等)」。

沒有誰因為選擇了一個職業,就應該要比別人更無私、更勇敢,拼上生命、站在第一線為了他人而戰。正因為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所以才更顯得偉大。

這些人,比誰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敬重與體諒,更沒道理承受民眾的酸言酸語、無端猜忌與言行排擠。

▲台灣本土疫情升溫,對第一線醫護造成龐大壓力。(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林敬旻攝)

最後,筆者想跟大家說,面對疫情的洶湧來襲,讓我們放下情緒,或者,還能向他人伸出援手。

如果你還有餘力,與其每日揪著心在想「這一切到底是誰的錯」,不如來想想「我們還能夠幫助誰吧」?

就算是幫家裡的長輩網路採買、安裝神來也麻將,讓他們不要到處串門子趴趴走、暴露在沒有必要的風險中,或是幫獨居的鄰居老人、要照顧幼兒猛獸出不了門的朋友採購民生必需品等等都好。

如此,大家絕對能夠打從心底得到,比起「成天守著電視、手機、電腦看新聞」或「看各家網紅名嘴嘲諷謾罵」,更多更多的快樂與心靈救贖,真的。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外配與台勞。Kas & Caz 的。北歐人參」臉書。

熱門點閱》

► ET民調》曲兆祥/中央處置疫情毫無章法 疫下政治人物聲量大翻轉

► 王志鵬/一人染疫、全艦無異 唯有全面普篩才能抗疫

► 疫情下心聲》危機就是轉機 咖啡店的溫度如何維持?

► 疫情下心聲》疫情讓時間變慢 生活原來這麼多彩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