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友好無止境? 兩岸維持現狀最符合俄國利益

我們想讓你知道…維持現狀及中方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將符合俄羅斯政治菁英在外交和軍事等各方面的盼望。

▲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兩岸再度迎來關係緊張的時刻。(圖/總統府提供)

● 波格丹(Bogdan Klimochko)/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助理、政大外交系博士生

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以來,越多國家承認北京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與此同時,自共產黨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爭取政權以來,國際關係中一直存在所謂的「兩岸問題」或「台灣問題」。事實是,中國共產黨主張,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中華民國政府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擁有自己的領土、法律體系和國家軍隊。 這種分歧成為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而且導致了多次的台海衝突(1954~1955、1958、1996)。 2022年8月,兩岸再度迎來關係緊張的時刻,原因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

北京的反應很迅速,8月5日,中國外交部宣布了對美國的八項反制措施。 就台灣而言,北京還採取了外交、貿易和經濟的制裁,並宣佈在台灣周圍進行軍事演習。 當時北京受到不少國家的批評與指責,但俄羅斯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支持中國,並稱裴洛西的訪問是刻意挑動緊張局勢。

俄羅斯未完全採取中國期望立場

在此背景下,加上俄羅斯作為國際關係主要行爲者。顯然,中國政府希望能在「兩岸問題」上獲得俄羅斯在外交和軍事兩個面向的支持。在外交領域上,中國期望俄羅斯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並支持北京在國際上孤立台灣的作為。克里姆林宮在這一方面沒有採取相同的立場,但同時也未支持台灣提升其國際地位。這反應在1994年台灣發起加強其國際合法性的運動時,俄羅斯持續投票反對將台灣代表權列入聯合國大會議程的提案;2000年在沖繩舉行的G8高峰會,俄羅斯也將「台灣問題」從議程中刪除。 因此,中國並不期望俄羅斯在「台灣問題」上提供比既有更多的外交支持。

▲中國期望俄羅斯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並支持北京在國際上孤立台灣的作為。克里姆林宮在這一方面沒有採取相同的立場,但同時也未支持台灣提升其國際地位。(圖/路透)

俄中軍火貿易密切 也舉行聯合軍演

然而,對筆者而言,軍事領域相較外交領域則有更大的變動性。 為解決台灣問題,北京原則上採取以和平手段解決,但也不排除軍事手段。 於是,2022年8月10日,就在新一輪台海緊張局勢之際,發布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 在這份文件中,中國領導人重申其武力兼併台灣的決心。在軍事衝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PLA) 勢必需要在該地區對抗美國的軍援,因為華盛頓顯然支持台北,這反應在華盛頓多次承諾會防止中國對臺採取敵對行動。但一旦兩岸軍事衝突爆發,中國軍隊可能採取的行動將包括:(1)阻止美國介入衝突;(2)防止美國進入作戰空間;或(3)在戰鬥中擊敗美國。為此,中國需要強大的空軍和海軍。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正竭盡全力確保能在這些領域保有優勢。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計算,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武器中,以軍用飛機、反艦導彈和軍艦為主。

俄中軍事合作不僅限於軍火貿易,兩國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在聯合聲明中,雙方宣佈演習的防禦性質,主要目標之一是確定參與國軍隊能保持協調一致。 但如果我們著眼於演習的地理位置,以及涉及的軍事裝備,不經讓人懷疑軍事演習的本質極有可能不僅限於防禦性質。 因此,美國學者任雪麗(Shelley Rigger)指出,2005年在山東半島舉行的首次俄中演習中,雖然宣布了很多目標,但對於中國來說,主要的目標是展示其鎮壓台獨的決心和能力。當時的演習目的雖以反恐爲主,但演習中的行動,包括兩棲登陸和海上攻擊等,這些行動顯然與台海衝突較為相關,而不是與反恐有關。

▲▼中俄海軍在太平洋海域聯合巡航。(圖/翻攝自央視軍事)

▲中俄海軍去年12月21日至27日展開「海上聯合-2022」軍演。(示意圖非本次軍演相關圖片/翻攝自央視軍事)

最近一次於2022年9月上旬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舉行的 Vostok-2022 軍事演習在本質上也是防禦性的。但同時許多俄羅斯專家也認爲,演習具有特殊政治意義。在這方面,中國媒體對演習目標的報導很有意思。新華社援引中國國防部的聲明說,目標之一是加強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的能力。所謂的安全威脅大體上可分爲傳統威脅和非傳統威脅兩種。 傳統威脅是軍事政治性質的威脅,而非傳統安全威脅包括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等三股勢力的威脅。 據中共領導層,中國正在面臨台灣分裂勢力的威脅。 因此,中國解放軍參與本次軍事演習,體現了北京對抗來自台灣非傳統威脅之對策,並且證明其武力係針對台獨份子而非台灣民眾。

