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看太陽花學運:台灣年輕人一定要認清小國的宿命

趙一昉

不論是社會運動還是政治理念,如果不懂得務實,那就註定是失敗的。這是台灣年輕人和全世界有心搞社運,有心走政治這條路的人必須要記住的。

筆者作為政治學,國際關係和國際史的學生,近來看到台灣太陽花運動搞得如火如荼,外加青春期以來在加拿大成長對於兩岸事務一直做著「抽出來看」的狀態,實在按捺不住想就太陽花運動來談談兩岸的問題。希望能幫助讀者把一些事情做些梳理。

關於服貿爭議與台灣經濟:

服貿對於台灣好還是不好,當然是有爭議的。從表面上看,大陸的確讓給台灣很多利了,比如有些事物對大陸可以不開放,但大陸對台灣可以開放。實質上,對台灣是否有利呢?這個就眾說風雲了。與任何自由貿易一樣,兩岸服貿簽訂,肯定會對一些企業,一些產業進行衝擊。目前學生的立場是,服貿會對中小企業和中下階層產生衝擊,而得利的是財團。這個部分,我詢問了許多對具體條目有研究的老師和學生,大致的觀點是學生的立場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只不過問題也不是那麼簡單。

如何說?先談兩岸經濟走近反而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問題。是不是完全因為ECFA而台灣學生變22K族呢?其實台灣就業問題之複雜絕對不可做如此單一的解讀。比如台灣的高校教育結構問題。一個社會人人都能上大學,但提供不出相應配套的工作。最後的結果不是「沒有工作」,而是變成了「人找不到工,工找不到人」的現象。此現象在其實在西方一些地方如加拿大BC省也在發生。也就是說,台灣的經濟困局和就業問題純粹怪罪到兩岸經濟靠攏是不那麼完整的。想像下,如果兩岸三通沒開,大陸遊客不進來,台灣每年服務業又損失多少利益?但這裡我還要轉過頭為學生說句話,那就是馬英九政府甚至國民黨政府照顧大財團從歷史脈絡和現實狀況上來講並沒有什麼太錯。

問題是,長遠來看,台灣可以閉關鎖國(島)嗎?台灣作為一個小島,經濟必須是靠國際貿易的。不像大陸,就算閉關鎖國,市場之大或可自給自足。(autarky)台灣之小,自古就需要貿易。不然荷蘭人也不會來,而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當年也是因為海上的生意(大海盜也是大海軍)游走於兩岸及東南亞(鄭成功自己後來也直接進駐了台灣本島)。所以國際貿易對於台灣的經濟來說是必需品。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北京在搞亞洲自由貿易區,華盛頓也積極組織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TPP)。台北呢?目前都被排除在外。我的觀點就是,就算台灣與大陸前服貿會吃虧,而經濟一體化會是「被統一」的第一實質步伐,台灣還是硬著頭皮要簽。因為不合北京簽,台灣和誰都搞不出自由貿易協定,因為北京必定打壓(至於為什麼後面會講。)換言之,不簽服貿,不落實ECFA,台灣就會被排除在新一輪的亞太自由貿易的大環境中。那麼台灣的產品哪裡來的競爭力,台灣又何以生存?

關於學運的正當性:

台灣電視節目都在討論學運有沒有正當性。簡單來講,以「程式正義」為理由去佔領立法院,至少以我的尺度是有正當性的。但是,不代表在立法院裡面一些行徑和攻擊行政院有正當性。也不代表,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慶忠犯下「程式正義」問題之前,綠營的杯葛立法院沒有問題。(具體過程就不回顧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從去年6月到現在,公聽會已經舉辦了很多場了。)

關於學運的本質:

筆者正在打字的現在,剛剛得知在倫敦,台灣人也要組織起「反服貿」活動響應台北形成全球串聯之勢。那麼如何去看待學運?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反服貿」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就好似一戰的本質原因不可能只是因為哈普斯堡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給暗殺了。本質上台灣學運可以鬧那麼凶其實就是:

1) 這幾年對馬英九政府表現不滿的一次集體噴發。這個部分其實也不用多說了,稍微關心台灣近況的讀者都應該瞭解到,由於民生問題,經濟不景氣(至少中下階層感受不到)和接連的腐敗問題,馬英九的支持度可以說是低到不能再低。所以學運的時候,抗議者根本就是笑他「9%」總統。

