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中國長征火箭不是威脅 東風導彈才是真正威脅

我們想讓你知道…要能擺脫來自火箭軍的威脅,就是要擁有自己的「兩彈一星計畫」,如果我們不願發展兩彈一星,基本上要從軍事上與之抗衡難度很大。

▲ 9日晚間7時23分,我國軍偵測到中共執行長征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時,火箭飛行路徑經過台灣上空,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圖/路透)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我國防部11月9日表示偵獲中共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長征運載火箭搭載衛星任務,該火箭通過台灣上空但位於大氣層外,國軍保持高度警戒,掌握相關動態確保空防安全。

對於太空,也就是超過一百公里高度的外層空間,基本上是不定義為哪個國家領空的,飛越哪個國家領土上空的宇宙空間並不構成侵犯領空。面對中國越來越多商業化發射衛星行為,我們可以有所警惕,但也要搭配一些科普知識,莫把不是威脅的事情視成威脅,這樣一夕多驚遲早把自己嚇死。

首先長征系列太空運載火箭確實在發展源起時與洲際彈道飛彈是一體兩面。世界最早發明的彈道飛彈是納粹德國在1944年6月20日試射成功的V-2火箭,也就是可以打到距地表高度100公里高「卡門線」以上的空間,也就是科學定義的宇宙外層空間了,那枚V-2火箭是人類第一次把人造物體打到外太空,也算是人類突破到太空時代的起點,是值得人類慶賀的一天,只可惜是殺人武器性質,也導致迄今沒人慶祝這個事件。

之後德國戰敗,全境被盟軍攻陷佔領,其火箭技術、設備、人員與科學家被各盟國瓜方一空,並以此開啟美、蘇、英、法、中等大國競相發展火箭載具之浪潮,彈道飛彈一方面可作為攻擊敵人的遠程軍事武器(常規彈頭),二方面可以運載各國陸續開發出的核武彈頭,三方面可以運載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軌道中,或發展其他太空事業。只要你自認是強權國家就不能不發展它。

▲ 只要你自認是強權國家,就不能不發展彈道飛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從蘇聯R-2飛彈到中國東風-1型

中國的航天事業也就在1960年代開始快速從無到有發展。首先蘇聯曾經提供R-2飛彈給中國,這是蘇聯模仿納粹德國V2火箭技術生產的第一款短程戰區彈道飛彈,1946年開始研發,1951年服役,部署到蘇聯陸軍部隊中。重量19.632噸,採用液體火箭推進器,射程達576公里,速度約兩馬赫,打擊精度約8公里。蘇聯甚至將R-2開發出R-2A探空火箭,將帶有活體狗的太空艙發射入太空中。1957年蘇聯贈送兩枚R-2飛彈給中國,中國仿製出的型號就是「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

有了火箭,其實也就有了太空飛行的載具,而一個國家只要有了太空載具,就沒有不對宇宙事業感興趣的,發展太空事業不但是每個人的孩童時期看著滿天星星產生的夢想,也是顯示國家科技較其他國家先進的一個表現。因此我們看到連北韓、伊朗這樣受到國際社會制裁之國家,在發射彈道飛彈試驗的同時,也努力把自己的人造衛星送上地球軌道,就知道這事的象徵意義有多重大了。

中國從1970年代開始擁有了東風-5彈道飛彈、長征一運載火箭、風暴一型運載火箭之後,就由毛澤東開始指示發展太空事業也就是「兩彈一星計畫」,主軸發展「核彈、彈道飛彈與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也就上了天,就算在文革打破一切的時代,就算連火箭發射基地與許多珍貴的火箭科學家也捲入批鬥與鬥爭的時候,中國的航天事業也並沒有中止,頂多只是拖延了一點腳步,大方向還是繼續往前的。

▲ 一個國家只要有了太空載具,就沒有不對宇宙事業感興趣的,因此連北韓、伊朗這樣受到國際社會制裁之國家,也努力把自己的人造衛星送上地球軌道。(圖/pixabay)

到了21世紀,中國的太空計畫發展已經到了舉世難有對手的程度,首先人類宇宙事業的第一領先選手蘇聯,不但已經政權瓦解,承繼的俄羅斯也難以恢復蘇聯榮光,更別提2022年2月起還陷入俄烏戰爭不可自拔,地面上的麻煩都解決不了,更別提幾萬公里高空中的太空事業了。