俄中實際上沒有共同軍事同盟條約

俄中軍事合作的另一個可能發展方向是建立軍事同盟。 至少在西方和俄羅斯媒體中,「軍事同盟」一詞被頻繁地用來描述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關係,因此若台海發生軍事衝突,莫斯科一定會協助北京。事實上,雙方並沒有共同「軍事同盟」條約。2001年當時是普丁總統與江澤民主席簽署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並不包含強制簽署國提供軍事援助。 儘管如此,西方國家專家與學界普遍認為,中俄關係已經達到軍事同盟的程度。譬如,美國分析家費雪禮(Richard D. Fisher)在接受《自由時報》採訪時談到俄中合作,並認爲俄羅斯極有可能參與台灣海峽軍事衝突。在他看來,美國及其在亞太地區的盟友應該在台灣海峽作戰的戰略上加以考慮來自俄羅斯的攻擊。

▲美國分析家費雪禮認爲,俄羅斯極有可能參與台灣海峽軍事衝突。(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俄中幾乎不可能締結軍事同盟

然而,在筆者看來,兩國締結軍事同盟是幾乎不可能的一件事,因為對於莫斯科和北京而言,正式的軍事承諾將有如虎尾春冰。 締結軍事同盟將意味著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嚴重惡化,因為該同盟將針對的對象很明顯是美國。此外,北京將有義務在烏克蘭戰爭中幫助俄羅斯,這將使各國制裁中國進而導致中國經濟衰退。俄羅斯締結軍事同盟的風險更爲明顯。軍事同盟會激怒美國,並加劇兩國之間已經存在的不信任和緊張關係。最終,該地區有關各方的行爲可能會將俄羅斯拖入與美國的戰爭。 此外,締結軍事同盟雖能起到嚇阻美國的作用,但卻會使美方在整個亞太地區,尤其是在台海地區採取更為主動的策略導致事態升級。

因此,軍事情景下,俄羅斯不太可能直接派遣軍隊支持中國,因為雙方不認爲締結軍事同盟符合其利益。 至於聯合軍事演習,這固然是某種支持的象徵,但並不足以斷言俄羅斯會成為衝突的一方。

台海局勢可能的發展

如上所述,捲入衝突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但還是不能排除中國在台海發動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更精確的來說,克里姆林宮幾乎不可能歡迎此種情勢發生。 即便俄羅斯武器的銷量可能會劇增,但戰亂動盪的環境也將損害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早在2021年,俄羅斯總統普丁也曾表示希望,在沒有區域外大國介入的情況下,透過區域內各方的談判與努力解決「台灣問題」。

另一種情境,中國大陸與台灣統一的計劃未能在短期内實現。也就是,在維持現狀,即台海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或軍事衝突下。筆者認為,平靜的台海局勢對莫斯科及其與北京的關係最為有利,原因有三,首先,維持現狀將保障該地區有關各方對俄羅斯武器的需求。 其次,現狀還意味著維護亞太地區既有的權力平衡,而打破這種平衡會對區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第三,由於「兩岸問題」也是北京與華盛頓關係中的癥結之一。歷史證明北京與華盛頓的關係若過於緊密對莫斯科沒有好處,更直白的說,中美關係間問題之存在對莫斯科是有利的。

▲維持現狀及中方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將符合俄羅斯政治菁英在外交和軍事等各方面的盼望。(圖/路透)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無疑造成了中美關係以及台海地區緊張升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演,以及裴洛西訪問一周後發表的《台灣問題白皮書》,都顯示了北京的決心。中國在尋求解決台灣問題上,勢必得依靠區域內國家才行,而俄羅斯就是北京在亞太區域裏面最主要又最可靠的朋友。除了聯合軍事演習和外交上的支持外,中方還購買俄羅斯武器。即便有分析家稱,俄中關係可能已發展到軍事同盟的水平,並且破壞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和影響台海局勢。然而,在筆者看來,事態發展至此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對雙方都具有極大的風險,而且不符合雙方的核心利益。俄羅斯就兩岸問題未來的發展,可以說軍事衝突不符合包括俄羅斯在內區域國家的利益。總而言之,維持現狀及中方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將符合俄羅斯政治菁英在外交和軍事等各方面的盼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