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生歧視當有趣 失禮的成功者不該被捧為性情中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對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鄉愿濫情的溫柔自然安全,但這種姑息就彷彿是對獨裁者的綏靖,你無法估算縱容這樣子的惡,會對下個世代產生多麼負面的蝴蝶效應。

▲ 參選台大經濟系學會會長的陳姓及謝姓同學日前發表的政見涉嫌種族及性別歧視,引起社會公憤。(圖/翻攝自Facebook/台大經濟系學會)

●文/李文成 一歷百憂解

一個社會的問題不可能單一存在,教育問題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社會發展、主流價值與個人心理健康等許多面向。

從中一中學生的烯環鈉,到台大的火冒4.05丈、經濟系會長選舉這些毫無底線的政見,讓大家習慣性忽略、但始終存在的歧視,終於有機會進入大眾視野。

令人灰心的是這些言論來自於最頂尖學府的孩子,幾乎等同是一群在社會上享有最多資源,無論有形無形,生活理應比起其他同樣努力卻不得其門而入或難以獲得正向回饋的人,更加幸運的一群。

兩種名校畢業生 愛惜羽毛 vs. 目中無人

讀過明星學校都知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優越感是時常存在的。不可諱言,這份優越感往往到了出社會後就會逐漸消弭,但在學生時代,優越感往往是推動他們同儕之間競爭與進步的原動力,甚至會在名校成員言行失當的時候,提醒對方「你是X中(或X大)的學生,不要丟學校的臉。」

因為經過拼搏與奮鬥,深知今天能在名校當中擁有比起同齡人更多的關注、光榮與資源,一切都來之不易,珍惜不只是一種美德,也同時是一個思維健全、正向積極的人會擁有的一項人格特質。

知道一切來之不易、知道很多時候自身的成功更可能來自於幸運。這種人存在的優越感,也會轉為對自身的更高要求,愛惜羽毛並且時刻思考作為是否符合自己的身分地位。

▲ 愛惜羽毛的名校畢業生,時刻以「不要丟母校的臉」為己任。(圖/記者許敏溶攝)

然而,也同樣有一種較為極端的發展狀態,就是在於自己獲得各種資源而不自知、無從解構自身優越感建立於什麼因素時,他就會將這份情緒轉化為歧視與訕笑上。

他們甚至會鄙視同一階級的群體裡,那些用詞謹慎或者對他者尊重的存在,並污名化有禮為虛偽、將自身歧視性與無禮的作為標榜為真誠。

在學生時代不得糾正,出了社會之後也因為歧視本身「道德以下但刑法未滿」,這種人也就從來不會認為自己的言行有錯。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失禮的成功者」被捧為「性情中人」 優越感將不降反升

一旦社會上存在更多這樣的「失禮的成功者」,甚至從新聞媒體、政治人物、網路紅人、關鍵意見領袖到公司管理者都有這樣的「模板」,並且成為大眾追捧目標時,那麼對於年輕世代而言,克制己身欲望與謹慎的道路既難行走,又無法獲得社會正面回饋,成為失禮的成功者不但更加容易、進而獲得聲量紅利又有何不可?

我一點也不認為競選台大經濟系學會會長的陳姓、謝姓學生的發言僅僅只是欠缺考慮的一時失言,每一條政見都如此能夠精準且無禮的羞辱龐大群體,反映的是長久以來他自己對身邊存在的「無可安置的優越感」,乃至於明知網路時代無遠弗屆,卻選擇用最粗暴的方法將自己的失言公諸天下。

凡有選擇,必有代價,在社會排山倒海輿論的批評前,我彷彿可以看到他們竊笑的預計自己能透過這樣的「誠實可愛」獲得同溫層多少的崇拜。

▲▼台北市長柯文哲。(圖/記者袁茵攝)

▲ 柯文哲曾因發表許多歧視女性的言論而遭致批評。(圖/記者袁茵攝)

歧視言語 大可不必

對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鄉愿濫情的溫柔自然安全,但這種姑息就彷彿是對獨裁者的綏靖,你無法估算縱容這樣子的惡,會對下個世代產生多麼負面的蝴蝶效應。

因為你優秀,就可以踐踏、鄙視其他人?台灣下個世代不需要這種心態。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李文成 一歷百憂解」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