2) 對於兩岸越走越近的一種不安。再坦白點,如果不是有戰爭威脅,至少有政治想法的年輕人,台灣的七年級生,八年級生,絕大多數是希望台灣獨立的。就算是「偏藍」的年輕人,他們心中的「中華民國」其實就是等同於台灣。也就是說,偏綠的是「台獨」,而偏藍的是「獨台」 – 中華民國獨立於台灣。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台灣從1895年開始到今天,真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政權也就差不多四年的時間,而這四年國民黨接手台灣的表現可說令當地人大失所望外的。而台灣最新的這批年輕人,已經越來越沒有本省外省之別了,也就是說他們是一群對大陸完全沒有概念,或者任何鄉愁的世代。(他們的父母或是外省人第二代,還會從上輩那裡薰陶出對大陸的某種情愫)你怎麼可能要求這群年輕人打心底裡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讀者設想,自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嗎?任何的「自古以來云云」(事實上是自康熙朝以來),對於台灣年輕人來說都是莫名其妙。而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兩岸越來越「經濟一體化」,在台灣年輕人看來就是走向統一的第一步。而「統一」就是他們所恐懼的,不論你拋出「一國兩制」,甚至就算大陸實現民主化,與我交談過的台灣同齡人絕大多數不願成為「中國人」。這其實就是此次運動的本質 – 怕 「被統一」。

關於學運的戰略戰術運用:

其實社會運動是件很難的事情。在我看來能夠成功的社會運動一定要有幾個要點:

1) 理念要明確,訴求要明確。

2) 談判的底線自己要清楚,對方的底線和實力要清楚。

3) 必須要給自己和抗爭對手一定的彈性和空間。

說實話,從這三點看,其實這次學運是有問題的。比如要求從「逐條審查」然後跳到「退回服貿」接著又連「退回服貿」也不能接受。這當中水漲船高的失態有點過頭。筆者甚至懷疑,在凱道上,學生的訴求會最後升級到「馬英九必須下台」。這其實就是一個很不成功學運的例子,因為開價一直再漲,也不給對方任何討價還價的空間。最後逼到一個點,在某些政府和社會環境,可能就會導致嚴重流血事件。問題是,為什麼目前來講學運看似也沒怎麼失敗呢?說白了,馬英九比學生下棋下的還差。當時,學生衝擊行政院的時候,馬是有機會絕殺的,但馬還是把自己搞砸了。他真的不適合走政治這條路。學生走上凱道,就可能變成他被絕殺了。

這裡要講的另一個問題是,學運領袖的成功和學運本身的成功要分開來談。這次學運領袖的調度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對於他們幾個個人利益來講,整盤棋其實下的很漂亮。走上凱道,最後如果能把馬弄下台他們就是殺馬英雄,如果變成鎮壓他們也是悲劇英雄。如果最後反服貿成功,而台灣經濟衰敗,他們作為「年輕人」其實不需要付太大的責任。總之,他們,政治資本撈足了。二十年後,林飛帆若選總統,就算反服貿有方向性問題,他大可說「當年自己還不是完全成熟,畢竟才25、6歲」。

那麼學生是否背後就是民進黨呢?個人找不到直接證據說是,所以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學運領袖都是綠的,我是從友人(他們一些人的學長和社團前輩)那邊證實了。其實從2008年「野草莓」運動(反對陳雲林訪台)開始,台灣的學運其實搞了好多次了,包括最近的」反核」運動。也就是說,這批年輕人不是沒有經驗的,也就是為什麼過程中雖有失控,但現在還可以持續搞下去。

關於台灣政治:

這個學運正好卡到太多事情了。

國民黨內鬥,馬英九與王金平,也不只是馬王。這次學運鬧大,有助於國民黨內部在年底都會選舉後把他踢下黨主席的位子。而黨主席的位子涉及到2016總統候選人發球權的問題。

民進黨也內鬥。馬上就要選黨主席了,蔡英文若參選幾乎穩贏,那麼蘇貞昌怎麼辦?(謝長廷也不是完全沒想法,雖然一直強調自己想當黨主席只是為了護駕蔡英文選總統)現在學運來了,說不定會令2016總統候選人之爭稍微有那麼點懸念。

關於兩岸關係和台灣人的誤區:台灣的宿命

反服貿擔心「被統一」,這是很多台灣人的憂慮。但問題就是--大陸當然要統一!今天所有的經濟交流,文化交流,這個讓利,那個讓利當然就是為了最後那個「司馬昭式」的目的--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一些台灣朋友總是摸不清頭腦--為什麼不能放過台灣呢?