目前還有太空探索計畫的國家,大概就是美國、俄羅斯、歐洲太空總署、日本、印度、阿聯大公國、以色列、北韓、南韓、中華民國台灣與中國。

美國又是怎樣?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水星計畫

美國NASA在1959到1963年執行「水星計畫」,以水星宇宙神系列飛船進行20次無人及6次載人之太空旅行,以累積載人太空航行的經驗,基本上就是中國後來的神舟計畫類似飛船產物,但早了中國40年。

▲ 美國水星系列太空船,NASA,公有領域。(圖/作者蘇育平提供)

在20次無人飛行中,嘗試搭載過包括彌猴、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並測試飛船各項設施的可用性,以為後來載人飛行做準備。

雙子座計畫

1965~1966年,為執行人類登月的阿波羅計畫,美國進行大量載人飛行任務,是為「雙子座Gemini計畫」,共進行10次載人飛行,累積更多太空飛行經驗,為之後登月行動作預演準備。

雙子星飛船原本設計要以滑翔機翼之造型在返回地球時滑翔降落在機場跑道,但後來技術不成熟,還是採用傳統降落傘形式降落到地面後,再人力回收。

▲ 雙子座飛船剖面圖,NASA,公有領域。(圖/作者蘇育平提供)

美國1960年代的雙子座飛船,在各種功能、造型,幾乎與中國現今正在使用的神舟系列飛船極其相似。可以說要走太空事業的國家,幾乎都會走十分類似的科技發展道路,從火箭、太空飛船功能與造型、重返地球方式、載人飛行應具備功能等等,幾乎沒有一樣不是慢慢從基礎逐步做起,然後逐漸進步,因此有一天,我們應該會看到中國的太空梭出現並可以靠自己的機翼重返地球著陸,取代神舟飛船這種古老傳統靠降落傘著陸之圓桶狀飛船。

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是美國太空計畫的成功之作,也就是美國的載人登陸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之任務。這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從1961~1972年間從事的一系列太空飛船任務,主要目標就是由人類真正的登陸月球並返回。

在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太空船發射升空,並在7月20日順利由阿姆斯壯成為第一個將人類足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並說出那句「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 i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o for mankind」這句話來。他與同僚兩人一起在月球表面蒐集岩石,照相等。美國阿波羅任務順利完成,代表壓了蘇聯一籌。

▲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壯成為第一個將人類足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圖/台北天文館提供)

美國,這個曾經第一個讓人類登上月球的世界超強,在阿波羅計畫中總計執行6次成功的載人飛行登月任務,12名太空人曾經跨足月球,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美國是最好的登月強手,至今也無國家能做到。

因為蘇聯一直到解體前都無法把太空人送上月球,所以美國自認為贏了太空競賽,因此懈怠了。水星計畫與阿波羅計畫使用的各種太空飛船從此被棄置一旁。

太空梭載具

美國在整個1980年代將所有NASA預算全部投入在可以重複使用,可以重返地球多次之太空載具太空梭的建造上,可是因為價格高昂,僅建造出五架。建造的太空梭也在1986年與2003年發生升空失敗並在全球人眼前爆炸墜毀,導致大批太空人死亡,因此在2011年太空梭機隊全數退役,美國再也沒有太空載具可以讓太空人升空,後來只能依賴俄國聯盟號太空飛船,以及SPACE-X等民間企業的龍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運補貨物與人員,以前動不動就發射太空船的,現在都靜悄悄的沒聲音。

建設太空站的中國後來居上

2000年以後中國開始頻繁發射神舟、天舟太空船,建造「天宮空間站」,進行載人航天任務。雖然神舟系列飛船也就是當初美國水星計畫與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船水平,但是禁不住這60年來人類科技的進步,可以使用的科技越來越多,這個趨勢下去,美國在太空中的優勢遲早會被剝奪一空。

▲ 國際太空站。(圖/翻攝自Youtube)

