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希望在中國以外分散風險的跨國企業來說,印度具有一股致命的吸引力。(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越來越多人把印度當作第二個中國看待。
為什麼?
因為它夠大、夠積極,招商引資完全就像當年改革開放的中國一樣。確實,全球化的轉移,讓我們從日本、四小龍到過去30年中國的不可一世。很多人會說,時過境遷,風水輪流轉,天時地利人和怎麼轉好像也該輪到印度了。確實,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印度,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由它引領的第三世界就開始冒出了頭來,政治強人莫迪更是在全球上空不停穿梭,各種招商引資動作不斷。印度崛起被他打造的彷彿就是疫情過後最亮眼的一道光芒。
作為這麼一個年輕的新興大國,對於希望在中國以外分散風險的跨國企業來說,印度確實具有一股致命的吸引力,熱衷於投資印度的投資人更是絡繹不絕於途,就連以看好中國而聞名的新興市場傳奇投資人墨比爾斯(Mark Mobius)也將印度吹捧為全球「真正的未來」。
不過,大家不要忘記,現在的全球政經情勢和三十年前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180度不一樣,再好的自變數,也沒有辦法配上一模一樣的因變數。
印度未來成功於否取決於莫迪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聚焦正在舉辦大選的印度。(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聚焦正在舉辦大選的印度。在封面設計上,我們看見的是三株向上突圍的印度國花蓮花。右上角兩排黑色字體做了說明,大字寫的是「How strong is India’s economy印度經濟有多強?」小字則是「A SPECIAL REPORT 一個特別報導。」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和由Arjun Ramani 以及Thomas Easton兩位經濟學人位於孟買,專注全球商業的印度裔記者帶領團隊撰寫的《The India express印度特快車》特別報導六篇文章深入解析現在的印度和可能的發展趨勢。文章提及六個禮拜後,莫迪估計就將贏得他的第三個印度總理任期,進一步鞏固他想要成為尼赫魯以來最重要領導人的這個地位。這個茶商兒子的成功反映了他過人的政治技巧、掌握印度教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能力和他掌控民主制度的智慧。但這同時也反映了一般選民和精英份子的共同訴求,印度需要更大的繁榮和實力展現。
莫迪領導下的印度進行的是一個如何在去全球化和強人領導下加速致富的大實驗。印度的未來10~20年能不能快速成長並避免進一步的動盪,將決定這14億人和全球經濟的命運。就像《經濟學人》的特別報導中闡述的,莫迪的作為在某個程度上來說發揮的很好。但印度目前的成功能不能持續以及是不是取決於他的繼續掌權仍存在許多的疑問。
▲ 莫迪領導下的印度進行的是一個如何在去全球化和強人領導下加速致富的大實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眾所周知,印度目前是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大國,每年以6~7%的速度擴張令人羨慕。最新的數據顯示,民營部門的信心達到了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印度的影響力正以全新的方式展現出來。美國企業目前在印度擁有150萬名的員工,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它的股票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場,而航空市場更是排名第三。印度藉由購買俄羅斯石油影響了全球油價。財富的增加則意味著更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在胡塞武裝份子擾亂蘇伊士運河後,印度順勢在中東部署了10艘軍艦。拜登和川普都在向它示好,並且毫不懷疑它在全球外交可以扮演的角色。
印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 別傻了!
如果你正在尋找「下一個中國」——或是說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奇蹟,《經濟學人》認為別傻了,不會是印度。
因此,它需要的是另外一種新的成長模式。其中的一個支柱非常基本:那就是將印度的單一市場利用基礎設施串連起來。印度現在已經擁有149個機場,是十年前的兩倍,每年仍在新增10,000公里的道路和15 GW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其中一些基礎設施是無形的,包括數位支付、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甚至統一的數位稅收系統。這些都是促使企業發展能夠搭配國家規模的重要關鍵。
第二個則是所謂的服務出口,目前已經來到GDP 的10%。全球服務貿易仍在成長,印度IT企業推出了「全球能力中心」——銷售跨國公司研發和法律和會計服務的中心。然而,儘管擁有先進的科技園區,印度仍然只能算是一個半農村社會。這解釋了經濟模式的最後一個支柱,即新型福利體系的欠缺,這是數億貧困印度人希望獲得的數位轉移支付。新數據顯示,以2017年物價(全球貧窮衡量標準)計算,每天生活費低於2.15美元的人口比例已從2011 年的12% 降至5%以下。
▲ 印度現在的發展正值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重組混沌不明的時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莫迪值不值得現在所有的讚譽?他的突圍而出來自印度在20世紀90年代和2000年初的自由主義風潮,他成功推動了印度停滯的改革、他親自監督了關鍵決策以及成功改革了官僚機構的繁文縟節。有人說他助長了裙帶資本主義,但事實上,印度確實出現了一批大型企業,但產業集中度正在下降,腐敗現象確實減少了不少。莫迪既是印度的CEO,也是一個民粹主義者,他盡情享受著群眾的追捧與歡呼。如果他成功續任,印度非常可能繼續強勁成長。 中產階級將會受惠最大,現在的印度,有6,000萬人的年收入超過了1萬美元;高盛(Goldman Sachs)預計,到202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億人。
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莫迪會不會有所改變?
