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台法案」與「統一說」 美國對台政策的戰略裂痕?

我們想讓你知道…這種「國會明確、川普模糊」的對比,反映出美國內部在對台政策上潛藏的不一致,將進一步提升台灣民眾「疑美」的可能。

▲▼  川普搭乘空軍一號。(圖/路透)

▲當眾議院高調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強化對台支持,相隔一周,美國總統川普卻拋出「統一說」。(圖/路透)

●林宣亦/國立清華大學自主學習小組

美國對台政策是否一致?當眾議院高調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強化對台支持,相隔一周,美國總統川普卻拋出「統一說」。兩股來自華府的政治訊號,是制度化支持,還是力挺兩岸統一?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  美國國會挺台的制度性動作

2025年5月5日,美國聯邦眾議院以口頭表決的方式,無異議的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該法案原案最早於2023年由民主黨議員康諾利(Gerald Connolly)、共和黨議員金映玉(Young Kim)共同發起,屬於美國國會兩黨共識性質的對台支持法案。

法案核心內容在於重新詮釋1971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

而近日美國通過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強調「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僅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未處理台灣及其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也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採取立場,亦未包含任何涉及台灣主權的陳述。」

也就是其明確否定中國大陸「以2758號決議否認台灣國際地位」的解釋權。然而,這項法案的通過,被視為一種對中國大陸「外交封鎖台灣」策略的直接挑戰,也可能成為未來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法理依據。

川普「統一說」 潛在政策翻轉的個人式警訊

就在同年的5月12日,川普在白宮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同意取消所有的非貨幣壁壘,並說「中國同意全面開放,對兩國都是好事,我認為這對和平與統一(unification)非常有利。」

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院迅速出面澄清。官方指出,「川普總統的『統一說』是在美中貿易談判的脈絡下發表,意指美中兩國在貿易關係上的進一步整合與和平發展,並非指涉台灣問題,美國對台政策也並未因此改變。」

並再次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政策維持一貫,持續關注台海和平穩定,並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2025年5月5日,美國聯邦眾議院以口頭表決的方式,無異議的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圖/路透)

▲▼ 美國國會山莊,國會大廈,美國國旗。(圖/路透)

國會挺台 vs. 川普模糊

在近期台美關係的政治訊號中,美國國會的制度力量與川普總統個人立場呈現出明顯落差。美國國會透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展現跨黨派、制度化的對台支持,不僅否定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對台灣不利的解讀,也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提供法理後盾。

然而,日前從川普總統口中說出的「統一(unification)」言論,不論是否僅是川普隨口而出的用詞?或是,為營造更好的中美談判環境所做的策略性表達?

現任的美國總統從未表態反對中國大陸武力侵台,也從未重申美國對台安全承諾。這種「國會明確、川普模糊」的對比,反映出美國內部在對台政策上潛藏的不一致,將進一步提升台灣民眾「疑美」的可能。

而這種矛盾,也凸顯出台灣處於「大國競逐交叉點」的結構性風險,無論制度支持多麼穩固,若領導人更替帶來政策擺盪,台灣的戰略空間也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可能。

在未來的數十年間,美中角力不會退場,華府立場也非鐵板一塊。在制度支持與領導人變數的交織之下,台灣不能只聽見友誼的承諾,更須看見險境中的縫隙,佈局屬於自己未來發展的可能。

▼美國內部在對台政策上潛藏的不一致,將進一步提升台灣民眾「疑美」的可能。(圖/路透社)

▲台灣國旗,中華民國國旗,美國國旗,台美關係,美台關係。(圖/路透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