和平號太空站(MIR)是前蘇聯在1986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996年由俄羅斯接續建造完成,是由多個模組在軌道上組裝完成,是第一個人類可以長久居住的太空站,他最長的住戶曾待了9年又358天,也接待過許多國家的太空船與太空人,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就拜訪過和平號太空站多達11次,運送補給與太空人。

但因為組件老舊,2000年時和平號太空站在俄羅斯太空總署決策下返回地球墜毀。其軌道上的角色由1998年升空的「國際太空站」取代。

國際太空站是人類第九個載人太空站,產權一半屬於俄羅斯,一半屬於美國及日本、加拿大、歐洲太空總署,組件也是分別由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與美國佛羅里達的發射場分別發射到太空中後再進行組裝。中國也曾想加入國際太空站計畫,但因為技術水準低、資金不足等因素不被允許加入。

受到羞辱不可怕,怕的是從此委靡不振。中國沒有因為被瞧不起而放棄,反而發憤圖強不斷發展,在國際太空站可能幾年後被報廢,中國的天宮太空站竟可能成為屆時人類唯一的一艘太空站,到時候想上天宮太空站的各國太空人恐怕得先學中文了。

▲ 天宮一號。(圖/路透社)

各款中國太空運載火箭

太空運載火箭基本上就是洲際彈道飛彈的推進段,兩者通用且可相互拿來用。中國將其太空運載火箭以長征家族為名,從長征1號到現在的長征11號,各款還有不同的改進型。

現在使用最多的是長征二號F系列專用於神舟飛船之液體燃料火箭。其實如果舊款彈道飛彈要退役了,直接拿來作為太空推進火箭用其實也是一個極好的用途,將原本軍事殺人的用途改為發展太空事業之用途,意義完全就不一樣了。

現在的中國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到長征-11號火箭,但也開始出現民間航太企業發展的運載火箭,如快舟系列、雙曲星一號、穀神星一號、捷龍3號等。至於衛星更已經五花八門,除政府本身研發的衛星外,連高中、大學、電視台或外國公司都可以委託中國航天局代為發射自己設計的衛星上太空,這已是商業化的市場作為了。

中國第四軍種火箭軍

解放軍火箭軍,是除了陸、海、空三軍外的第四軍種,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命,負責地對地常規彈頭與核彈頭之彈道飛彈發射攻擊任務。

原先1966年到2015年間是稱為陸軍二炮(第二炮兵)部隊,2015年升格為火箭軍,取名借鑑蘇聯時期之「戰略火箭軍」名稱。

1958年,蘇聯贈送的第一枚R-2彈道飛彈抵中國,中國開始仿製生產,做出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1966年解放軍導彈部隊「第二炮兵」由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命名並成立,後來隨著擁有的彈道飛彈增加而增大編制。

到今天,火箭軍約有15萬兵員,以約40個導彈旅之編制分布中國各地,擁有各款射程長短不一的彈道飛彈與巡曳飛彈(中國稱巡航導彈)。

據公開明面上的資料統計,中國火箭軍武器庫中,短程飛彈(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系列)有1,150枚,中程導彈(東風-21、東風26)約300枚,遠程與洲際彈道飛彈有200枚(東風-5、東風-31、東風-41家族),以及長劍-100等巡曳飛彈3,000枚。

▲ 解放軍火箭軍。(圖/CFP)

美國密切關注中國火箭軍的發展,並以間諜手段打進拉出,2022年10月,美國空軍大學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公布一份研究報告,竟將中國火箭軍的詳細內部人事指揮鍊、各部隊部署位置、地址、部隊擁有武器與功能、部隊主管姓名、部隊番號等所有資料一次公布,對中國政府可謂是一大震撼,自以為極度保密的資料被完全掀開,美國此番動作的意涵是中國火箭軍完全赤裸裸在我美國的監控中,中國火箭軍隊我來說沒有秘密,等於我要消滅它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美國對中國火箭軍的關切從未停止,除上述報告外,在另外一份「中國2020核武報告」中指出,目前解放軍新的彈道飛彈旅仍陸續成立中,以運作新生產的彈道飛彈。通常每個火箭軍的飛彈旅都配有巡曳飛彈與彈道飛彈,可視任務型態選擇不同的彈種發射。

