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心中的烏托邦

Fisherman / 漁人

烏托邦Utopia,意指理想國、完美的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16世紀的英國政治家托馬斯•摩爾(Saint Thomas More)所寫的《烏托邦》一書中描述的共和國「烏托邦」而來。

但最早提出理想國構想的,為希臘哲學三聖中的柏拉圖。書中其詳細內容在此就容我不再贅述。他在其作品《理想國》中探討著一個問題-什麼是正義?這個問題到了現今仍舊沒有正確答案。但是找到正義之後就可以實現理想國嗎?

什麼才是你心中的烏托邦?

將時間往前追溯一點回到西元2003年初,當時本人小學五年級。

經濟不景氣這個名詞我從很久以前就聽到現在。那時候令N95口罩大缺貨、讓白色巨塔面臨前所未有的風暴的SARS還沒從廣東過來。S.H.E成為國民偶像,同學們每節下課拿著原版唱片到教室裡的電腦播放。李安執導的綠巨人浩克被吳宗憲在綜藝節目上拿來調侃為綠巨人浩呆。那時候珍珠奶茶只要10塊錢就能喝到,路邊隨便都一堆賣手調飲料的,下了課後到補習班的路上人手一杯,看著鄰座的同學漸漸胖了起來,還可以順便取笑他一下,那個時候的小確幸也不過就這樣。

到了2014年,我們依然沒有進步。

真正的問題在於,臺灣人做任何事一定要先有立場,好像立場不出就寸步難行。你他媽跟我立場對了,狗屎也能變牛排;你他媽跟我立場不合,話都還沒說,先打對折。

這種公式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立場對了,就算你政黨只派個國小畢業的候選人,我也投你;立場對了,你貪污瀆職,我也挺你;立場對了,你殺人放火,我挺你無罪;立場對了,什麼都對了。

做什麼都要追求立場對不對,這就是臺灣人。

從「釣魚台是日本的」到「海角七億」再到「指茸為鹿耳毛」,臺灣這個國家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從一黨獨大走到民主開放,依然擺脫不了你執政,我就杯葛、你提案,我杯葛、你推政策,我他媽還是杯葛的兩黨政治。政治明星一個接著一個,孰不知撐過第一輪任期後,通往理想國的道路盡頭,不是經濟衰退就是貪污瀆職,屢試不爽。

然後當我們對於現有的體制或生活絕望時,就會有新的「救世主」出現,然後說著一堆「投給我,明天會更好」,諸如此類的「選前迷幻藥」,然後選民們再一次陷入悲哀的輪迴中。

同樣的包裝、同樣的手法、同樣的無可救藥,但偏偏臺灣人就是會買單,真的。

你問我該怎樣才能改變現狀?很抱歉,我不能改變大環境,但每個人改變一下自己,改變一下看事情的觀點,屏除你那可笑的立場,也許世界就會有小小的不一樣。

如果你心中的烏托邦不能由自己跨出那一步,只想等著別人來幫你完成,這樣就覺得滿意了。以為盡到一個小五公民課本上說的公民行使投票權。等著八年後,也許更早,讓別人告訴你,對不起我實現不了你心中的理想國。

你說我講的是屁話,沒錯,在它還沒實現之前都是。

問題是,你變不變?

你問我有沒有要選總統?我會好好考慮的。

●作者Fisherman / 漁人。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