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s CCR紀事錄41/為什麼還是要講英文

Anita's Angle

自從大陸經濟崛起,又逢歐美金融海嘯,這幾年常聽到許多周遭的台灣朋友說:「現在學中文比學英文重要,其實以後英文不好沒關係。」我也曾一度認為這將是個趨勢, 不過在接觸過國際化的外商公司後,才又底定英文還是有它舉足輕重的地位、把英文學好在社會、職場和商場上仍有必要性。

我所待過的法商,亞太區的總部位在香港,主管們多為英、法、義、或荷裔人士,雙語、或是能用三、四種歐洲語言流利溝通的大有人在,當中法、義為拉丁語系,因此學會了一種要學另一種並不難,而荷蘭語屬德系語言,與拉丁語系較為不同。

荷蘭是歐洲商業活動的樞紐,許多荷蘭人不僅能通荷蘭文、德文,英文也相當普及,我所認識的荷蘭朋友、同事們英文能力大都相當不錯,而我的荷蘭主管也會講法 文。主管雖然位在亞洲,但常需到歐洲、法國總部開會,並定期到亞洲各國與我們這些部屬們開會。我在台灣的同事們雖然許多都曾在海外留學,英文能力也尚可,但都不愛與外國人社交,所以與外國同事、主管們哈拉、交際的責任便落在我身上。

「所以你到巴黎開會的時候,都以法文溝通嗎?」我問一位荷裔主管。「喔,不是的,事實上我都盡量隱藏我會說法文的事實。」我略顯訝異,「可是法國人對於會講法文的外國人通常比較親切,會當成『自己人』。」主管認同地笑笑點頭,「沒錯,我以前開會也會用法文,不過有次一個法國同事--也是主管階級的一位法國人--他建議我:『我們最好還是以英文溝通,因為如果我們起了爭執,法文是我的母語、又在我的地盤,你很難辯得過我;但是英文對你我來說都是第二或第三外語,我們爭論起來是平等的。』所以後來我們都用英文開會」主管頓了頓續道,「不過在巴黎他們常常會忘了有外國人,自講自的法文,所以聽得懂還是滿重要的。」

「那如果對方的母語是英文呢?」我又問,主管笑著回,「那就得加強自己的英文了,不過一般來說商場上講英文的人對於外國人講英文,即便另一方英文程度不佳,他們的容忍度和耐心是比較好的。」我點點 頭認同主管的看法,他續道「不過在法國公司,真的要進入高層,會講法文當然是有優勢,這不管哪一國的企業都有類似的狀況,但一般開會英文就足夠了。」

在公司待了一陣子,發現有我和外國同事交流後,其他台灣同事變得更閉塞,雖然我不討厭交際,但一個人負責想話題也有點累,不禁有些不耐煩--一來對台灣同事 們逃避的態度不滿,二來「和老外應酬」本也非我應徵時的工作內容--不過基於維持關係和專業態度的原則,我還是盡量友善地和外國訪客們維持關係。

一直到不久前,我的這份努力才發酵,幾個公司的外國同事已離職,到了新公司後聽聞我也離職了,便問我有沒有興趣到他新的公司談談,我因為已有別的去處而婉拒,但仍和前公司的台灣同事閒聊、提及此事:「John離職後到XX公司問我要不要跳槽去他們耶!」一個同部門、熟識的同事半開玩笑、哀怨地問:「他怎麼沒問我?」我壞壞地回:「誰叫妳以前都不跟他聊天講話。」

而後在職場上仍須和不同國家的廠商溝通,不論是中東、歐美或日本,大家都以英文為共通語言。某次,對日本的廠商做簡報,來訪的一行人已經是我所碰過的日本人中,英文程度不差的,但雙方仍有一些雞同鴨講的狀況發生,但英文字彙較廣的話,可以用不同的單字來傳達訊息--比方說,平板電腦稱為pad對方不一定聽得懂,但用tablet他們便恍然大悟。

當然,對於生活圈並不需與國際接軌的人來說,可能會認為學習英文是麻煩痛苦又沒有實質幫助的差事,不過隨著台灣試圖擠進全球經濟版圖,僅僅仰賴華人經濟、和內地龐大的市場雖已似是商機無限,但這就足夠了嗎?【下集待續(42)酒.國.文化--上】

●作者Anita,碩士,科技業。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