然而印度仍然面臨了一個嚴峻問題。在為數10億的勞動人口中,只有約1億人有正式的工作。其餘的大多數人都從事著臨時工或待業。莫迪的出身卑微有助於他與這些人交談。為了吸收印度的一些閒置勞動力,他正在利用國營激勵計畫來促進製造業發展。但即使該計劃達到目標,也只能創造出700萬個就業機會。習近平現在正在推動的出口激增計畫只會讓印度的任務更加艱鉅。
▲ 印度僅1成的勞動人口有正式的工作,其餘的大多數人都從事著臨時工或待業。(圖/路透社)
《經濟學人》特別報導提及的三個經濟挑戰值得注意:貧富不均、勞動力不足以及地理分配的不均。印度經濟必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才有可能繼續維持成長。文章建議一條路徑是建立更大的資訊科技部門,作為全球數位化的中心,以及包括數位金融、食品和國防在內的出口產業集群(與美國加強聯繫將有所幫助)。 這些行業勞工的消費支出可以促進建築業和酒店業的就業機會。 一個高效、單一的國內市場則有望進一步提高整體生產力,而有針對性的福利則可以幫助那些處於落後的印度人。為此,印度必須改革教育和農業,並讓更多人口從人口稠密的北部遷移到南部和西部的大城市。
以這些充滿想像的標準來衡量,莫迪肯定當仁不讓。 他的印度人民黨(BJP)確實有一些才華和想法,但他們仍然過度關注意識形態和打擊穆斯林。反自由主義的興起確實削弱了反對陣營和言論自由,但同时也讓企業陷入了裹足不前的擔憂中。
印度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莫迪會不會連任,而是他會不會有所改變。73歲的他可能會擔心自己的管理權減弱。如果想制定與20世紀90年代的改革議程相媲美的新模式,並培育印度的知識經濟以鼓勵人們獨立思考,莫迪必須抑制自己的獨裁衝動。為了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並培育印度適當的繼任者,印度人民黨必須克制現在的沙文主義政治。否則,莫迪的國家復興使命將很難兌現承諾。
▲ 莫迪必須抑制自己的獨裁衝動,才能讓印度走向更好的未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印度是看似可口卻不易入口的市場
說實話,我覺得,對所有想前往印度發展的台灣企業而言,印度絕對是一個看著可口,卻不容易入口的市場。去過印度的人肯定知道印度一方面需要外國投資,但內心深處更希望自力更生。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心情如果有序的推動還有機會,但印度人內心深處的唯我獨尊卻常常會讓情況變得複雜難測。印度不斷提高的關稅和利用非關稅壁壘來保護印度企業早就讓跨國企業裹足不前。另外,印度的進口關稅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對於進口汽車,如果價格低於4萬美元,進口關稅則達到了70%,非常嚇人。
另外,印度的官僚主義和繁文縟節臭名昭彰。你絕對不要以為來印度經商,只要租個辦公室,拿個營業執照就可以了。印度各邦聯的權力比美國各州更大更複雜,印度這個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光是跑個流程就可以把你逼瘋。最難也最根深蒂固的難題則是現在的印度產業大亨在各個領域盤根錯節的巨大勢力,前陣子出事的阿達尼集團已經足夠讓人乍舌,但其他各個領域的江湖大亨更是所在多有。更厲害的是,印度的企業家知道怎麼說服你跟他們合作,知道怎麼軟磨硬泡搞定你,知道怎麼用MOU讓你上勾,但最後待宰的羔羊一定是你,這只要問問那些佈局印度多時的日本商社,為什麼它們的營收高的嚇人,純利卻低的那麼不可思議就會明白。
▲ 印度企業家的商場哲學是「佔別人的便宜,坑別人的錢,才能顯現自己的能力出眾」。(圖/路透)
總而言之,錯把印度當中國,肯定將來吃虧在眼前。首先,那麼多人把印度比喻成外資的墳場,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一個印度裔朋友就志得意滿的告訴我:印度企業家的商場哲學是「佔別人的便宜,坑別人的錢,才能顯現自己的能力出眾」。印度政府的管理哲學更是「印度赚钱印度花,別想帶一分回家。」這聽起來或許讓你莞爾一笑,但如果你不幸成了當事人,那最後滿肚子苦水的肯定就是你。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對所有想前往印度發展的台灣企業而言,印度絕對是一個看著可口,卻不容易入口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