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時、中國混血Youtuber「錫蘭Ceylan」日前發布一支標題為「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的影片,內容提到媒體帶風向、抺黑行等亂象。(圖/翻攝自YouTube/錫蘭Ceylan)
● 劉維人/自由譯者、演講者
我不懂新聞業,但錫蘭影片的討論讓人很哀傷。
如果說metoo讓台灣開始討論人際互動界線,那錫蘭罵人讓台灣開始討論了資訊消費的責任嗎?
我希望有,但光是看metoo之後,某些疑義大老復出的速度,就讓人覺得即使台灣開始討論資訊消費,也無法扭轉新聞環境。
新聞品質離散化 主因是「速度」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經濟。新聞品質會離散化(不是惡化。請聽聽新聞從業人員的說法,錫蘭自己也提到現在有很多好新聞,而且也不是大家只看劣質新聞驅逐良幣),跟書籍銷量降低、YouTuber壓力高、社群媒體上資訊操弄嚴重、動畫與影集現在2倍速播放都嫌慢、商業遊戲玩法趨同等等,背後很可能都有一個最大共通原因:速度。
內容產製能力的普及,使得內容增加的速度,遠超過吸收能力增加的速度。
用另一種方式說,就是每個人都只想叫別人聽自己說話,而且只想聽自己爽的話。所以當越多人能夠說話,越多人能夠思考,譁眾取寵就獲得越大的力量。
▲ 在內容增加速度遠超過吸收能力增加速度的當今,每個人都只想叫別人聽自己說話,而且只想聽自己爽的話。(圖/翻攝自pixabay)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道德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就是在講這個。越是強調仁義巧利,以此胡扯自私的行為就只會越多,真正的安詳只能來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但理解這個也只是幹話而已。因為科技只會前進,每個人思考的能力與產製內容的能力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整個趨勢不可能扭轉。而且即使有了優秀的教育和文化也沒有用。你可以形塑社會壓力制衡心理偏誤,但只要允許人追求個體自由,市場就會接管一切,人們會在出教堂或出酒館大門的那一刻開始滑手機。
所以接受現實吧!優秀的內容只會越來越多,但我們只會離它們越來越遠。因為所有的內容正在加速彼此推擠,就像宇宙之間的星系。
是的,這是一個大紅移時代,而且這個時代早從1990年代就開始。
資訊良莠不齊 主動揀選良媒
我們該做的不是去怨嘆內容品質下降,因為內容品質的中位數和平均數很可能都是在上升,而且優秀的內容依然可以觸及我們的每日生活。會有目前這樣的焦慮,是因為我們越來越無法改變整體資訊分布,而且不知道有用的資訊在哪裡。
▲ 我們該做的不是去怨嘆內容品質下降,而是轉換框架,讓生活往有用資訊比較多的地方集中。(圖/123RF)
而解決的方法很可能是轉換框架:既然我們無法改變整體資訊分布,我們就讓生活往有用資訊比較多的地方集中。
簡單來說:跟言之有物的人來往;盡量從事資訊環境較佳,需要深入思考問題的工作;遠離會系統性說蠢話的朋友;每天留夠多時間跟自己相處,不要去追那些快新聞,無論那些快新聞乍看之下有多緊急、多正義。
這在不久之後的未來會更重要。deepfake和LLM會讓新聞與網路言論逐漸以不知真假的內容、斷章取義的內容、以及視角嚴重偏誤的真實內容為主。這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扭轉,即使有再強大的藍勾勾或浮水印也無法解決這種問題,因為沒有藍勾勾的內容比較爽,比較好笑。
所以我們只能用內容之間的連結,來判斷說法和內容值不值得相信,只能用「這則內容都如何選材?」、「這個人都相信什麼資訊?」來判斷一則說法值不值得看,一個人值不值得相信。
現代性的巨靈已在遠方死滅
混沌的未來是永不止歇的河水
奮力划吧,划吧,
不要溫順地相信那安詳的岸
我們唯一擁有的
是腳下彼此連結的小船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劉維人」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該做的不是去怨嘆內容品質下降,而是轉換框架,讓生活往有用資訊比較多的地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