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考試拼名校 周休三日無從釋放學生壓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周休三日」對教育施行來說,原本是希望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休息與探索人生,但現今升學主義體制下,學生在假日仍須拼考試拼名校。

▲▼為期三天學測在社會科考完後劃下句點。(圖/大考中心提供)

▲周休三日對學生而言,似無意義,學生仍必須為拼考試上名校努力讀書。(圖/大考中心提供)

● 黃凱祥/學生

近期有民眾在政策平台上提案,提案內容為,使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周休三日」的國家,提案連署通過,並將等待有關政府部門的回應,此提案影響範圍廣泛包括勞工界、企業界與教育界等等,然則此制度的實施對於現行高中教育體制真的有實質意義嗎?

表面的改革 無從根本上釋放學生的重擔

「周休三日」這個點子好像對於學生來說是不錯的一件事情,不過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分析現在高中教育制度的運行,學生在下課後必須花很多的時間讀書和上補習班,學校下午五點放學,但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實際上是晚上九點以後放學,睡眠的時間乃至於吃飯的時間都極為寶貴,更遑論休息的時間。

當今教育政策所推行的多元學習,筆者認為根本是只識西學皮毛便自命時髦,想學習西方那套教育體制,卻根本沒有勇氣從本質上做出任何有意義的改革,最後使得學生的重擔毫無減輕,有的是「更多元的考試」以及仍舊沈重的學習壓力,這些學生拼命的考試與追求更高的成績,就是為了能夠考進所謂的「名校」。

▲▼ 補習班、補教業、學生上課    。(圖/記者崔至雲攝)

▲ 許多學生放學後必須到補習班補習。(圖/記者崔至雲攝)

釋放學生的重擔

現在高中教育追捧所謂的「名校」,讓學生毫無時間去思考人生未來的道路與嘗試更多興趣的機會,更多的是在疲累之中對教育感到的絕望,學生永遠不會真心喜歡讀書,因為對於讀書的興趣,早就在一本本厚厚的參考書與排山倒海的考卷之中徹底被淹滅,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就是對此現象有深刻的體會,因而在其著作《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曾寫道:「考試的評價如果會改變人生,就會使得人們無法在體會獲得新知的快樂之下學習,真正的學習必須脫離有用性和實用性,只要被這些東西束縛,就無法真正地學習。」。而且根據多方的研究調查顯示,學生們的心理狀態並未因為讀了更多的書而有更強韌的心態,有的是愈發嚴重的心理問題。

如果想要從根本上釋放學生的重擔,筆者認為,破除「名校」的思維才是從根本中的根本解決問題,也就是說當今高中教育制度應該篩選具備「最基礎」能力的學生,試圖將其「分散」至各所大學之中,破除菁英學校的想法,如此一來學生才不會去斤斤計較考卷上的紅色墨水沾染上的分數高低,因為只要在基礎水準之上,大家分配的大學就無高低之分,自然也無需追求完美的分數。

家齊高中畢業歌製作團隊。(圖/家齊高中提供)

▲ 破除名校的思維,學生才有更多時間去探索自身的人生。(圖/家齊高中提供)

名面上是假日 實則為補習與讀書日

「周休三日」對教育的施行來說,最根本是希望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休息與探索人生,但是假日是二天是三天似乎對於現行體制下並無深層的意義,畢竟這多出來的假日最後仍是埋沒於書堆之中,並未達成其實質目的。

解決現今升學主義的問題,就必須破除所謂的「名校」思維,並且強調當今高中教育應該是希望學生維持基礎學歷水準,而不是一昧的追求完美的成績,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釋放學生的重擔,我們必須面對高中教育體制的根本問題,在這些問題還沒解決以前,「周休三日」實則為假議題,根本不值得討論。

● 本文獲授權刊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