其一,北京在戰略上需要台灣。有了台灣才能有希望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而大陸政治慢慢轉型成一個海權國家。想要做亞洲的霸主,或者說把亞洲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不是和美國分享及對抗,那麼台灣是北京的必需品。

其二,「收復台灣」已經進入大陸民眾「民族主義DNA」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六十年來不斷地教育和宣傳,在大陸民眾心中如果放棄「收台」幾乎就等同於賣國了。也就是說台灣老不搞定其實是影響執政黨的正當性的。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終,北京必須要拿下台灣。

大陸就台灣問題的「不可失敗性」也是為什麼筆者在前文強調台灣若不肯和大陸做經濟整合,大陸一定打壓台灣與他國走FTA這條路。要知道大陸市場和對北京關係對於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來說都比台灣市場和對台關係來得重要。(目前台灣和新加坡簽了「類FTA」,但遲遲未能執行,顯然新加坡也在看北京的臉色。)

其實,在統一的這條路上,大陸實際的阻力其實是來自於美國。從冷戰開始一直到今天,台灣之所以還能與大陸分治,說穿了就是「美國因素」。(比如:朝鮮戰爭與第七艦隊入台灣海峽)只要美國還有心和有能力保台灣,那麼大陸也不敢亂動。但世界是不斷在變化的,大陸的國力越來越強,而美國相對越來越弱。事態會到一個臨界點,也就是美國無力去保台灣的時候,美國處於現實考慮自然會拋棄台灣。因為對大陸來說,台灣是核心利益,而對美國來說不是。當然有人會說,你如何證明美國一定是以「現實政治」(realpolitik/realism)作為外交政策的考量?我不能說美國百分百是 「realpolitik」,但就算美國內部會有那麼一些個「理想主義者」,台灣似乎也不是其核心議題。想想,冷戰當中美國就能和北京建交,更何況冷戰後的今天呢。現在在美國學界,「棄台論」的聲音可是不小的。

台灣人的誤區在哪裡呢?他們過於強調「台灣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應該」或者「不應該」從來不是重點;他們應該考慮「是」或者「不是」。而事實就是,台灣一開始命運就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未來也不會掌握在自己手裡。說穿了,台灣的地理位置在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註定了她的命運一定被周圍大國所左右。包括上邊有提到,為什麼台灣能撐到今天沒被大陸吃掉?美國呀!這就是台灣的宿命。所以當台灣年輕人真的想思考台灣未來的時候,不光要去表達「我們台灣人想要什麼」,更應該去瞭解甚至去揣摩「北京政府的戰略,戰術,邏輯」,「大陸普通民眾的想法和觀感」,「美國的本質立場和思路」甚至「整個世界格局與中美角力」。因為台灣命運的「自我無法掌控的特性」,台灣年輕人必須去瞭解對岸,瞭解世界。在一個「必輸」(其實也不是必定會被統一,前提是大陸因為自身原因先崩潰)的框架下,思考如何為台灣「具體到個人」的普通人民爭取最大的福利。這才是真正希望成為「政治家」而不只是一次「學運領袖」的台灣年輕人該去思考的事情。

簡單來講,不論是社會運動還是政治理念,如果不懂得務實,那就註定是失敗的。這是台灣年輕人和全世界有心搞社運,有心走政治這條路的人必須要記住的。

此事件的影響:

這次台灣學運的長遠影響很可能是催促北京加快步伐,也就是說與學生的願景是相反的。「不接地氣」的北京透過這個事情徹底瞭解到了台灣的民意,所以時間表上可能會提前了。歷史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抗日戰爭前其實也有類似現象。日本人因為一些事件,加快了全面侵華的步伐而不給予蔣介石足夠的籌備時間。

●作者趙一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史研究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