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從小練習獨立 沒傘的孩子才會自己奔跑

我們想讓你知道…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比什麼都重要,也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教育方式。

▲ 黃仁勳年輕時,曾在美國連鎖餐廳「丹尼餐廳」(Denny's)打工,負責洗盤子,也當過服務員。(圖/記者林敬旻攝)

● 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大學教授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說,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突破時刻」(big break),覺得從學校生活中學習到很多,他國中唸的是放牛班的學校,幾乎每個學生都在抽菸。15歲時,黃仁勳開始在美國連鎖餐廳「丹尼餐廳」(Denny's)打工,負責洗盤子,也當過服務員。他認為,這段經驗教會他謙虛和勤奮,甚至建議每個人的第一份工作都從餐飲業開始。

歐美多數國家的父母沒有像台灣父母那麼呵護小孩,而是從小培養小孩獨立自主,想要零用錢就需要做家事或在外打工,不論家庭是否貧富,都是如此,所以當地許多年輕人,大都從小就能自食其力,甚至很有成就,以致許多住在歐美國家的華人也受影響,如影星何潤東曾說,自己15歲的時候就開始經濟獨立,並曾在加拿大幫人洗碗、除草、搖珍珠奶茶、推銷菜刀,甚至清洗廁所。

何潤東曾說:「在星期五星期六晚上是最恐怖的,因為是披薩的自助餐,所以盤子會一直堆積。我本來只應工作到12點,但因此必須要洗到次日淩晨2點才能夠回家。」他說:「家裡不缺錢,但是爸爸希望我可以從最底層做起,他就是覺得男孩子以後一定要變成一家之主,必須要學習獨立。所以他在我15歲起就不給我零用錢,學費都要自己賺。」而這些經歷讓他獲得「一開門就能立馬擁有燦爛笑容」的本領。

▲ 何潤東年輕時的打工經歷,讓他練就了「一開門就能立馬擁有燦爛笑容」的本領。(圖/TVBS)

黃仁勳與何潤東今天有如此成就,應該與他們小時候父母給他們的「窮養」教育有密切關係。顯然「窮養」可以培養出很成功的人才,「富養」則否,這點很值得台灣的父母深思。

黃仁勳與何潤東的經歷也印證旅美學人陳之藩〈哲學家皇帝〉一文所說的,美國年輕人平時從送報、送牛奶等卑微工作中,樹立高傲的自尊,這是訓練一位 「哲學家皇帝」 必經的過程,所以長大後大都能有一番作為,如林肯、愛迪生、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

其他成功人物如費玉清、江蕙、 周杰倫、江振誠與吳政學等傑出的台灣子弟,沒有讀大學,所唸的高中職也非名校,有些人在校的學科成績很差,可是有影響其日後的發展嗎?

以上這些成功人物都是順著自己興趣而為,努力不懈,不怕挫折,凡事樂觀以對,印證了「學歷不等於能力」、「態度才能決定高度」、「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雨傘的孩子才會自己奔跑」等至理名言。

反觀我們台灣父母對小孩的教養,則是無微不至的呵護,從小要求小孩學許多才藝,平時只要讀書即可,其他大小家事可以都不需做,讓小孩從小養尊處優,即使會讀書、考試、上名校,以醫師、律師、工程師、會計師與老師為第一志願,未來就一定會有出息嗎?

可見行行出狀元,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比什麼都重要,也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教育方式。

▲ 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比什麼都重要。(免費圖庫pixabay)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