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對公司新派任的任務感到不耐,不如立即著手,將獲得意想不到的寶貴經驗。(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 郝旭烈/大亞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
服完兵役之後,進入職場不到一年,我開始擔任公司內部專案經理的角色。事實上,我們那個單位大概五、六個人而已,部門本身在公司的職務定位,就是協助企業內部不同部門改善各種專案。
進入公司一年不到就擔任專案經理,與其說我本身具備專案經理的特質,倒不如說是透過持續不斷地訓練,讓我理解專案經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然後在整體行為和心態模式上,養成一位專案經理必須具備的特質,這說法還比較符合當時我的實際情況。
記得那個時候,我的老闆,也是訓練我們成為專案經理的頭兒,最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就是這幾句話:
「想那麼多幹嘛?說『好』,去做就對了。」
「不要老愛出鋒頭,把功勞讓給別人,要不然誰願意幫你?」
「哪有什麼不會的?不會?那就去學啊!」
記得研究所畢業的時候,一位學長給我的畢業贈言是: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最好?」
「『跟對人』這行最好。」
當時聽到學長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心中並沒有太多感受,可是多年之後認真回想起來,一開始進入職場的時候,就遇到一位好老闆,幫著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真的比進入一個好產業賺很多錢還要重要。我很幸運,在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就「跟對了人」。尤其是,我老闆一天到晚喋喋不休的幾句口頭禪,後來認真思考起來,還真的就是培養一名專案經理必須具備的三個重要的特質,也可以說是思維模式:
一、願意:擁抱不確定性,接受挑戰
二、利他:善於幫助他人,成全他人
三、好奇:喜歡解決問題,樂於學習
願意——擁抱不確定性,接受挑戰
「想那麼多幹嘛?說『好』,去做就對了。」
說實話,以前一開始聽到老闆這麼對我說的時候,一整個心裡就是想:「XX的,你又不是我,你叫我說『好』,去做就對了?問題都是我在處理,麻煩都是我在承擔,然後你身為老闆,閒閒坐在辦公室裡沒事,就可以享受專案成果,說到底,到底是我好?還是你好?」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這種場景很感同身受?沒錯,就是因為問題是專案經理處理,麻煩也是專案經理承擔。所以,當我說「好」的那一剎那,所有的經驗就在我身上開始累積、開始發酵。所有專案當中原來想像的「不確定」,在我著手處理問題和承擔麻煩之後,一點一滴的變成「確定」。
▲當收到新工作不情願時,不妨思考這項任務可以為你帶來哪些好處。(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如果沒有那聲「好」,沒有那個「願意」,後面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與我無關了。因為原來在我心中的那些不確定,在我放棄了「願意」、放棄了經歷,永遠都是「不確定」,絕對不會成為我的「確定」和寶貴經驗。所以說第一份的工作養成,真的非常重要。後來就算離開了這個以專案主導的團隊,說「好」還有「願意」的習慣,似乎也珍貴地建立起來了。
接下來的職業生涯裡,不管是新的工作地點、新的職務、新的產業領域、新的麻煩、新的問題,我習慣性不讓自己拒絕,先在心裡說聲「好」,接下來再認真去想該怎麼做,只要有什麼想法就行了。這也讓我想起在大陸工作的時候,聽到兩句順口溜: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回頭再看看「願意」這個思維,特別心有戚戚焉。寫到這段的時候,還突然想起來,以前老闆常常另外說到的兩句話: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老狗,變不出新把戲。」
想到他常常戲謔地告訴我們,別把自己搞得這麼高貴,別倚老賣老,把自己放低一點,把自己當新人,這樣才能夠學得多、會得多,也能有更多新把戲。
願意,是一種「內在驅動力」。這種力量,遠比外在權力指派,更容易成為推動自己做事的持續動力。也許很多人像我一樣,一開始接收到任務的時候都是百般不願意,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或許我可以分享一個小秘訣。
那就是,每當直覺上心不甘、情不願接到工作的時候,試著拿起紙筆,硬生生地思考這個工作可以帶給你的「10大好處」,(寫不出10個,寫3個5個也行)振筆疾書拼命寫出來。然後,每天早、中、晚看個三遍,相信不用一個禮拜,你就會慢慢開始喜歡上這個工作,而且做得比別人來得帶勁、來得好。
好處讓自己願意,願意讓自己喜歡。讀完這個章節之後,今天不妨就拿一個你接到的任務,試著做做看。
好處讓自己願意,願意讓自己喜歡。
▲郝旭烈所著,《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商業周刊出版。(圖/商業周刊提供)
熱門點閱》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想那麼多幹嘛?說「好」,去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