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潛艦下水不等於完工 尊重海事文化傳統

我們想讓你知道…此次我國首艘自製潛艦,眾所矚目,我們固可參考國際上各式各樣的習俗,但實應和各國一樣,多尊重船東海軍及建造者台船的習慣與文化。

▲ 國造潛艦項目的比例模型。(圖/取自中華民國海軍)

● 陳政宏/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

最近報導指出國造潛艦原型艦的「下水暨命名典禮」將於九月下旬舉行。前幾個月在媒體上看到諸多對於船舶命名與下水的討論與誤解,本文藉此釐清。

下水不等於完工 更不等於服役

以前的木造船在造船台上幾乎完工後才下水;但是現代造船方法及工序較複雜,也已改變不少,不能再以古代木造船的方式來想像。一般現代水面商船的船體下水後,還需靠岸進行艤裝工程(outfitting),也就是一些室內機械安裝、空調、室內裝潢等小工程後才算完工。而「艤裝」一詞是和製漢語,日本人取艤字為船隻靠泊之意,將outfitting(靠岸裝配)意譯為「艤裝」。

在裝備都安裝完後才算完工,之後廠試與公試通過後才會進行交船典禮、服役。因此設備較少的貨船的艤裝速度最快,下水沒多久就可艤裝完畢、測試、交船。也可能因此造成下水就是差不多完工的錯誤印象。反觀客輪因為室內裝潢工作多,艤裝時間最久,從下水到交船可能要間隔一年以上。

命名、洗禮與下水

命名、擲瓶、下水其實是三件事,因為命名不一定要擲瓶,擲瓶也不一定要下水,下水前也不一定要先命名!只是我們在過去一兩百年看到的水面商船、軍艦大多是依照歐美傳統,在命名典禮中擲瓶,擲瓶後船體下水。因此一直認定這三個動作是一定要綁在一起的,其實不然。

▲ 命名、擲瓶、下水其實是三件事。(圖/路透社)

這三者中,命名才是相關儀式的核心與重點。對命名典禮,美國海軍稱為Christening ceremony,但日本海上自衛隊則是用漢字「命名進水式」與英文naming來描述。首先,歐美基督教文化中,對船的命名也如同小嬰兒出生後命名(Christening)時須受洗般,要由教父、教母進行,並舉行洗禮(受洗baptism),表示加入(教派、船隊)並具有一定信念。

因此,我們常看到歐美船隻的命名下水典禮中,是由一位與該船有相當淵源、能帶來幸運的女性作為船的教母(sponsor)來擲瓶。擲瓶的意義也就是洗禮,如同教徒的受洗儀式方式很多種,可以灑水、部分浸入水中,或全部浸入水中,船的洗禮只要瓶破酒水灑出即可,也可對船身噴水、讓乾塢進水浸濕船底、以浮塢浮船、全船滑入水中,都是讓船身濕了,即算完成洗禮。2004年丹麥女王替復原維京長船Sea Stallion命名下水時,就不是擲瓶,而是以瓢舀水潑向船艏。

▲ 2019年甘迺迪號航空母艦舉行下水儀式,由甘迺迪女兒卡洛琳擲瓶。(圖/路透社)

擲瓶的方式也是各家船廠有不同的設計,除了最常見的以手將酒瓶擲向船殼之外,為了人員安全及確保一擲必破,也有設計成切斷繫瓶繩或按電鈕啟動,讓酒瓶擺向船殼撞破的方式。近年越來越多擲瓶儀式會在船殼外另設一段鋼條,讓酒瓶擲向此處,使擲瓶動作更容易、更安全。而洗禮用的液體,現在常用香檳酒,取其香氣與泡沫製造歡樂氣氛。但以往西方各國也曾用過河水、海水、葡萄酒、烈酒(如威士忌)。或許這次IDS命名典禮除了香檳外,也可以考慮台灣自產的優質酒類。

不僅命名與下水分開舉行的方式越來越常見,甚至也有先下水、測試再辦命名洗禮儀式的。例如美軍最新的勃克級飛彈驅逐艦泰德.史蒂文斯號,今(2023)年8月15日在密西西比州殷格斯造船廠以移入浮塢再下沉的方式下水,在晚上舉行且無公開儀式,次日再拖出測試;然後才於8月19日舉行命名典禮,由三名女性共同擲瓶。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外國潛艦的命名、洗禮與下水

美軍潛艦最近也是命名與洗禮儀式與全艦下水完全分開。例如維吉尼亞級潛艦德拉瓦號(SSN 791)於2018年10月20日舉行命名典禮(Christening Ceremony),歷時一小時,只有船廠、海軍、聯邦與地方政治人物致詞,由拜登夫人以手擲瓶,撞向一個船舯外的垂直鋼條。該船在兩個月後12月12日才移往浮塢,14日才全船下水,次年2019年8月30日第一次海試,10月25日才交船。

▲ 美國前第一夫人的蜜雪兒擲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巴西第一艘自製潛艇Riachuelo 於2018年12月14日舉行命名下水典禮,由該國總統夫人以手擲瓶,有些媒體即稱此儀式為Baptism and Launching ceremony。2021年西班牙自製潛艇S81的的擲瓶則是由該國15歲的王儲蕾奧諾公主以剪刀剪斷繫瓶繩的方式讓酒瓶擺向船舷一個特製突出的部位。

日本海上自衛隊通常不是由女性擲瓶命名,多是男將領在宣讀防衛大臣的命名書後,以特製斧頭切斷繫瓶繩的方式進行。2018年奧龍號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的命名下水典禮,酒瓶撞向船舯鋼條後,從乾塢底部噴水霧,再逐漸注水至船底,也非全船下水。

儀式多樣 尊重船東與造船廠

這些案例的差異說明了東西文化的不同,但也顯現相關儀典中,命名才是事件的核心。至於洗禮的方式很多元,讓船殼沾到水就好,擲瓶者男女皆可,女性也未必需有母親身分,瓶子要擲向船殼還是外立鋼條皆可,部位是船艏還是船舯也都可。

▲ 船艦命名及其可能伴隨的洗禮、下水等活動,是建造過程中重要節點的文化意義、象徵意義與行政功能。(圖/台航提供)

總之,船艦命名及其可能伴隨的洗禮、下水等活動,這個建造過程中重要節點的文化意義、象徵意義與行政功能,是遠大於工程技術意義的。此次我國首艘自製潛艦,眾所矚目,國人對儀式有合情合理的建議無妨,但對這些大家不熟悉的海事文化傳統,我們固可參考國際上各式各樣的習俗,實應和各國一樣,多尊重船東海軍及建造者台船的習慣與文化。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