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心聲》危機就是轉機 咖啡店的溫度如何維持?

我們想讓你知道…咖啡店業者需要思考,除了自己的本業外,我們能如何跨足到不同領域?

▲ 疫情衝擊餐飲業,咖啡店的下一步在何方?(圖/小玉提供)

● 小玉/咖啡店業者

自從5月爆發疫情,許多餐飲業叫苦連天,許多人的店不是已經倒閉,就是正在苦撐。從賠錢的角度,業者當然會覺得經濟受到「重創」,但我認為,這對咖啡產業來說,卻是個機會。疫情讓咖啡業重新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

咖啡店一個月賠14萬 房租是沈重負擔

我在台北創辦了三家咖啡店,這三家店座落在住宅區和文教區,他們各有各的特色,對於同仁,我也是把他們當家人看待。

在疫情期間,我底下的咖啡店,每個月營業額只剩下10萬元。但是,一家店的店租10萬起跳,三位正職員工的薪資,加起來14萬起跳,因此我一家店,一個月至少賠14萬。我們非常努力不要去動員工的薪資,但是薪資和房租,卻是咖啡店最大的支出!

我很感恩我的房東,願意讓房租降價到一半,但在市面上,其他業者就未必像我幸運,很多房東都不願意降租。

外送平台抽成大 員工「親送」服務更加值

在疫情期間,因為店家不能內用,必須外帶或外送。有商家改成跟外送平台合作,但那只是為了打知名度。對真正在乎食材品質的店家來說,外送平台抽成太多,每100元會抽30元,若跟外送平台合作,利潤會被吃掉。因此就有業者,最後只外送飲料,不送食材。

我們咖啡店平常有販賣輕食,在疫情期間我們也有推出鄰里外帶的簡餐。在外送部分,我們透過讓員工「親自」送給客人的方式,維持咖啡館的溫度,讓服務更加溫暖,在疫情的非常時期,拉近人心的距離。

危機就是轉機!咖啡店如何跨足不同領域?

這個疫情,不知道還要蔓延多久?我認為,在這個危急的時刻,咖啡店業者需要思考,除了自己的本業外,我們能如何跨足到不同領域?我們能否換個角度思考,就是我們能如何幫助更多人有平台可以發展?例如我的咖啡店過去曾跟民間團體合作,提供二度就業的家事人員職業訓練的機會。

政府為了挽救經濟,提出紓困4.0,補助每月員工2萬的薪資。但我也期望政府,除了協助青年創業外,能否協助中小企業轉型,讓大家能跨足不同領域或異業結盟。在跨界部分,我目前也正在摸索中,我相信當人們願意勇敢嘗試新事物,總能為事業帶來一些機會。

熱門推薦》

► 陳建煒/國產疫苗是否有效需要實證數據 控制疫情不能靠妄想

► 劉宏恩/國產疫苗為何採取比歐美寬鬆標準?政府應公開說理

► 防疫卡在「沒效率的資訊系統」!浪費人力登錄資訊、醫護打不到疫苗(葉肇元)

► 口頭疫調會隱瞞但病毒不會!台灣應借鏡英國積極分析「病毒基因序列」(葉庭育、黃韻如、鄭如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聽Podcast掌握美國及國際局勢
Apple:https://apple.co/3ibJl8F
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