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義/拜習二會釐清意圖 兩岸溝通建立台海護欄

我們想讓你知道…未來領導者須積極接觸對岸,一方面探究對方意圖,另一方面讓北京減少對台產生的錯誤認知,間接形成兩岸間的「護欄」。和平與戰爭的選擇,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 拜登與習近平11月中於舊金山費羅麗莊園會面。(圖/路透)

● 周德義/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兼任助理研究員、政大外交系碩士

前陣子拜習二會所反映的友好氛圍,為緊張的美中關係帶來短期性緩和。但長期來看,美中競逐將因其結構性本質而延續,雙方要如何在追求各自但互相衝突的國家利益之際,避免走向戰爭?

撇開具體會談內容,拜登與習近平面對面接觸本身,就是兩國維繫和平最重要的外交手段。儘管在部分敏感議題上美中各說各話、互不退讓,但就是這樣坦率的溝通,使兩國決策者增進對彼此意圖的認識,避免產生錯誤認知。

國家間永遠無法釐清彼此的確切意圖,因為做決策的是人,意圖存在於決策者的腦海中,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不可避免的迫使各國以安全和生存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對彼此的意圖產生更多猜疑。近年來關於中共是否會武力犯台的命題,就必須釐清習近平的意圖為何,而意圖又可以短期和長期區分。此次於舊金山費羅麗莊園的會面,習近平告知拜登他並沒有一個在2027年或2035年攻打台灣的計畫,此舉有助於拜登的國安團隊釐清北京的短期意圖,減少誤判發生機率。不過,考慮到長期意圖的不確定性,美中間的溝通管道需要定期化與制度化,以抵銷各自國內因素帶來的衝擊,像是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

▲ 美中在部分敏感議題上各說各話、互不退讓,但透過拜習二會,使兩國決策者增進對彼此意圖的認識。(圖/CFP)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此次美中領導人的會面給了台灣一課,即未來兩岸也須在分歧中坦率溝通,尤其在明年一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後。從俄烏戰爭到以哈衝突,所有人都意識到戰爭的可怕與人性的黑暗面,沒有人想要戰爭。國內三大政黨的參選人皆同意兩岸需要對話,只是在先決條件與方式上有所分歧。台灣作為亞州民主典範,內部對於不同社會議題的爭辯,是我們須珍惜的優點。

然而,考慮到當前國際局勢,台灣各政黨勢必要在外交上團結一致,共同思考如何在美中長期競逐下,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美國樂見兩岸溝通,期待台海紛爭以和平方式解決,這是美國從未改變的「一中政策」立場。

未來領導者須積極接觸對岸,一方面探究對方意圖,另一方面讓北京減少對台產生的錯誤認知,間接形成一個兩岸間的「護欄」。和平與戰爭的選擇,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 兩岸須在分歧中坦率溝通。(圖/記者任以芳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