彈道飛彈與核彈頭的組合是一國重器,平日不用,當國家受到外敵攻擊時才可以拿出來威嚇或反擊。其實光是聲稱擁有,就是一種威嚇,如果研製出載具並進行試射,基本上對周邊國家就是一種宣示,我已經可以輕鬆對你反擊,不要惹我。就像北韓在金氏家族統治下已經三代,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欲除之而後快,與鄰近的中國也相處不怎麼愉快,金正恩知道自己不受歡迎,為求自保,大力發展核武與彈道飛彈載具,近年也有相當大成就,連前美國總統川普那樣天大地大我最大的人物,也只能低聲下氣與金正恩來個新加坡會談。

▲ 彈道飛彈與核彈頭的組合是一國重器,光是聲稱擁有,就是一種威嚇。(圖/路透)

因此對於1948年建政後,一直到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來說,長久地陷於國內政治鬥爭、階級鬥爭不可自拔,外在敵人由原先的美歐資本主義陣營,到後來與蘇聯陣營決裂,面對蘇聯大軍壓境與蘇聯大量核武器威脅,中國依靠兩彈一星計畫的成功,有效嚇阻了蘇聯的入侵,否則有證據顯示蘇聯確有對中共先制核打擊的意圖。

彈道飛彈之攔截

彈道飛彈,尤其是洲際彈道飛彈,都是先發射進入外層空間,再經過重入大氣層之程序而與極快之重力加速度襲向地面目標,這個過程是很難予以攔截的。但是很難並不是代表不可能,有一些可以打到極高空的反飛彈系統就做得到攔截彈道飛彈的效果,但多半是在飛彈重新回到大氣層中後攔截。在宇宙空間終究直接攔截者以前沒聽過,但2023年出現了真實案例。

2023年11月初,正與哈瑪斯在迦薩走廊打得難分難解的以色列,面對周邊也來湊熱鬧的敵對勢力,甚至遠在阿拉伯半島南部的葉門胡塞政權也對以色列南部的埃拉特港(Eilat)發射伊朗製的彈道飛彈(Qader或Shehab),在飛彈飛行1,609公里後,被以色列發射的箭-3(Arrow-3)高空反飛彈系統之攔截飛彈在太空中給攔截到並引爆,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外層空間進行真實的戰鬥,雖然雙方其實還是在地表,但其投射物已經進入太空範圍了。

▲ 以色列日前使用「飛箭」(Arrow)防空系統在地球大氣層外擊落一枚彈道飛彈,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太空中發生的戰鬥。(圖/翻攝自臉書/以色列國防部משרד הביטחון )

當然多個國家也都試驗過以反衛星飛彈擊毀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包括蘇聯、美國、印度與中國都有此能力,但畢竟那不是真實的交戰行為,衛星也是停在軌道上不動的,相較下在太空中擊毀快速運動中的彈道飛彈是更為困難的,以色列的箭三高空反飛彈系統在這次行動中證明了自己的高超能力。

要能做到太空中攔截到彈道飛彈,我國可以考慮在天弓飛彈彈體上再加上一到兩級火箭引擎,將其射高推升到100公里之上的宇宙空間,再加上其他配套設計,也許也可以應付來襲之彈道飛彈。

另外,中國將火箭軍之彈道飛彈藏在大山山體中挖出的洞庫隧道裡,敵人根本無法攻擊,我方一樣可效法並將反擊能量藏於洞庫中,以對解放軍形成震懾。

其實要能擺脫來自火箭軍的威脅,就是要擁有自己的「兩彈一星計畫」,解放軍在1960年代家底不豐時都能發展出來兩彈一星,從此不受任何國家威脅,如果我們不願發展兩彈一星,基本上要從軍事上與之抗衡難度很大。

▲ 解放軍在1960年代家底不豐時,仍能發展出來兩彈一星,從此不受任何國家威脅。(圖/CFP)

● 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出版之《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部分內容。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蘇育平專欄

蘇育平專欄 蘇育平

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畢業,曾居住中東、中亞等艱困戰亂地區多年,研究並熟悉中東與中亞地區歷史及政經情勢,勤於筆耕,陸續寫作中東中亞地區相關情勢專文並出版相關書籍。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